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臺灣地區中正紀念堂內的蔣介石銅像再次遭人用漆彈槍射擊,銅像遭到瞭部分污損。為什麼說“再”?因為這座銅像已經多次被人破壞。2021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5年都曾被人丟過雞蛋、潑過油漆墨水……這座蔣公像也算是身經百戰、傷痕累累瞭。
▲“臺獨”分子襲擊蔣介石銅像
近年來,島內民眾針對蔣介石塑像的這類破壞活動並不罕見。而且島上也有大量可供民眾破壞的“靶子”。臺灣島內的蔣介石塑像頂峰時期曾經多達4.5萬尊,平均每500名臺灣民眾就能分到一尊。
▲被“斬首”的蔣介石雕像
2000年後,隨著“去蔣化”政策推行,曾經遍佈臺灣各種場所的蔣介石塑像大都已經被拆除。但是留在公共空間的剩餘塑像卻變成瞭被攻擊目標,經常會遭到各種形式破壞,潑油漆、蓋黑佈、漆彈槍射擊……甚至還有大量的銅像被直接斬首。
不僅是塑像遭到破壞,蔣介石在桃園慈湖的棺柩也曾在2018年遭到潑漆,導致整修關閉4個月,到7月8日才重新開放。
▲前幾年蔣介石銅像被油漆襲擊的場景
▲“獨派”團體將紅漆潑灑在蔣介石棺柩上。
從政治學的角度,這類針對塑像、畫像、棺柩等政治符號的破壞,都是表達對政治人物的不滿。所以這些破壞行為,本質上是一部分臺灣民眾表達對蔣介石的厭惡情緒。
這些臺灣民眾的厭惡情緒從何而來?他們憎恨蔣介石的原因都是一樣嗎?這事說起來還挺復雜。雖然蔣介石長期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敵人的敵人未必都是我們的朋友。
復雜的“二.二八”事件
談到蔣介石在臺灣統治的黑歷史,肯定就要說一下“二.二八”事件,這也是臺灣民眾對蔣介石乃至國民黨政權不滿的最大源頭。
▲很多被破壞的蔣介石塑像,上面都會被噴上“二.二八殺人兇手”這類標語
客觀來說,雖然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評價,不同的歷史學傢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哪一方深入分析這一歷史事件,肯定都會認為蔣介石銅像被砸的不冤。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蔣介石任命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負責對臺灣進行接收。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接受在臺日軍投降
此時的臺灣民眾,對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都抱有很高的期待。當時在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院(現日本國立築波大學)理科三部就讀的臺籍學生許舜雄回憶,當時在日本的臺籍學生都很思念祖國,利用各種機會學習中文,並冒著極大風險在私下裡唱“中華民國”國歌。
▲臺灣居民慶祝臺灣光復
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來臺灣負責接收工作的國民黨官員和軍隊,很快讓臺灣民眾失望至極。
和對東北、華北等淪陷區的接收一樣,對臺灣的接收很快就變成瞭“劫收”。國民黨官員在臺灣復制瞭大陸“劫收”發財的“成功經驗”,繼續搞起瞭房子、條子 (金條)、票子、車子、女子,“五子登科”。
接收大員們搞出來的“光榮事跡”,從當時《民報》的標題就可見一斑:《臺灣嘉義化學工廠白糖二百萬斤與薯幹數百萬斤,由接收委員勾結醫師盜賣數百萬元》《貿易局勾結商人,十萬包面粉每包低估五十元售予商人獲利,市民買不到平價面粉》……
