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洪曉文 陸躍玲 廣州報道

“打造海上新廣東,我認為關鍵是通過創新發展快速形成海洋新質生產力。2022年廣東海洋生產值總量1.8萬億元,通過創新發展海洋經濟,廣東可以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實現海洋生產值總量翻五倍以上,超過10萬億元。”日前,在廣州海洋周開幕式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法學(二級)教授趙勁松在主旨演講中提出,現在發展海洋經濟最需要的是把握“國際話語權、國際定價權、國際發展主導權”。

(趙勁松在廣州海洋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他認為,廣東要形成海洋新質生產力,首先要進行制度創新,其次是科技支撐,第三是金融賦能,最後是粵港融合。他強調,要通過法律制度創新,打造“人無我有”世界一流營商環境:通過一流環境集聚全球海洋產權資源到大灣區開展交易;通過一流環境集聚全球海洋科技成果到大灣區進行轉化;通過一流環境集聚全球海洋資本到大灣區投資海洋產業。

在趙勁松看來,制度創新具體包括,全程電子提單物權制度創新,即從傳統貨物貿易轉向單證貿易,開展電子提單交易、結算、融資、保險、認證、法律和爭端解決服務;“一船兩港”登記制度創新,打造全球船舶海工裝備投融資高地;船舶金融租賃權制度創新,打造全球船舶海工裝備融資租賃產業高地;船舶有限共有權制度創新,吸引民間資本投資船舶海工裝備;海上設施法律制度創新,集聚全球海上設施到廣東登記、融資、運營、管理;豪華郵輪產權登記制度創新,集聚全球郵輪產權資源開展交易;遊艇登記制度創新,推動百萬艘遊艇資源集聚廣東;智慧集裝箱特殊動產制度創新,搭建新型載運工具全球運輸體系和模式;智慧漁業法律制度創新,以大數據服務全球智慧漁業。

在搭建海洋金融服務體系方面,趙勁松認為要發揮好幾類金融渠道的作用:充分發揮國際海洋開發銀行作用,以萬億國資,拉動十萬億級商業資本、產業資本、民間資本和外資;發展海洋保險和再保險、船東互保協會,目前市場極其廣闊;發展船舶海洋融資租賃,這將成為航運產業模式轉型升級利器;發展海洋產業基金,通過股權融資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發展船舶產業基金,促進產權融資而非船東股權融資。此外,在海事法律服務方面,他建議廣東加快培養一大批海事律師、雙證律師,並引進國際海事仲裁機構。

最後,趙勁松認為,應發揮涉海央企、外資企業產業優勢,聯手廣東優勢產業投資廣東海洋,整合大灣區港航資源,拉動海洋科技和陸上產業發展,搭建海洋交易和金融體系,充分提升廣東海洋服務能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