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放軍軍演的全向圍島進逼力度不斷加大,島內“臺獨”分裂勢力又動起瞭歪腦筋。

據環球網報道,14日臺媒《聯合報》透露,日前臺空軍司令部向臺立法機構提交報告,稱臺軍方於去年通過所謂的“在美代表”和“法國軍協組”,聯絡美法軍工企業商討采購空中加油機等事宜,但“目前所獲信息有限,尚無法形成可行方案。”

臺空軍聲稱,購買空中加油機旨在“延伸臺軍戰機滯空能力、縮短反應時間”,因為近些年解放軍軍機繞臺飛行力度和頻率不斷提升,如果有空中加油機的協助,可進一步擴大臺軍戰機的防禦范圍。

運油-20給殲-20、殲16等戰機加油

顧名思義,空中加油機的主要用途是提高戰機在空巡航時間,維持有效空戰能力。目前外界對解放軍空中加油機數量預估為20到30架,主要型號包括伊爾-78、轟油-6和運油-20等等。

至於對岸臺軍,早在21世紀初就試圖謀求獲得空中加油能力,2007年臺軍方曾向美國表達過購買4架加油機的意願,但未能成行。

從當年島內研究來看,彼時的臺軍方還是相當有野心的,即試圖通過空中加油使臺軍戰機獲得“主動進攻、先發制人”能力,一旦擁有空中加油機支援,臺軍“幻影-2000”等戰機的作戰區域就可以將大陸內陸城市涵蓋在內,並以第三地當成“跳板”,使用迂回戰術實施突襲。

參加航展的運油-20

臺軍那個現在看起來像笑話一樣的“轟炸三峽大壩”主意,就是在當年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流行”起來的。2002年臺軍方公開將“決戰域外”寫入其白皮書中,哪怕到瞭今天,依然能從媒體報道中查到當年臺空軍的囂張氣焰,妄稱“如果臺灣能獲得空中加油機,那麼轟炸三峽大壩的臺軍飛行員就能活著返回。”

然而,時代不是一成不變的。從21世紀初至今,兩岸軍事實力,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的差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逆轉,隨著解放軍殲-20、殲-16和空警-500等新型軍機相繼服役,臺空軍那套“決戰域外”、“轟炸三峽大壩”理論越來越像個笑話。

臺軍當年還真想過炸三峽大壩

2021年島內再度有聲音提議購買空中加油機對抗解放軍時,美國媒體就先潑瞭一盆冷水:臺灣海峽最窄處隻有130公裡,這幾乎是解放軍戰機“一腳油門”的距離,如今臺軍戰機連所謂的“海峽中線”都飛不過去,甚至隻要一起飛就能“碰到”解放軍戰機。

即使不提空中加油機昂貴的引進費用和維護成本,美國媒體也實在想不出臺當局購買它有什麼用,畢竟“如果一架作戰半徑隻有600公裡的戰機,隻需要飛300公裡就能到達作戰區域,那麼空中加油機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事實上,空中加油機對臺空軍還是有點“作用”的。島內智庫“防務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曾提出過這麼一種作戰設想,即利用空中加油機提升臺空軍對巴士海峽和第一島鏈的投射能力。

臺軍F-16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盡管這個設想的本意是謀求與美日勢力勾結“以武拒統”,但如果反過來看,這未嘗不是“臺獨”分裂勢力在地動山搖之際逃往菲律賓和日本的路線,就像島內分析所說,隻要有2到3架空中加油機支援,臺軍飛機的“作戰半徑”就可以從臺島東部擴大到西太平洋。

不過,即使假設臺空軍能買到或租借到空中加油機,這些特種飛機如何在解放軍“第一擊”下存活,還是個問題,之前臺軍退將帥化民就曾嘲諷過臺空軍買加油機的想法純粹是“趕時髦”:解放軍第一輪遠程火力就能摧毀臺軍機場跑道,到時候那些加油機隻能“躲”在山洞機庫內無法起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