國民黨軍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第一批赴臺的是第六十二軍、第七十軍。這兩隻部隊到達臺灣後,因為軍容不整,一開始就讓臺灣民眾大開眼界。
▲第七十軍士兵下船接收臺灣時的照片,其形象被臺灣描述為“乞丐兵”“叫化子兵”
臺灣歷史學者戚嘉林描寫七十軍抵達臺北的場面:17日中午,首批登陸基隆並旋抵臺北的國軍第七十軍,士兵多穿草鞋,背著雨傘,甚至挑著鍋碗棉被,這就是陳軍長所屬的陸軍第七十軍嗎?這與臺灣人民習見的日軍軍容相異,也與臺灣人民想象中贏得抗戰勝利的軍隊不同。
全部美式裝備的第六十二軍也好不到哪裡去。第六十二軍抵達嘉義火車站時,軍隊行軍隊伍零亂,軍官大聲叫罵,而士兵則根本不予理會,最後甚至出來一群扛著火爐、茶壺的士兵。讓歡迎的臺灣民眾嘖嘖稱奇。
▲第六十二軍乘坐美軍艦船開赴臺灣時的照片
除軍容不整外,國軍的軍紀也保持瞭一如既往的渙散。坐車不買票、購物不給錢、乃至持槍公然搶劫……加上國民政府搞經濟的能力實在有限,臺灣和大陸一樣物價飛漲,民生凋敝、大量失業。到1946年下半年,大部分臺灣民眾對國民政府已經非常失望。
陳儀到臺灣後,曾提出要“實行三民主義”、“建設模范的臺灣”。這些口號被不滿的臺灣民眾私下改成“實行三民取利”、“建設謀叛的臺亂”,來諷刺國民黨當局。
“二.二八”事件爆發前,國民黨在臺情報機關對臺灣民情已經有所察覺,在報告中寫道“臺胞起初聞倭寇投降臺灣光復的時候,個個都感激流涕,及國軍進駐則歡呼若狂,最近則由懷疑而失望,現已似進入反抗階段。”
1947年2月27日,反抗的火苗終於被點燃。臺灣省專賣局的6名查緝員及4名警察,在查緝寡婦林江邁販賣私煙時,要沒收其所有香煙(包括已繳稅的合法香煙)以及隨身錢財,並用槍托毆打林江邁致其流血昏迷。在和圍觀群眾發生沖突的過程中,還開槍打死市民陳文溪。
2月28日,因為流血事件而憤怒的市民們包圍專賣局,要求局長下臺負責,並沖入院內將堆存的香煙、酒類搬出焚毀,群毆打死瞭兩名來不及逃走的查緝員。另外還有部分民眾來到行政長官公署,向行政長官陳儀請願,結果被衛兵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數十人。
從27日的小流血到28日的大流血,事態至此就完全失控。臺灣各地的民眾被各種反對國民黨統治的力量帶動起來,開始圍攻國民黨基層政權組織和工作人員,甚至包括所有非臺灣籍的外省人員,造成很多無辜的外省人被打死。
3月1日,陳儀宣佈戒嚴令。3月8日,國民政府第二十一軍在基隆登陸,開始對全臺灣清鄉,並對參與事件的民眾進行鎮壓。到3月下旬,整個事件最終被國民政府以武力手段解決。大批臺灣市民、學生及社會知名人士,包括教授、作傢、醫生遭到逮捕和處決,據統計,整個事件中及鬥爭失敗後被屠殺的臺灣民眾約兩萬人。
從整個事件看,主流是臺灣民眾不滿國民黨腐敗統治進行武裝抗爭,與當時大陸國民黨統治區內的反獨裁、反內戰、反饑餓鬥爭是同一性質。臺盟的創始人謝雪紅就參加瞭“二.二八”事件的武裝鬥爭。
但另一方面,“二.二八”事件中也誕生出第一批“臺獨”分子。部分臺灣人將臺灣民眾和國民黨政府的矛盾錯誤歸結為“本省人”(臺灣人)和“外省人”(大陸人)的矛盾,並在狹隘的地域主義支配下,在事件中對同樣是普通民眾的外省人濫用暴力。
▲臺籍日本兵,“臺獨”分子李登輝當年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在臺灣有大量臺籍日軍退伍軍人,這些人中許多都親日仇中,並有強烈的臺灣優越感。
他們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迅速組織起來,成立“海南島歸臺者同盟”“若櫻敢死隊”“暗殺團”等組織。
這些人在臺灣多地,用日本軍刀屠殺不會說日語或閩南話的“外省人”。花蓮地區甚至有人公然穿著舊日軍軍服,持軍刀逐屋檢查,搜殺“外省人”。
這些人的行為延續瞭舊日軍的殘忍。在臺北新公園附近,這夥人遇到一個帶孩子回傢的平民婦女,將婦女剝光衣服後加以毆打,並用軍刀割開嘴巴,綁住雙腳後拋入水溝溺死。因為孩子哭叫,就將孩子脖子扭斷,致其死亡。
