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狼

據臺媒聯合新聞網近日報道,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正式批準設立“中將級別”的“濱海作戰指揮部”,並計劃於2026年元旦掛牌運營。屆時,臺海軍的主戰部隊將會形成艦隊、濱海作戰部隊及陸戰隊這三大架構。

▲一艘在漢光演習中發射導彈的臺軍護衛艦

根據規劃,濱海作戰指揮部將負責24海裡范圍內的濱海作戰,納入海鋒岸艦導彈部隊、海洋監偵指揮部及所屬各雷達站、艦指部131艦隊所屬三個中隊、裝備31艘“光華六號”導彈快艇部隊以及新設立的制海導彈維護中心等。此外,海軍陸戰隊的兩棲偵爆大隊也有可能一並納入濱海作戰指揮部。

其中,作為主力的岸艦導彈部隊以“海鋒大隊”為基礎。目前有以“雄風-2”、“雄風-3”反艦導彈為主戰裝備的第一大隊、第二大隊(2023年成立),第三大隊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成軍。隨著美售臺的100套共400枚“RGM-84L-4 Block II(U)”型“魚叉”導彈以及臺灣自產的增程型“雄風-3”型導彈,最早將於2026年陸續交付,屆時可能依序新成立2-3個大隊,並進行整合擴編,調整為北、中、南、東四大打擊群。

▲“雄風-3”反艦導彈

至於濱海作戰指揮部的營區,隨著顧立雄同意設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後,位於淡水河畔、觀音山對面的淡水營區已於今年4月由陸軍移交海軍,並將老舊營房拆除,開始新建營房及相關設施。

據海軍公開的資料顯示,該營區施工的工程項目名為“新北P070”,由“中科院”負責監造,經費預算約8.49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88億),工期為600天,工程內容包括1棟3層建築大樓(沒有地下室),大樓旁規劃有長短兩型車庫等設施,可能是雄風機動導彈車輛或機動雷達車的車庫,未來應有海鋒打擊群分隊進駐淡水。此外,部分建築大樓將鋪設光纖、配置衛星與微波等設備,使得建築大樓具有防爆、反電磁脈沖功能。

▲隸屬於“海峰大隊”的“雄風-3”反艦導彈

雖然該工程宣稱是為瞭提高官兵的生活質量,但臺“海軍司令部”也表示海軍兵力部署,均根據“敵情”、作戰需求及整體防衛構想進行調整,對有關兵力部署、陣地位置,不予評論。值得註意的是,該營區的斜對面100米處為海洋監偵指揮部,結合以上相關情況,綜合分析該營區可能成為濱海作戰指揮部的駐地。

臺軍計劃設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其主要目的是以“濱海作戰”任務為牽引,整合海軍近岸艦艇等具有濱海作戰功能的單位,從而形成更符合與海軍艦隊、反艦部隊聯合作戰的機動、彈性編組,以因應濱海作戰的新需求,甚至有與外軍“濱海作戰團”進行策應的考慮,以全方位阻擊解放軍可能存在的“登島行動”。如果這一規劃成真,賴清德執政後臺軍的軍事戰略恐怕將會因此而進行調整。

▲往年的漢光演習中 ,臺軍模擬解放軍登陸

臺灣時事評論員謝寒冰就認為,臺軍此舉可能使臺灣的戰略縱深徹底喪失。他表示,民進黨當局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實則是徹底向大陸“認輸”的表現,放棄所謂的“海峽中線”,轉而承認一旦戰爭爆發,就會發生在臺灣本島海邊這件事實。他還表示,失去戰略縱深之後,解放軍1分鐘之內就可以打到臺灣本島。

總體來看,“濱海作戰指揮部”的設立是臺軍在當前形勢下的一種調整和應對措施,旨在增強其在近海區域的防禦能力,但而這其實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臺灣地區對於解放軍而言實在太小瞭,以臺軍的實力又無法同解放軍抗衡。在這樣的戰場上,臺軍的活動缺少足夠的靈活性,整個防線部署又非常的死板,大陸無論是從東部還是中部著手,成功概率都很高,進而實現將所有臺軍分割成一支一支的小部隊,跟著逐一擊破。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