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3月,臺灣省彰化縣北鬥鎮街頭爆發瞭一場無比熱烈的集會。

其中參與者上到媽祖,中到警員和官員,下到古惑仔和鄉民,全都在這一場熱鬧中把自己變成瞭熱鬧。

根據當時的參與者在事後接受采訪時介紹到:相比起往年,他們普遍認為今年的戰事更加激烈。雖然主要目的仍然是接媽祖,但激戰的四方人士似乎都是早就有備而來。現場除瞭棒球棍和拳頭,還有人灑辣椒水和扔內衣。當時一度很難收場。

最後還是員警用喇叭威脅所有人要把這次媽祖遊行取消,那些激憤的人們才開始對自己的信仰妥協。

瞭解過臺灣省的人都知道,媽祖節是寶島臺灣上一個恒定的喜事。

在那邊的信仰當中,媽祖以上再無神明。主事和主神二位一體。充分發揮瞭一神論在地的主觀能動性。

也正是因此,相比那些諸神降臨的地區。當一個地方的所有人都隻有一個信仰出口的時候,所有人也就必定會都湧向這個出口。

而每年的媽祖節就是這個出口最為擁擠的時候。媽祖節就是媽祖誕的辰。

每年的四月左右,順應著喜慶與信仰,臺灣省各個地區都會將自己當地最“靈”的一尊媽祖像從廟宇中請出來進行一場遊歷,接受信眾的歡呼。

從臺中的大甲媽祖到苗栗縣的白沙屯媽祖,每一次出遊,每位媽祖都會被自己的信眾抬著走上幾十公裡甚至數百公裡不等。

其中又以大甲媽祖為代表,每次出遊都要用時9天8夜,穿過三百多公裡的各個鄉鎮。最後再回到自己的廟堂。

而在巡遊期間,根據媽祖的旨意不同,每年媽祖行進的路線也會有些許的不同。

凡人得知這一路線主要靠擲茭,一種溝通神明的遊戲。一平一凹,信仰就有瞭路徑。

而處於路徑之外的信眾,難免就成瞭一些被神遺忘的子民。位於臺南部的彰化的幾個村就時常成為媽祖足跡之外的一塊飛地。遺忘得一久,信眾自然就會開始主動。

所以隻要再稍微追溯一下就可以發現。從媽祖節鬥毆開創者搶轎到前年的四方會戰。

基本上每年媽祖節的時候,彰化片區的群眾就會在這個大吉大利的日子裡,為整個臺南甚至整個臺灣省地區奉獻一場極富神性的搶神盛會。

按照臺灣省的傳統,媽祖在到達一個新的地方時,上一個地區的抬轎人要交接給下一個地區的信眾。正常情況下,雙方人馬會和平的完成交接,甚至媽祖的高度都不會有一絲變化。

但就像上面說的一樣,信眾多而媽祖少,一旦今年媽祖的路線選擇避開瞭幾個血氣方剛的信區,那這個信區的人就難免會來主動爭奪這一殊榮。

都知道神的旨意不可違逆,但也沒人說過神的意思不能曲解。

既然媽祖出遊在形式上的定義就是福澤眾生,那眾生同福依靠一下眾生自己的本事也無可厚非。

在某種層面來說,彰化人在這方面的做法也未嘗不是一種虔誠的體現。

從1981年打到2021年,四十多年的光陰,彰化人的人口也許經過瞭更迭,但實踐信仰的手段一直長存其間。

甚至在打得最狠的那幾年,主持大甲媽祖出遊的信徒還親自“問詢”過媽祖,是不是要繞過或者開車穿過彰化。

但媽祖顯然是仁慈的,她仍然“回答”,用腳走過去。這也就為彰化的一年一度鬥毆盛會的延續提供瞭契機。

彰化人對媽祖是忠誠的。這種虔誠輻射到整個彰化人的血液當中。

即使每年的媽祖節,當地都會組織超過三千多的警員準備好抵禦這場沖突,但這依然無法阻止這場沖突在彰化的發酵。

即使官方已經極力避免瞭在往年的主戰場逗留,但彰化人依然可以讓這份熱烈爆發在彰化的別處。

在彰化人的眼中,也許打得贏打不贏的可能都變成瞭一種小事,神明重在爭取。

如果今年媽祖沒有降福經過自己的村寨,自己還不主動表現一下自己的渴望。那來年自己可能就真的會失瞭這個福分。

畢竟對於有著信仰的人來說,名份始終都比身份更加重要。名份要是丟瞭,自己的道統也就沒瞭。

隻是隨著認知和能力的提升,人對信仰的表現方式也會得到改變。

像是在過去的兩年中,2022年的媽祖過彰化就實現瞭多年來首次最快過境記錄。雖然在2023年仍然爆發瞭小范圍沖突,但無傷大雅,比較曾經已然得到瞭一定的進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