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當局與印度方面已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準備引進10萬印度勞工,令島內憂心忡忡。

據臺灣《聯合報》7日報道,臺“勞動部”6日在“立法院”進行“開放印度移工對臺灣勞工就業市場之沖擊”專題報告,多名“立委”連番炮轟。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批評稱,引進印度移工未進行社會溝通,未開過正式座談會、公聽會,評估報告都拿不出來,從引進程序到社會溝通,都不夠透明、嚴謹。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質問臺“勞動部長”許銘春,在當局“努力”下移工失聯的情況是否改善,許回應說“比疫情前有所降低”。然而羅智強拿出數據反駁道,2023年1月失聯移工共80643人,今年1月則有85947人,“嚴格來說,移工失聯的問題是越來越嚴重”。還有島內輿論擔心,印度時有強奸新聞爆出,引進印度勞工恐影響島內治安。

與此同時,臺“勞動部”雖然聲稱印度移工來臺不會遇到因種姓制度引發的偏見,但許銘春卻涉嫌“帶頭歧視”。據臺媒報道,許銘春日前受訪時提及,因“膚色、飲食習慣比較相近”,引進印度東北地區移工的概率較大。印媒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這些言論帶有種族主義色彩。印度輸出勞工數十年來,首次有輸入地區提及對特定勞工的偏好,呼籲臺灣應該對印度的多元性更有敏感度。前“立委”沈富雄稱,這是許銘春深入到腦子的觀念,才會隨口說出。

臺灣《聯合報》質問道,臺灣目前逃逸移工人數已高達近9萬,民進黨當局束手無策,隻會引進新移工填補空缺,豈非火上澆油?文章分析稱,蔡當局之所以從印度引進勞工,是因為印度在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引入印度勞工可加深雙方關系,符合臺當局的戰略方針。但如果一味使用便宜移工來應對島內傳統產業的缺工問題,未來臺灣的人力發展和經濟發展勢必形成極其嚴峻的斷層。

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社論稱,臺灣缺工問題成因復雜,除瞭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問題外,也有民眾不願從事一些勞動的次文化因素,絕非擴大引進印度或其他地區勞工就可解決。文章說,回顧2020年8月蔡當局突然宣佈來年1月開放美豬進口,聲稱此舉有助於加速臺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如今這一承諾仍如海市蜃樓。而民進黨當局日前宣佈引進印度移工,卻用視頻形式簽署MOU,且趕在蔡英文任期尾聲進行,背後龐大利益都沒有交代清楚。(程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