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時新聞網4月5日報道,馬英九一行今天上午前往陜西咸陽楊陵區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陜西扶風縣馬援墓尋根。
在畢公村,有民眾夾道歡迎馬英九等人。楊陵畢公村第一書記杜小兵、馬傢宗親會會長馬雙正為馬英九介紹馬援祠的陳設與伏波將軍馬援的歷史,馬英九仔細聆聽。看到館方收集的馬氏名人題詞中,有一幅是自己以前寫的“薪傳弘遠”,馬英九笑稱忘瞭何時寫的。看到父親馬鶴凌的題詞時,馬英九也感觸良多。看到馬援將軍像,馬英九當場行三鞠躬禮。
馬英九4日晚間會見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時表示,他的祖先是從陜西遷到湖南湘潭,這次親自到陜西扶風縣尋根、祭拜先祖馬援,實在難掩內心激動。
馬英九表示,1993年認識警察大學的馬傳正教授,在對談中發現,自己的祖先與臺灣苗栗縣通霄鎮馬傢莊的祖先是同根同源,都來自陜西扶風縣。馬傳正帶馬英九去通霄鎮馬傢莊,馬傢莊的堂號寫的就是扶風堂,而馬英九父親馬鶴凌親自書寫的祖先牌位,寫的也是扶風,“這下子就很清楚瞭,我們都是從扶風來的”。而全世界的馬氏宗親會,掛的都是伏波將軍馬援的畫像,幾乎是統一的。
所以從那時候開始,馬英九每年的大年初二,一定到苗栗馬傢莊祭祖,跟當年一起從大陸遷到臺灣的鄉親碰面,這次親自到陜西扶風的馬援祠來尋根,難掩心中激動。
2005年清明節時,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老先生還專程到陜西祭祖,並留詩一首:“跨海尋根萬裡行,楊凌祭祖正清明;亡人追遠還鄉日,欣見宗親樂太平。”
據記載,馬援(公元前14—49年)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將領,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人,著名大將,官拜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忠顯王,謚忠成侯。他的“丈夫為志,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成為千古傳頌的豪言壯語。
馬援祠則屬於清代寺廟遺址,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東西寬約80米,南北長約100米,呈南北狀分佈。原祠建築數處,規模宏大,由於年代深久,現僅留部分遺跡。2000年10月24日被楊陵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寶雞市地方志辦公室網頁介紹,馬援墓位於扶風舊縣城西南約3.5公裡處的城關鎮伏波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援墓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