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根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高層人士透露,去年臺灣導彈產能已經突破瞭年產800枚,2023年全年有望突破1000枚大關,這將是臺灣導彈產能的歷史高峰。根據臺媒披露出的數據,2021年之前臺灣的導彈產能僅為年產量500枚,許多生產線仍然依靠手工生產,但是近兩年來臺灣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根據《海空戰力提升計劃采購特別預算案》新建設瞭大量導彈生產線,且已經實現瞭高度自動化。這一“預算案”是在2022年1月份由臺灣所謂“立法院”正式通過的,臺計劃耗資545億人民幣購買新導彈,以提升臺灣海空軍的戰鬥力。

在這份預算案中,提到要獲得大量新式導彈,以快速形成“不對稱”作戰能力。目前這項計劃正在穩步執行當中,2023年臺灣已經建成16條大型導彈生產線,可大量生產多種類型的導彈,包括“劍翔”無人機、“萬劍”彈、“雄風”3導彈、“天宮”3型防空導彈、“劍”2導彈等。

▲臺灣“劍翔”無人機,圖片來源:網絡

545億人民幣不是一個小數目,換算成新臺幣大約為2400億,如此多的經費,臺灣都打算購買一些什麼類型的導彈呢?按照“預算案”計劃書的原文,這2400億新臺幣在采購導彈時,將主要購買3大類,即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制武器。反艦導彈方面,臺灣準備全部購買美制岸艦導彈,總經費大約為797億新臺幣。這筆錢是為瞭落實2020年美國國會批準的一項對臺軍售協議,該協議提到美國計劃向臺灣方面出售400枚岸基“魚叉”反艦導彈及其配導裝置。

▲“魚叉”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盡管臺灣有自行研制的“雄風”系列反艦導彈且號稱性能不錯,但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雄風”3反艦導彈的生產計劃卻不得不讓位於直接購買美制導彈。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臺灣方面對自己雄風3導彈的性能沒有多大的信心。前不久,媒體還曾披露出“雄風”3導彈的部件居然被送到瞭大陸山東省維修的事件。

臺灣民眾嘲諷說,臺當局計劃購買岸基“魚叉”的背後,就是在給美國交“保護費”。但嘲諷歸嘲諷,數百枚魚叉導彈交付給臺灣,無論如何對解放軍海軍來說都是一個較大的威脅。

至於防空導彈方面,臺灣計劃購置野戰防空導彈系統和陸基防空導彈系統。臺灣的防空導彈系統主要為“愛國者”系列、“天弓”系列和“陸箭”2防空導彈構成的三層體系。2021年,臺灣計劃向美國購買“愛國者”-3增程型,同時耗資347億新臺幣用於采購臺灣自研的“天弓”3防空導彈,另外88億新臺幣則用於采購“陸箭”2防空導彈。3層防空的導彈數量持續持續,將使得臺灣的“刺蝟”屬性更強。臺灣方面稱,“天弓”3導彈的性能已經接近“愛國者”3,飛行速度能達到7馬赫左右,具備攔截解放軍彈道導彈的能力。因此臺灣將其視為“反彈道導彈”的利器,但是其真實戰鬥力,可能遠不如臺灣的宣傳。

▲“天弓”3防空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陸箭”2導彈則主要擔任島內近程防空,最大射程數十公裡,有效射程大約為十幾公裡,性能僅和我國裝備的紅旗16的早期型號相當。反制武器方面,臺灣則主要計劃購置“劍翔”無人機、“萬劍”導彈和“雄升”巡航導彈等。其中“劍翔”無人機是臺灣參照以色列“哈比”無人機的設計理念開發的,主要用於反雷達“萬劍”導彈在外形上酷似“風暴陰影”,它是一款空射型集束巡航導彈,可由臺灣的戰鬥機攜帶,打擊大陸沿海地區的雷達。

▲“萬劍”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從臺灣上千枚導彈的采購計劃中,不難看出臺灣以武拒統的主要思路。臺灣之所以不惜重金購買美國的岸基反艦導彈,主要目的就是為瞭守住臺灣海峽和宮古海峽,臺灣認為隻要這2部分海域的控制權還在臺灣手中,則臺灣可以有效阻止解放軍登陸部隊進行兩棲登陸作戰,也能阻止解放軍大型航母編隊經過宮古海峽後進入西太平洋地區執行區域拒止任務。臺灣方面設想,當解放軍派出數十艘071、072等兩棲登陸艦作戰時,臺灣方面也將有數百枚反艦導彈對準目標。

▲“萬劍”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盡管臺灣現在以每年上千枚的速度生產導彈,但是想借此“以武拒統”恐怕仍然是癡心妄想。畢竟僅僅依靠幾千枚導彈,臺灣仍然不可能在戰時拿到制海、制空、制天和制電磁權。尤其是在失去瞭制空權之後,臺灣的防空導彈系統將完全暴露在解放軍察打一體化無人機的面前,另外殲20隱身戰鬥機以及電子戰機也能對其展開火力突擊和電磁壓制,就算有少量的漏網之魚,也很難扭轉戰場形勢。隨著臺灣防空導彈消耗殆盡,整個臺灣將成為解放軍無人機的24小時監視區域,一旦發現任何可疑目標,就能進行針對性的獵殺。因此,臺灣想要依賴提升導彈生產速度,生產數量更多的導彈的方式實現對解放軍的反制,恐怕隻能是哄騙哄騙島內民眾罷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