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州4月28日電 (錢嘉禾、葉青卿)當數字技術邂逅傳統、溫暖人心、融入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共鳴?27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此前一天,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搶先”開展。這場峰會“科技溫度”究竟有多少?一起來探探——

  傳統文化邂逅“摩登”科技

  走進充滿“智慧”的展館,隻見一展位前門庭若市,被市民裡三層外三層牢牢“圈”住。向前觀望,一位“文質彬彬”的書法機器人正揮毫潑墨、筆走龍蛇。提筆精巧、運筆蒼勁、落筆有神,一陣行雲流水後,“天道酬勤”四個大字躍然紙上,引得現場市民拍手叫好、呼聲連連。

書法機器人正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人民網 錢嘉禾攝

書法機器人正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人民網 錢嘉禾攝

  時空相異,古今通融。“這項技術將運動智能和機械臂本體技術進行深度創新,在復現毛筆路徑的過程中,融合力控制、多傳帶跟蹤與聯動規劃、多通道機器控制等多項技術,讓書法機器人能夠做出精細化的書法動作,實現對真實書法名傢作品的臨摹。”科大訊飛展位負責人介紹道。

  不止有“妙筆生花”的書法機器人,數字中國故宮展區也“秀”出“潮”科技。數字文物庫、故宮名畫記、虛擬現實劇場……一陣陣“書卷氣”撲面而來。

  據瞭解,該展區共有9個展項。其中,“故宮名畫記”已發佈千餘件珍貴院藏繪畫,展現最高達六十九億像素的超高清書畫影像;“虛擬現實劇場”通過VR技術,帶領觀眾走進神秘的養心殿西暖閣佛堂,展現自清朝以來,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藝術瑰寶。

“全景故宮”通過720度空間影像滿足觀眾線上參觀故宮的需求。人民網 錢嘉禾攝

“全景故宮”通過720度空間影像滿足觀眾線上參觀故宮的需求。人民網 錢嘉禾攝

  “為瞭滿足各地觀眾參觀故宮的需求,故宮博物院積極擴充和整合線上資源,開發瞭‘雲遊故宮’專項,開啟博物館文化服務探索常態化的新模式。”展區負責人介紹,面向未來,“數字故宮”將不斷提升故宮文物數字化保護和共享利用能力,促進文化與科技充分融合發展,全力推動文物數字化保護、數字資源高效管理與利用。

  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來到抖音的展館,一位市民正戴著VR眼鏡,在“古籍尋遊記”中遨遊古今。“‘古籍尋遊記’以VR互動紀錄片為核心,依托PICO的6DoF交互技術,以及視頻雲的三維重建及視頻掃描技術,還原上世紀初中國古文獻的‘四大發現’,讓用戶‘沉浸式’體驗古籍記載的歷史和故事。”展位負責人如是介紹道。

一位市民正戴著VR眼鏡,在“古籍尋遊記”中遨遊古今。人民網 葉青卿攝

一位市民正戴著VR眼鏡,在“古籍尋遊記”中遨遊古今。人民網 葉青卿攝

  當傳統文化邂逅“摩登”科技,一眼千年。

  “數字記憶裡沉淀瞭深厚的文化,它既是溫暖柔軟的,直抵人的心靈和情感深處,又是堅實強大的,擁有摧堅守成,不可抵擋的力量。”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文化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院長、國傢一級教授馮惠玲指出,數字記憶大容量、立體化、可視化、可沉浸等特征,讓其中的文化元素得以深化、活化和具有時空流動性,實現長久的歷史傳承和大范圍社會傳播。

  “希望更多的城市、鄉村、機關、企業、學校建構自己的數字記憶,以復合疊加、蓬勃生長的文化力,把歷史傳給未來。”馮惠玲如是說道。

  樸實生活混搭“炫酷”科技

  在數字鄉村主題展區,一個看起來又“萌”又“怪”的傢夥特別“吸睛”。它不“撈”油水,充電即可;它無需駕駛,自己上路;它不用休息,憑一己之力承包瞭“三班倒”。這個看起來十分“炫酷”的“未來之車”,實際上是一輛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

  據瞭解,這款四輪驅動的拖拉機來自山東的一傢科技公司,采用先進的自主研發的底盤線控技術,配備瞭車規級鋰電池為整車供電,以交流異步電動機作為整車動力驅動,配合強大的智能農機雲腦平臺及APP,可在任意農田地塊進行作業路徑規劃,無人駕駛,完成自主作業、協同作業等場景。

