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新一屆民意機構三黨不過半,正副負責人選舉已經在月初落幕,下一個戰場就在29日登場的“委員會召委”選舉。綠白“電話門”爭議引雙方開撕,放眼目前政黨攻防的爾虞我詐,確實很難看出綠白合作的跡象。但臺媒指出,綠白鬥得兇猛,國民黨一旁看瞭,恐也要捏把冷汗。

民進黨在今年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不過在臺民意機構主客易位,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選人賴清德就任以後,隨即要面對新的民意機構生態。依現有民意代表席次,民進黨有51席,國民黨擁52席立委,再加上友好2席無黨籍民代,另還有扮演關鍵少數的8席民眾黨民代。

臺灣“聯合新聞網”發表文章指出,盡管國民黨成為臺民意機構最大黨,不過因為韓國瑜、江啟臣當選正副負責人,不參與黨團運作及投票表決,也讓實質戰力減少兩席,藍綠兩大黨的戰力依然旗鼓相當。關鍵時刻國民黨仍需民眾黨支持,然而,籌碼是民進黨能給的多?或是國民黨給得起?自不待言。而民眾黨看似左右逢源,實際上也是左右為難,如此困境也彰顯在這次正副院長的投票意向中。

臺媒文章表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時而痛罵民進黨,時而挑動國民黨敏感神經,遊走藍綠之間。深究“電話門”本質,是各政黨要拼政黨利益最大化。因此,柯有曖昧藍綠的政治行為,是自然不過。

臺媒認為,藍白陣營之間的矛盾,從去年的“藍白合”破局、上演“君悅之亂”,雙方敗選後互相抓戰犯就已經存在。還有近期的臺民意機構正副負責人選舉,民眾黨的誠信問題也遭質疑。盡管國民黨在臺民意機構龍頭之爭、“委員會召委”選舉中頻釋出善意,民眾黨仍然決定走自己的路。不過,民眾黨在臺民意機構僅有8席民代,未來將平均分配到8個“委員會”,就算有許多理想,但能夠發揮多少戰力,還是大問號。

因而臺媒文章強調,藍白若能合作,在臺民意機構將能穩定過半。但去年以來,兩黨頻上演歹戲拖棚。未來在臺民意機構,每天都是戰場,如果“在野黨”又出現分裂,藍白想要嚴格監督“執政”的民進黨,恐怕沒有想像般容易。臺媒示警,有“電話門”爭議在前,國民黨勿一廂情願。畢竟,民意會變,承諾會變,價值會變,唯一不變者是利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整理報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