據事後臺灣警備司令部統計,在第二十一軍抵臺清鄉前,外省人死亡失蹤470人(公務員72人、軍警130人、民眾268人),受傷2131人(公務員1351人、軍警397人、民眾383人),合計2601人。
同時,美國對“臺獨”分子的行為也予以縱容。“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3月5日,美國駐臺領事接受瞭“臺獨”分子寫給馬歇爾的請願書,請美國幫助臺灣在獨立前,切斷臺灣和大陸的政治經濟關系。
美國駐臺副領事葛超智(George·H·Kerr)甚至親自上陣鼓吹臺灣獨立,幫忙聯系快艇從菲律賓馬尼拉向臺灣運輸武器。所以說,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同樣致命。
這種坑盟友的行為,基本算是美國外交傳統瞭。
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蔣介石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瞭反思,專門寫瞭日記(真不愧是日記治國達人)。他把這一事件的原因歸結為:臺灣暴民乘國軍離臺,政府武力空虛之機,發動全省暴動,此實不測之禍亂,是亦人事不臧,公俠疏忽無智所致也。
從蔣介石的這篇日記來說,他並沒有看到“二.二八”事件的真正原因在於國民黨對臺灣的失敗治理。而是簡單的認為:兵少、民亂、自己沒想到,同時還把鍋甩給瞭陳儀(公俠)。
當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政權敗局已定,蔣介石就把大量部隊撤往臺灣,並於1949年5月19日起,針對他眼中所謂的“暴民”發佈《臺灣省戒嚴令》。從此,臺灣進入38年零56天充滿“白色恐怖”的戒嚴時期,是至今為止全世界施行第二長的戒嚴令(第一名是敘利亞)。
▲《臺灣省戒嚴令》
戒嚴令的規定大致為:
1、除基隆高雄馬公三港口在監護下,部分允許的海上交通線外,其餘港口和航線一律封鎖,禁止出入。
2、基隆高雄實施宵禁(凌晨1點-5點),斷絕一切交通。
3、基隆高雄所有商店和公共娛樂場所全部關閉,其他地區的商店不準抬高物價,不準關門停業,不準囤積。
4、嚴禁罷工罷課行為。
5、禁止普通人持槍。
6、居民居傢或外出都必須攜帶身份證,否則一律逮捕。
另外還列有10條違法行為,若有人違反依法處死。
同時臺灣開始施行省政府員工連坐保證制度,想當公務員必須要有保證人作擔保,這項措施後來擴大到臺灣幾乎所有的公私機構單位,成為戒嚴時期的基本政治審查制度。
大陸民眾是領教過蔣介石“白色恐怖”厲害的。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3天時間裡,僅上海地區就有300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5000多人失蹤。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攻入江西蘇區的國民黨軍隊也是號稱“茅草過火,石頭過刀,人要換種”,在蘇區實行“三光政策”,僅瑞金一地被屠殺的群眾就超過18000人。
現在,輪到臺灣民眾感受“白色恐怖”瞭。蔣介石的目標很明確,首先還是針對中共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這是在整個戒嚴時期,遭屠殺數量最多的一個群體。
時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的柯遠芬就給蔣介石建議,對臺灣的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寧可枉殺九十九個,隻要有一個是真的就可以瞭。這個口吻是不是很熟悉?
當時,在臺灣的電影院,電影開始播放前都會在屏幕上打出四個大字:“通匪者死!”