通過手機,就能指揮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在田裡作業。人民網 錢嘉禾攝

通過手機,就能指揮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在田裡作業。人民網 錢嘉禾攝

  “捏”數字人分身、與AI主播對話、逛直播間……邊走邊看、邊聽邊探,一面大屏裡的數字人主播“無聊猿”古靈精怪的模樣引人註目。

  “我們在現場設置瞭數字人‘捏制’體驗環節,大傢可以通過調整頭部特征、毛發、選擇體型、服飾等,親手‘捏’出一個數字人分身,這個數字人還可升級為高擬真形象。”展區負責人介紹道。

  據介紹,這是通過先進的AI識別技術,捕捉和分析用戶表情,將虛擬數字人的表情和真實用戶的表情同步。此外,還可以通過照片和激光點雲3D掃描等方式創造數字人,並通過先進的皮膚渲染技術,帶來更為逼真的視覺感官體驗。

  將“炫酷”植入樸實生活中,如今,數字人已經成為互聯網直播行業的新寵,在現場的數字人直播間中,也展現出數字人在不同場景下創新應用。

數字人主播“無聊猿”。人民網 葉青卿攝

數字人主播“無聊猿”。人民網 葉青卿攝

  展區負責人說,直播間所呈現的數字人表演將由網龍自有虛擬IP和幕後“中之人”組成,通過動作捕捉驅動,將真人動作同步到虛擬人身上,同時采集現場聲音和表演,從視聽等多元角度展現更鮮活、更數字化、更具科技感的數字人形象。

  “希望未來‘數字人主播’‘數字人老師’‘數字人導遊’都能真正進入日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滋味’!”不少市民朋友對此表示十分期待。

  溫暖情懷融化“高冷”科技

  說起科技,不少人覺得“高冷”。如何讓科技溫暖起來?繞不開“人情味”這個關鍵詞。

  一份基礎保障、一套就業培訓計劃、一句十年承諾……來到螞蟻集團展位上,一個名為“數字木蘭”的女性公益計劃引人深思。

  “數字時代下,女性、老年、殘障等多元群體的包容性發展,是數字普惠的基本要義,也是數字文明的重要體現。”展位負責人介紹,圍繞用數字技術助力女性發展,2018年起,螞蟻集團便發揮自身數字技術和平臺優勢,發起“數字木蘭”女性公益系列計劃,從基礎保障、就業支持、多元發展三個核心議題切入,助力提升女性的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

“數字木蘭”女性公益計劃,讓科技充滿“人情味”。人民網 錢嘉禾攝

“數字木蘭”女性公益計劃,讓科技充滿“人情味”。人民網 錢嘉禾攝

  該負責人表示,截至2022年底,系列項目已為375萬人次困難女性送出瞭免費公益保險;支持陜西清澗、甘肅積石山等中西部縣域建立瞭17個數字就業中心,為超10000名女性帶去瞭人工智能訓練師等新職業技能培訓;“十年十億”支持中國女足外,累計還支持瞭70所鄉村學校女足球隊。

  用溫暖情懷融化“高冷”科技的背後,還有對“慢行者”的“數字關懷”。

  “提到照護老人,大傢一定會想到阿爾茲海默癥……”在通用技術集團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展位上,講解員介紹道,“目前,養老行業中對失智老人的照護費用普遍較高,通過這個設備篩查提前發現病患,這樣既可以節約每年大量的養老照護費用,也能極大地提升老人生活質量。”

  據瞭解,這是阿爾茲海默癥數字化篩查設備,它采用眼動追蹤技術和內置算法,可以快速分析判斷早期患病情況,通過醫療介入和康養公司智慧養老平臺提供的訓練課程,幫助老年人遏制阿爾茲海默癥快速發展。

“意康養”智慧養老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把轄區內社會資源充分整合和調配,滿足老年人多元的養老服務需求。人民網 錢嘉禾攝

“意康養”智慧養老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把轄區內社會資源充分整合和調配,滿足老年人多元的養老服務需求。人民網 錢嘉禾攝

  展館另一處的“意康養”智慧養老平臺,則聚焦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我們推出瞭‘智慧助餐’系統。”展位負責人介紹,該系統以解決居傢、社區養老的特需老人吃飯難為重點,通過智慧助餐平臺取代傳統就餐消費模式,使長者食堂實現老人補貼充值、刷卡就餐、自動扣費、消費查詢統計的自動化管理,打造便捷的創新的食堂服務。

  “也許科技本身很‘高冷’,但創造它、使用它的人,可以讓科技變得溫暖。”駐足展位前許久,一位市民動情地表示,“人人都向往溫暖,在數字時代,科技一旦變得溫暖,就可以更快、更好地擴散到需要它的人群中去。”

  科技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數字技術的魅力在於讓所有人受益,讓社會更具有普惠性和包容性。科技致善,如何讓數字技術更有溫度?如何讓科技轉化為有溫度的產品和服務,把數字技術所產生的福利觸達每個人、每個傢庭、每個社會組織?或許,這也是數字時代發展的另一個維度。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