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臺灣“海巡署”艦艇粗暴沖撞大陸漁船致2名漁民遇難的惡性事件仍在發酵。大陸海警船在廈金海域展開執法巡查行動後,臺軍方已要求“金防部”與臺灣海軍“預擬可能沖突態樣及處置方式,納入平時演練,做好沖突支持準備”,“若海巡署有需求,臺軍依令實施應援”。那麼當前臺當局在金門周邊部署瞭哪些“可能用於應對沖突”的兵力呢?
臺灣“海巡署”:不能忽視的“第二海軍”
臺灣“海巡署”是引發這次金門撞船事件的罪魁禍首,目前也是對抗大陸海警時頂在第一線的主力。據介紹,2000年1月,臺灣“行政院”整合“國防部海岸巡防司令部”“內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及“財政部關稅總局”等單位,成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18年4月,臺灣“海洋委員會”成立後,“海巡署”調整為該會所屬機關並更名為“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按照臺當局規劃,臺“海巡署”在戰時將納入作戰序列,是不能忽視的“第二海軍”。
為方便指揮管理,臺“海巡署”設立瞭13個巡防區指揮部。具體到這次金門撞船事件,惹事的就是第十二(金門)巡防區指揮部第九海巡隊。根據島內媒體介紹,第九海巡隊管轄范圍包括金門、烈嶼、大膽、二膽、東碇、北碇等12座島嶼,其配備的艦艇都是小型快艇,其中數艘100噸級巡邏艇是絕對主力。例如2023年交付的PP-10083巡防救難艇排水量為174噸,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超過2160公裡,並配備有20毫米機炮等武器。撞擊大陸漁船的CP1051快艇屬於10噸級沿岸多功能艇,采用玻璃鋼艇體,最高航速達46節。第九海巡隊配備這些小型快艇看上去“不起眼”,但每年都會進行專門的海上實彈射擊演習。
此外,能快速支援第九海巡隊的臺“海巡署”艦艇還包括附近的第十一(馬祖)巡防區指揮部第十海巡隊和第十三(澎湖)巡防區指揮部第八海巡隊。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臺“海巡署”以“應對大陸越界漁船”為由,2020年特意將1000噸級的“屏東”號巡邏艦長期派駐第八海巡隊。該艦長87.6米、寬12.8米,最大航速24節,可以搭載輕型直升機和快艇,配備有40毫米速射炮和20毫米機炮各一座,左右兩舷船舯處還設有機槍2座,以及水平射程達120米的高壓水炮,在同等噸位的巡邏艦中可謂“武裝到牙齒”。臺灣《自由時報》2023年2月曾提到,“屏東”號巡邏艦“以水炮強力驅離”進入澎湖海域避風的大陸漁船。
臺灣“中央社”介紹稱,臺“海巡署”南部機動海巡隊的3000噸級“高雄”號、2000噸級“臺南”號也將輪流支持澎湖等海域,“以優勢艦艇維護海洋漁業資源永續”。據介紹,臺“海巡署”采用“外輕內重”的部署策略,十六支海巡隊配備小型快艇執行近海巡邏任務,而現役1000噸級以上巡邏艦以及500噸級大型巡邏艇各10餘艘,大都分配給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中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東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和直屬船隊,負責所謂“專屬經濟海域及公海執法任務”。例如“高雄”號全長119米、船寬15.2米,排水量為3719噸,配備有多型速射炮和高壓水炮,同時可以搭載直升機和旋翼無人機擴大偵搜范圍。近年臺“海巡署”還開工建造瞭4艘4000噸級巡邏艦,其中前兩艘“嘉義”號和“新竹”號分別於2021年和2022年服役,第三艘“雲林”號也已於2022年下水,預計將配備給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未來有可能同樣承擔增援澎湖等海域的任務。
臺灣“海巡署”“嘉義”號巡邏艦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臺“海巡署”開始強化“平戰兩用”,要求新建造的艦艇平時用於巡邏等民用任務,戰時加裝武裝以後可以轉為護衛艦或導彈艇,執行軍事任務。例如新建的4艘4000噸級巡邏艦是按照臺灣新一代“自產神盾艦”規格建造,戰時將加裝反艦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600噸級“安平”級巡防艦則是按照臺軍“沱江”級巡邏艦的規格建造,並保留瞭艦上的武器系統空間與線路。2022年,一艘“安平”級巡防艦在演習中成功發射“雄風2”反艦導彈。“高雄”號巡邏艦還曾與臺海軍艦艇一起監視解放軍護衛艦。這些都顯示臺“海巡署”的軍事能力。
臺軍“金防部”主打“固守待援”牌
