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1日,大連灣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圖為大連灣海底隧道北岸入口。\受訪者供圖

  5月1日,中國首條高緯度寒冷地區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南北兩岸10分鍾直達,免卻費時1個多小時繞行之苦。這是繼港珠澳大橋後,國內又一成功交付使用的技術條件復雜、環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工程。該項目使用中國首套沉管安裝專用設備,僅用20個月完成18個“航母級”沉管的“毫米級”精準安裝任務,也創造瞭世界跨海沉管隧道建設史上安裝速度最快、用時最短的新紀錄。\大公報記者 宋偉大連報道

  地處北方高緯度地區的遼寧大連呈“C”字形海灣結構,長期以來南北方向交通瓶頸問題突出。而大連灣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後,過去早晚高峰繞行需1個多小時的車程將大幅縮減至10分鍾內。

  該工程南起大連市中山區人民路,向北以沉管隧道下穿大連灣海域,連接北岸城市主幹道,隧道全長5.1公裡,設計時速60公裡,雙向6車道,使用年限100年。由18節預制管節和最終接頭組成的海底沉管段長3035米,單節沉管最大重約6萬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的排水量。

  港珠澳橋建設者轉戰北方

  自2019年起,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從伶仃洋向北轉戰2000公裡,在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上先後實踐瞭大曲率沉管安裝、最終接頭頂進節段法、全漂浮碎石基床整平、專用施工船舶“津平1”自動化升級等,多項核心技術的自主自控走在沉管產業鏈技術國產化的最前沿。

  與港珠澳大橋所在的伶仃洋海域不同,大連灣冬季最低氣溫可達-20℃以下。極限低溫下,隧道混凝土經過凍融循環,會極大影響結構安全。針對這一難題,項目團隊成功研制出寒冷地區百年耐久性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完全滿足隧道主體在寒冷水下100年的使用壽命,成功填補瞭行業空白。

  參與過港珠澳大橋施工的“整平專傢”宋江偉表示,大連灣海底隧道地質條件比港珠澳復雜,為保證安裝質量又沒有安全隱患,技術團隊歷時兩年多,以首創的全漂浮整平工藝替代瞭港珠澳島隧的全抬升整平工藝。施工中,僅沉管主線挖泥爆破量就相當於世界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大小的三倍。“全漂浮整平為國內乃至世界巖基條件下沉管隧道安裝提供瞭成熟的方案。”宋江偉自豪地說。

  磨劍十載 從跟跑到領跑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國外進口的水下插座供貨存在極大不確定性。項目團隊決定從插針鍍金工藝及絕緣材料化驗分析入手,最終發現在鍍金前先鍍一層鉻金屬,不但使用耐久性顯著提升,同時還能達到接觸電阻性能要求。找到突破口的項目團隊立即著手水下插座的升級改造。自此,大連灣海底隧道沉管安裝使用的4芯動力插座和19芯組合插座均實現國產化,不再受制於海外。

  “工程從2013年確定沉管法工藝到如今建成通車,歷經十載,在跨海沉管隧道建設領域填補瞭多項行業空白,創造瞭多項紀錄。10年間,我國沉管隧道建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充分展現瞭交通強國的時代使命和擔當。”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評價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