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青年的底色是什麼樣的?
有人拒絕國外高薪工作,毅然回國致力於化學與化學生物學領域創新研究;
有人頂住國外客戶不信任的壓力,做出熱銷海外的智能傢居產品;
有在大灣區創業的港澳青年,希望推動技術創新造福人民……
4月25日,在五四青年節前夕,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辦“敢為先、創青春、‘埔’未來”90後優秀青年創業者座談活動,邀請區內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的優秀“90後”青年創業者和各行業優秀青年代表分享他們在黃埔創業和成長的故事,展現新時代青年風采。
“通過搭建青年溝通交流的平臺,鼓舞更多黃埔青年傳承和發揚開發區精神,激發‘闖、創、幹’熱情,實現個人成長與黃埔區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融合互促。”共青團黃埔區委書記王青梅表示,將推動港澳青創十條2.0版政策落地,建設港澳青創社工服務隊,構建青年人到黃埔從實習、研學、就業到創業閉環,在區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團委的青春擔當。
技術報國
這是灣區青年的情懷
“搞科研,我很懂。但是創業真的會遇到各種各樣過去從沒有想過的問題。”廣州標智未來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廖礦標說。
2019年9月,他放棄瞭著名醫藥公司艾伯維的無期限終身合同,回國入職生物島實驗室,就見識瞭什麼叫“除瞭錢一無所有”。
在沒有場地、沒有人、沒有儀器設備的三無狀況下,廖礦標率領團隊不到4個月就完成瞭實驗場地的設計與裝修,自主設計並成功建立瞭國內第一傢完整的高通量化學合成平臺,填補瞭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空白。
“創業不是人幹的事!”這是廖礦標決定創業前,一位前輩對他說的話。
“但如果這件事不難,那我們這些人回來又有什麼意義?”廖礦標說,他創辦公司,就是要以創建中國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數據庫為核心目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化學預測模型,推動化學合成向自動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爭取為黃埔區經濟和科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廣東廣納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紅浪也分享瞭自己的經歷。他自嘲自己“作為‘70後’,隻能趕上青年的尾巴”。但在青年創業者中,李紅浪絕對是技術報國的“先行者”——從2003年開始,李紅浪就在從事濾波器的研發工作。
5G濾波器是納米技術在射頻領域的前沿應用,目前在黃埔區已實現量產。“科學傢最瞭解技術,最不瞭解市場,所以創新鏈的7到9級是最煎熬的。”李紅浪說。
創業有順風,也會有逆風,在逆境中,創業者要問自己,初心是什麼。“我的產品是服務於國傢戰略,面向國計民生,所以必須堅持下去。”
走向世界
這是灣區青年的自信
“90後”創業者牛安逸是洲際環境科學研究院(廣州)有限公司、廣州嘉康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及總經理。
該公司是聯合國戰爭賠款項目“科威特海灣戰爭石油污染修復計劃”(KERP)修復技術研發工作的主要參與者。
“作為一名環保領域的‘90後’創業青年,我應該扛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把我們的技術推廣到國外,讓中國解決方案造福世界。”牛安逸說,目前公司已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和英國索爾福德大學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開展國際科研合作。
廣州奕至傢居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宋璐瑤則回憶,自己第一次跟國外客戶接觸時,他們對中國產品的不信任。但兩年之後,公司憑借過硬的研發實力和交付能力,掌握瞭市場主動權。
“這幾年,黃埔區制造業實力提升,可以生產出各種優秀的產品。但是在傢電,特別是智能傢電領域,還沒有一個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我們想依托黃埔的制造業基礎,創造這個品牌。”宋璐瑤說,如今她公司不少創新智能傢電產品已經成為互聯網上的“爆款”,打開瞭海內外市場。
回饋社會
這是灣區青年的底色
香港青年陳子翔是水中銀(國際)生物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他在分享中表示,創業的初衷是回饋社會,他希望能推動技術創新造福人民。
為此,他推掉瞭金融機構的工作機會,通過所在高校校長聯系瞭生物DNA技術的專傢,經過一番努力,說動專傢與自己共同創業。
“這項技術是由DNA編譯,讓小魚能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24小時內產生熒光反應,來對產品進行有害性檢測。”陳子翔說。
在落戶黃埔區之後,陳子翔的項目也得到瞭當地研究機構的大力支持,在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瞭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生物大數據研發中心。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的門檻很高,生物大數據研發中心的成立是為瞭支持港澳青年創業。我要把這份支持轉化為回饋社會的動力,帶給國人更精準的安全監測技術和手段。”
11年前,曾勇敢救人的“托舉哥”周沖則分享說,青年在人生面臨選擇時要腳踏實地。
“曾有開發商給我工作機會,承諾入職就送房子,當時我很迷茫,但我母親一句話給瞭我方向。她說要幹自己幹得來的活。”此後,周沖入職廣州港集團,在黃埔區紮根,成為一名電焊維修工,並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作為一名普通的港口工人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參加瞭2023年全國兩會。
(記者 劉珊 通訊員 張成 范敏玲)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