被臺“國防部”點名要“準備應對沖突”的“金防部”,其全稱為“金門防衛指揮部”。它與附近的“馬祖防衛指揮部”一樣,都曾是臺軍應對解放軍的前沿核心所在。
當年臺軍因應“反攻大陸”作戰計劃,高峰期時在金門駐軍多達12萬。但1996年之後,臺軍認為解放軍已具備將火力及登陸兵力直接投射到臺灣本島的能力,在外島駐軍太多反而將在戰時形同“人質”。因此在湯曜明擔任臺軍“參謀總長”期間,就開始要求外島駐軍縮小規模,將精銳固守本島。李登輝執政初期,金門駐軍持續下降,約為5.5萬人,1996年金門駐軍剩下2.5萬人,2007年11月金門駐軍取消旅級單位,兵力再下調為1萬人,如今實際兵力隻剩下約3000人。馬祖的駐軍也從原先的5萬縮減為如今的約2000人。
目前駐金門臺軍的最重型火力為美制240毫米榴彈炮,據稱臺軍在金門諸島的遠程炮兵陣地,都是依據該炮的位置進行配置和建設。該炮曾參加過著名的金門炮戰,但數十年過去瞭,其性能早已經過時,不但射程遠遠遜色於新一代大口徑榴彈炮,而且存在發射速度慢、機動性能差的弱點,戰時生存力存疑。此外,臺軍在金門等地還部署瞭不同型號的大批火炮,每年都要進行實彈射擊演練。2007年,島內媒體透露臺軍計劃將射程1000公裡的“雄風-2E”巡航導彈部署到金門等外島,但遭到當地民眾的強烈反對,臺軍不得不發表聲明稱“並無在金門地區建置導彈基地相關規劃”。2022年,臺灣“立法院”要求臺軍根據俄烏沖突經驗,研究在金馬等外島部署各式精準導彈的可行性。臺軍透露,考慮外島地區地理條件,臺軍已部署小型靈活的雙聯裝美制“毒刺”防空導彈,後續規劃增加部署便攜式“毒刺”導彈。
臺軍部署金門的240毫米榴彈炮
盡管駐金門臺軍的兵力和裝備性能有限,缺乏“主動出擊”的能力,但金門地區經過數十年建設,已構築瞭由永備和野戰工事以及坑道支撐的比較完整的地面防禦工事,這也符合臺軍當前對外島“固守待援”的策略。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臺軍不斷從金門馬祖等外島抽走兵力,但位於馬祖列島東北端的東引島,戰略地位卻大幅提高。臺軍認為,該島距離大陸相對較遠,且海岸多系高山絕壁,是“不可能進行兩棲登陸的島嶼”,因此在此部署瞭臺陸軍的“東引指揮部”、臺空軍的“天弓-2”防空導彈、臺海軍“海鋒”大隊第五中隊以及警戒雷達和武器修理廠等,號稱“陸海空齊備、戰力超強的前線據點,可有效控制方圓200公裡的海空”。此外,臺軍在澎湖地區部署瞭規模更大、裝備更先進的海空部隊。例如澎湖馬公空軍基地的IDF戰鬥機主要負責“在空警戒並廣播驅離”進入臺“西南空域”的解放軍軍機。
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5日透露,根據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國將從2024年起派出由10多名具備各類軍事專長的美軍特戰小組官兵組成的“特戰合作組”,常駐金門、澎湖“陸軍”兩棲營,並不定期駐訓各特戰營。
補給物資,臺海軍焦頭爛額
相比緊鄰大陸、“時刻處於解放軍炮口之下”的金門馬祖,位於臺灣海峽東側的澎湖列島“更安全”,因此臺灣海軍選擇澎湖島馬公港為四大基地之一,這裡也成為臺海軍艦艇可以最快增援金門馬祖的出發地。
目前部署在澎湖的臺海軍部隊包括第146艦隊和“海鋒”大隊第六中隊。第146艦隊集中瞭臺海軍現役10艘“成功”導彈護衛艦,重點負責臺灣海峽的偵察巡邏任務。據介紹,“成功”導彈護衛艦是以美國“佩裡”級導彈護衛艦為藍本設計建造,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配備有“標準1”防空導彈和“雄風2/3”反艦導彈,整體性能雖然無法與解放軍新型護衛艦相比,但在臺灣海軍中已屬於絕對主力。
“海鋒”大隊則號稱是“臺軍最神秘的部隊之一”。臺灣ettoday新聞網站稱,“澎湖藏有一支最神秘的‘海鋒’大隊,24小時監控解放軍,配備的陸基‘雄風-2/3’反艦導彈對解放軍艦艇威脅極大。”
此外,臺灣海軍還承擔著為駐守金門馬祖等地的臺軍部隊提供後勤物資的任務。各島的運輸規劃及艦艇調派原則不盡相同,生活物資通常由民間承包商負責;至於軍用物資,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澎湖多由臺海軍艦艇專門運送,金門、馬祖、東引、烏坵等離島則根據各自情況租用民間船隻運輸,但很多時候需要臺海軍艦艇護航。
島內媒體披露,駐守外島的臺軍經常無法按時得到物資供應。2023年3月,馬祖駐軍因“缺肉”,臺軍不得已吃瞭數日白飯加罐頭。臺軍官兵在防區顯眼的沙灘處寫下“馬防部夥房都沒肉,肚子餓都吃罐頭泡面”(如下圖)等抗議字樣,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臺軍隨後承認,負責運補冷凍副食的軍租民船因海象不佳延航,後又因故障維修,無法為馬祖駐軍補給。為此臺“國防部長”邱國正被迫道歉,並派出C-130運輸機向馬祖空運凍肉。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