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瞭《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22)》。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設國際消費樞紐的需求和基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級的超大城市群,常住人口逾8000萬,2021年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消費市場巨大,擴大內需、暢通國內大循環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著力點。其中,2021年,廣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2萬億元,連續39年位居全國第一;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貿易中心,澳門是世界級的旅遊休閑中心。龐大的市場規模、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勁的制度創新等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消費樞紐奠定瞭基礎。
第一,廣深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將支撐大灣區深度參與“雙循環”。《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廣州、深圳等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群,推動國際品牌集聚。與此同時,廣深兩地對於建設國際消費中心亦有清晰的規劃:《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瞭2025年、2030年、2035年三個階段發展目標,為深圳建設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謀劃瞭具體路線圖;《廣州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至2025年“十四五”期間,廣州市將錨定“雙循環”發展目標,對外進一步提升進出口貿易水平,對內則著力拉動內需增長,促進廣州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第二,數字經濟將賦能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疫情期間,新消費業態、新消費模式成為助力經濟發展,拉動國內消費的重要引擎之一,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彰顯瞭大灣區消費升級的新階段。廣州和深圳,位於我國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第一梯隊。廣東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近一半,規模居全國第一。2021年,廣州名列第二批國傢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名單,成為廣東省繼深圳之後的第二個入選的城市。廣東成為擁有兩個國傢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唯一省份。按照規劃,廣東要建設國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安全高效的數據要素市場,帶動數字灣區的建設,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新的機遇。
第三,現代流通基礎設施網絡拓寬大灣區消費市場。硬聯通基礎設施讓要素可達性和效率更高,軟聯通讓要素跨境流動更加暢通,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港澳的國際化資本市場優勢和珠三角的產業鏈及市場空間優勢。以中歐班列為例,作為產品出口歐洲的常態化物流方式,其已成為廣東打造立體化國際物流網絡的“骨架”之一。隨著海陸空港網絡體系的加快形成,物流供應鏈中的“堵點”逐漸暢通,各貿易通道有效貫通,推動市場向腹地縱深輻射,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建設。
(記者 徐蔚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