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臺媒
民進黨當局“執政”後令產業鏈“去中國化”,無人機產業從禁止“大陸廠牌”到“陸制零件”令臺灣陷無人機空窗期,臺“數位部”表列二十一傢通過所謂“資安檢測”無人機廠商,但是進一步調查發現,其中九款是“軍用規格”,其餘報價幾乎是過去的八到十倍。
過去一年,島內多個公務部門采購無人機流標不斷。臺“農業部”農試所、“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原能會核研所”、海巡部門、臺電及多個大專院校采購無人機都曾流標,有些單位甚至連開標都無法。
一名公務部門采購人員指出,去年六月,臺行政機構再次發函各部門重申各公務機關使用資通訊產品時,無論“軟件、硬件或服務”,都不得使用大陸廠牌,所謂“大陸廠牌”認定,卻變得無限上綱,就算是臺灣自產無人機廠商,但若有“陸制零組件”也難過評審關。
另一個公務部門采購部門人員指出,過去原本都有一傢美國廠商得標,但去年被檢舉有大陸零件後,也不敢投標。他舉例,無論是外殼、馬達、SIM卡,隻要是陸制,就都不行,遍尋無人機廠商,“要嘛不願來投標,不然就是開出天價。”
臺灣“聯合報”通過民代向“數位部”索取資料,據“數位部”提供的“無人機產品通過資安認證清冊”,截至今年二月底,通過資安檢測的無人機共有二十一款,包含測繪型、偵察型、監偵型、多旋翼無人機等初中高階無人機。
進一步調查這二十一款,Aiseed快速偵防機、中光智能機器人ISR監偵型無人機、MiTAC目獲型無人機等九種為軍規無人機。其餘經詢價後,多數金額在三十萬元(新臺幣,下同)至六十五萬元間,有些甚至不含高感度鏡頭。
有采購需求的部門指出,過去用大疆無人機約三、四萬元,若以同規格采用非陸制,費用二十萬元起跳,若要再加值,貴則六七十萬元。嘉義有廠商為達成自產目標生產小型無人機,但洽詢後還未量產。
臺灣無人機協會發言人張揚表示,馬達可在臺灣生產,但全世界都沒辦法保證“磁粉、銅線不在大陸生產”,碳纖、控版、鏡頭封裝等零組件都一樣,即便從美國進口也無法完全排除原物料來自大陸。臺灣有廠商,為擠進“排除陸制”的窄門,全機自產化,卻不利產業發展。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把資安當成“反中”的工具,將有一絲“染紅”的無人機都排除采購在外,行貿易壁壘之實,卻沒有任何配套措施,開給各部門可以采購的“白名單” ,不是價格高過數倍甚至十倍的歐美廠牌,否則就是軍用規格,但有采購需求的部門卻沒有獲配同等增加的預算,等於是看得到吃不到,無視許多攸關民眾安全的業務無法進行。
海峽導報記者方艷艷 整理報道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