【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近來有關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及臺北京華城容積率一案,綠營不斷從各個角度進行攻擊。然而臺媒9月29日披露,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卻在此前該黨的中常會上指示“少講柯文哲”。有分析稱,民進黨內部開始有人擔憂,柯文哲案會反噬綠營,案例也會成為檢視綠營執政縣市的標準,黨內現在彌漫人人自危的氛圍。

臺灣《聯合報》29日稱,柯文哲案爆發後,民進黨一部分有意參加2026年“九合一”選舉者持續見獵心喜,未嗅到危機感。然而民進黨“立委”透露,賴清德曾在中常會上示意,“大傢不要再提柯文哲案”,被解讀成是“擔心反撲”,就怕自陷危機。還有綠營“立委”稱,柯文哲在臺北市長任內要求相關局長“加速辦理”京華城案,這種行為如果是錯的,那麼島內多數縣市首長及公務員恐都會被說成“圖利”。並且,如今民眾黨已展開全臺建築容積率獎勵檢視,包括新竹馬偕兒童醫院、高雄國賓飯店等,都被陸續檢驗。

報道提到,此前臺南市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涉貪污案,陳就曾以“上級交辦”指示相關人員,同時還因涉嫌索賄、洗錢、違反利益沖突回避、財產申報不實及濫用首長職權被“監察院”彈劾,另涉及光電弊案被起訴。民進黨內人士憂心,柯文哲案若最後僅辦圖利罪,按此邏輯,陳凱凌案恐被拿出來重擊民進黨,“為何陳凱凌案隻辦到局長層級,沒有往上辦理?”此外,臺“國土署長”吳欣修日前也被控任職臺南市政府期間,以大規模容積率獎勵圖利業者,民進黨內擔憂後續會有更多人被挖出來。

有民進黨人認為,臺北地檢署(北檢)最後若未找到柯文哲金流,屆時起訴書將會當作模板,被藍白輪番拿出來檢視民進黨全黨,甚至狠狠扣上“政治辦案”的帽子。《聯合報》稱,賴清德應該也察覺到這股氛圍,因此在藍白聯手封殺明年總預算案的情況下,“下軍令”要求綠營“立委”開會要全勤,並全面服從指揮,但上周五“立法院”院會,民進黨“立委”出勤率勉強過四成。一名民進黨“立委”私下質疑稱,賴清德下令太偏激,他們還有選區的工作要做,且“立委”並不是賴清德屬下。還有民進黨“立委”說,一周有五天都要待在“立法院”,“難道地方服務都不用顧瞭嗎?地方要棄守嗎?”臺媒分析認為,從中可見民進黨內部對賴清德已經有所反彈。

至於柯文哲案,檢方仍在加速辦理,密集約談臺北市政府、都市計劃委員會及威京集團相關人士。9月26日,北檢持上述涉案人等最新供詞及證據,第四度提訊柯文哲,被指有意結案。27日,臺北地檢署再度指揮“廉政署”兵分29路搜索,並約談鼎越開發前董事長朱亞虎、柯文哲競選辦公室財務長李文宗等16人到案。檢察官認為朱亞虎是行賄者,李文宗則為受賄“白手套”,兩人扮演金流的關鍵角色,並依“違背職務行受賄罪”對他們申請羈押禁見。至於是否會二度傳喚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則成為關註焦點。《聯合報》29日稱,隨著偵結腳步逼近,檢方須找出柯文哲受賄“鐵證”,否則未來若僅以圖利罪起訴,難以對社會交代。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8日報道,根據臺“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曝光的9月民調,柯文哲的信任度為23.5%,民眾黨的好感度為25.6%。“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稱,比較奇特的是,柯文哲和民眾黨的民調並沒有下滑,反而微幅上揚。在被問到“大傢是否相信柯文哲會在賴清德任內被判刑坐牢”時,9月這一比例為54.3%,7月是37.5%,過半數的臺灣民眾相信柯文哲會判刑坐牢,“但是他的鐵粉中20歲到30歲這部分,還是相當穩”。吳子嘉分析認為,柯文哲9月5日被收押至今,民眾黨指控民進黨當局司法不公、政治追殺的策略還是有效的,在20歲到30歲這個族群有瞭一定程度的發酵。島內媒體人黃揚明29日在島內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稱,近期許多民調顯示,民眾黨支持度下降幅度減緩,“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更顯示,其9月支持度比8月高,顯見打“政治迫害”是正確策略,這也代表白營支持者並未流失。

前“立委”蔡正元28日表示認同吳子嘉的分析,並稱柯文哲被打成這樣,他的鐵桿支持者居然還有將近20%,很不容易。他直言,除非找到金流,否則對柯文哲來講是很大的助力,民意的反彈是很難預測的。前“立委”郭正亮稱,拿柯文哲案對比民進黨籍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案,鄭文燦受賄500萬元新臺幣很清楚,柯文哲案則找不到金流,“有的民眾就會覺得欺人太甚,就會反彈出來”。

還有媒體註意到,賴清德的不滿意度和不信任度都有所上升。黃揚明認為,會有這樣的結果有三個因素,首先,柯文哲的案子至今沒有“一刀斃命”的證據,民眾黨的凝聚力已變強,他們對賴清德的不滿也有所強化;第二,電費調漲引起民間不滿;第三,房貸政策造成既得利益者受害,島內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他直言,這些對賴清德來講“是種警訊”。黃揚明提到,民進黨本來希望民眾黨支持者會回流,如今發現並未如願,再繼續打柯文哲不見得有利,賴清德或許也發現瞭這事,才決定不讓綠營在柯案中扮演過多角色。(程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