國民黨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地下黨員或者革命群眾被逮捕後,往往都是通過酷刑逼錄口供(即所謂:刑求),一經確認身份,很快就會被槍決。在整個戒嚴時期,臺灣法務部最保守估計約有14萬名無辜被害者。官方宣佈抓捕29407人,處死4500人左右。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1949年跟隨國軍潛入臺灣的中共地下黨員約為1500人,在戒嚴時期先後犧牲1100餘人。在北京市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的烈士名錄墻上,銘刻有846位當年犧牲於臺灣的烈士姓名,另有200多名烈士的姓名沒有下落。
▲地下黨員吳石、朱楓、陳寶倉等烈士犧牲前的最後影像
除此以外,以各種罪名遭到殺害的普通群眾更是不計其數。國民黨政府自己也承認,在戒嚴時期,因為閱讀左翼書籍、批判政府,實際上並不是共產黨員的民眾,也會被情治機構視為潛在敵人,以“叛亂罪”進行整肅。所謂整肅,大部分就是直接槍殺。
在臭名昭著的綠島監獄,部分在押人員僅僅不願意被刺字(左手刺“消滅共匪”、右手刺“效忠領袖”),就被送回臺灣本島槍斃。還有一些在押犯,莫名其妙就在監獄裡面被處決。這些遭遇不幸的普通民眾數量,因為不是共產黨員,大陸沒有辦法統計,而臺灣地區現在也沒有公佈。
▲綠島監獄
甚至,國民黨政府為瞭避免出現“匪諜”,出於“恐嚇”的目的,有計劃地制造冤假錯案,故意在軍隊、教育界、公務員、華僑等群體中以假案抓人,嚇唬其他人。因為有的假案太離譜,比如馬來西亞華僑學生案,連判決書都不敢向被告及傢屬提供。
除共產黨員和普通群眾外,戒嚴時期遭到鎮壓的還有“臺獨”分子。國民黨政府承認,戒嚴時期對全島反對勢力進行肅清,第一是針對擁抱另一個“新中國”的思想左傾者,第二就是針對訴求臺灣化、本土化、民主化的“臺獨”運動者。
但是與中共黨員相比,國民黨政府對“臺獨”分子的處理相對較輕。
一是處理數量較少。在五十年代,國民黨政府處理的全部政治案件中,“臺獨”案件隻有不到2%。進入六十年代後,“臺獨”案件數量才有所增加。
二是處理較輕。雖然蔣介石號稱“誰搞臺獨,我就搞誰腦袋。”但是“臺獨”分子背後大都有美國人撐腰,蔣介石搞不動也無力去搞。
▲“臺獨”教父彭明敏(左),1964年因為鼓吹“臺獨”被捕入獄,1969年在美國的協助下逃到美國
所以,無論是施明德的“臺灣獨立聯盟案”、“蘇東啟事件”、“彭明敏事件”還是“美麗島事件”,對“臺獨”分子處理上都沒有像對共產黨員那樣殘酷,大多是判刑瞭事。
這也是為什麼施明德、許信良、陳水扁等一批“臺獨”分子能活到戒嚴結束的原因。
“綠色恐怖”下的選舉工具
1987年7月15日《臺灣省戒嚴令》宣佈解除,次年蔣經國去世。臺灣地區開始所謂的“民主化”進程,民進黨等“臺獨”政黨走向前臺。
因為“二.二八”事件和為期38年的“白色恐怖”對臺灣民眾的傷害實在非常巨大,所以這些歷史也被民進黨充分利用成為選舉工具。
在民進黨的宣傳口徑裡,“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本省人”對“外省人”統治者的反抗,一切流血都是國民黨這個“外省人”政權造成的,蔣介石則被簡單地符號化為無惡不作的“殺人魔”。
臺灣各種反蔣極端行為的背後,有著明顯的政治操弄痕跡,否則無法解釋些行為發生的時機為什麼大多都在臺灣地區各種所謂“選舉”之前,其實質,無非是通過制造族群對立、煽動地域仇恨來獲取選票。“鄉民當然要選鄉民!”
事實上,蔣介石和民進黨之間並沒有什麼血仇大恨。“二.二八”事件和民進黨也沒有什麼直接聯系,根本不是簡單的“本省人”對“外省人”的反抗。
所以民進黨玩得各種把戲,實質上是把臺灣人的鮮血,抹在自己臉上演悲情戲,來騙取臺灣民眾的支持。
更加好笑的是,民進黨獲得臺灣地區的“執政權”後,和蔣介石一樣大搞恐怖氣氛。隻不過從“白色恐怖”變成瞭“綠色恐怖”,抓捕的對象變成瞭島內對祖國統一的支持者。不是抓捕臺灣地區“統派政黨”的成員,就是將和大陸有合作關系的臺企技術人員移送司法。
亞伯拉罕·林肯說過:你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你甚至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臺獨”分子雖然可以暫時利用臺灣民眾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不滿,操作民意,騙取“選票”。但是臺灣民眾不會永遠上當受騙。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