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據臺灣媒體8月28日報道,臺軍陸軍在年度反坦克武器實彈射擊演練上再次出包。臺灣陸軍聯兵269旅出動四輛新到貨的M1167“悍馬”底盤“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使用該車搭載M41A7“ITAS”發射系統,一連發射17枚庫存的老式“陶-2A”反坦克導彈,攻擊各種海上靶標。

然而這次射擊結果並不令人滿意,在臺軍發射的17枚反坦克導彈中,僅有8枚命中靜止靶板,命中率僅為41%,其中2公裡外船型靶的命中率僅為25%。這種尷尬的射擊結果也引發臺灣網民批評,有臺灣網民指責美國提供的都是“殘次品”,也有臺灣退役老兵表示射手素質不佳,要是戰時緊張環境會“全部脫靶”。

對於這次射擊結果,有臺灣退伍老兵辯駁稱,因為射擊的是至少已儲存15年“老彈”,失效概率高,加上操演場景設計不合理,射手沒有充足的時間瞄準,才會有這種現象。

臺軍“悍馬”導彈發射車發射實彈,但導彈剛剛出膛就落水爆炸臺灣媒體

由於今年的“漢光”演習因臺風取消,臺軍不少部隊的年度實彈射擊科目延宕至今。臺軍在8月26至27日在屏東枋山靶場實施“天馬操演”。臺軍邀請媒體參觀新式“陶-2B”發射車進行實彈射擊訓練。這也是臺軍采購的100輛美制M1167“悍馬”底盤“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抵臺後,首次進行實彈操演。

26日下午枋山靶場天氣為陰雨天氣,但臺灣陸軍聯兵269旅依舊出動四輛新到貨的M1167,使用該車搭載M41A7“改進型目標捕獲系統”(ITAS)“陶-2B”反坦克導彈發射系統發射實彈。由於美國方面依然沒有交付任何一發“陶-2B”反坦克導彈,因此本次操演計劃發射17枚庫存的老式“陶-2A”反坦克導彈,攻擊各種海上靶標。

不過,這次實彈射擊意外“出包”:前兩枚均精準命中位於1500米遠的靶船。但第三輛發射車瞄準射擊2000米遠的靶船時,則是提前落海,之後僅第8、10、12、13、14、17枚導彈命中目標。供媒體拍攝的波次命中率為41%,其中2公裡靶船的命中率為25%。

這次演習“出包”讓臺灣各界“大跌眼鏡”,因為相較於臺軍已經擁有的兩型“陶”式發射車,這批新的“陶-2B”發射車的命中率理論上應該更高。這批這批新的“陶-2B”發射車搭載的M41A7ITAS整合瞭新的晝夜瞄準系統,擁有更高分辨率的熱成像系統,而且射手可使用“輔助自動追蹤系統”(track gate)自動鎖定目標,理論上這套系統的穩定度、命中率會比老系統更好。

這種尷尬的射擊結果也引發臺灣網民批評,有臺灣網民指責美國提供的都是“殘次品”,說“看看老美賣給我們什麼破東西......連連出包!電視宣傳短片都剪接過的。”, 或指責臺軍射手是“這麼近距離靜止不動都打不到,在戰時緊張中,這可怎麼辦?”。

對於這次射擊結果,有臺灣主管過導彈業務的退伍老兵辯駁稱,因為射擊的是至少已儲存15年“老彈”,失效機率高,加上操演場景設計不合理,射手沒有充足的時間瞄準,才會有這種現象。

這位退役軍官表示,一般來說,“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陣地要在高處,因為導彈點火後隻會噴火3到4秒,然後靠滑翔往目標飛去,所以一定是由上往下打;而且,導彈射程可以到3公裡,所以傳統“天馬操演”在海際射擊的演習場景設計有問題。

他說,因為場景將目標距離設計過近,而“陶”式導彈發射出去初期彈道非常不穩定,所以距離越近反而命中更困難,因為射手沒有充足的時間瞄準。

目前臺軍對此尚無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美國方面遲遲不交付新的“陶-2B”導彈,臺軍的反坦克導彈庫存目前處於打一發少一發的“窘境”。

由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17日報道,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向立法機構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受美國軍工生產緊張,以及新批次導彈未能通過測試等因素的影響,臺軍2017年定案采購的1700枚“陶-2B”型反坦克導彈不僅沒有交付,甚至連一枚導彈都沒運到臺灣。

報道稱,該案是2018年敲定合約,總價格118億1516萬4000元新臺幣,原計劃是分兩批交付,第一批是2022年交付460枚,2024年再交付1240枚,但截至2024年6月,交付數量仍然為0。

臺軍采購的“陶-2B aero RF”型反坦克導彈是陶2B反坦克導彈的無線增程版,采用爆炸成形戰鬥部,掠飛攻頂攻擊手段,最大射程為4.5公裡。“陶-2B”式反坦克導彈也是美國陸軍現役裝備,裝備在美軍的步兵戰車和反坦克導彈發射車上。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軍向烏軍提供瞭大量“陶”2B型反坦克導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