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8日電 題:香港中電首位華人“舵手”蔣東強:以謙卑心態迎接挑戰

中新社記者 魏華都

“當我知道自己有機會去擔任這個角色,我非常開心和覺得很榮幸。現時是電力發展非常關鍵的時刻,我一定要用非常謙卑的心態來迎接挑戰。”

2023年10月,在中華電力有限公司(簡稱“中電”)服務逾30年的蔣東強出任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成為這傢“百年老店”首位華人“舵手”。近日,他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采訪時回望心路歷程、展望未來目標。

早在內地改革開放前,中電已與廣東省展開電力合作,通過海底電纜向蛇口供電,這一合作持續瞭30多年,後來由於內地電網發展越來越成熟,雙方幾年前才終止合作。“當時中電每年都會和蛇口商議如何加強容量、支持他們發展,大傢建立瞭非常密切的關系,現在我們聚餐時還會慶祝和緬懷這段合作關系。”蔣東強說。

經濟蓬勃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改變瞭社會對電力的需求。就如蔣東強所提到的“關鍵時刻”,指的是目前全球都在為應對氣候變化而開始減碳生活,而發電是減碳的重要一環;創新科技的應用也提升瞭電力行業的效率,向客戶提供更有用的服務。因此,他將減碳與創新科技作為未來兩大工作重點。

數據顯示,發電仍是香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占整體排放量逾六成,其次是運輸界別和廢物處理,分別占18.7%和8.4%。

“減碳需要所有人一起出力。如果我們達成發電‘零碳’,用電力去推動交通電動化,那麼香港溫室氣體已減少接近八成。”蔣東強提到,電動車漸漸成為主流,中電需要確保社區內有足夠的充電設施及電力供應。目前,中電旗下公司“中電源動”已為部分住宅停車場、公共停車場,以及運輸公司車隊提供充電服務,推動香港交通電動化。

在增加可持續能源方面。他表示,內地核電技術成熟,能滿足能源轉型的“三重挑戰”,即確保電力供應可靠、環保和電費合理。大亞灣核電廠八成電量輸向香港,占全港發電的四分之一,多年來為香港節省約7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同時,香港通過“一帶一路”引入天然氣,不僅確保天然氣供應足夠和可靠,也改善瞭環境。

目前,中電在內地投資的總發電容量凈權益逾700萬千瓦、總投資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是內地最大的外來電力投資者,尤其專註發展可再生能源和零碳能源,除瞭可以應對內地對於清潔能源的需求外,還可以幫助國傢實現“雙碳”目標。

近年,香港正致力發展成為亞太區數據中心。蔣東強認為,數據中心的特點是對於電力的需求大,中電需奉行“基建先行”理念,預先做好電網佈局,在有需要的時候提供足夠及穩定的電力。

“我認為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中電的基因是以人為本,同事很真誠,團隊協作氣氛非常好,而且不同崗位的調動,讓同事有更多機會發揮潛能。”蔣東強談及中電的企業文化時說:“我最享受的是整個團隊為瞭同一目標進發,然後做出好成績,例如在近月臺風襲港期間部分地區停電,同事們不眠不休、互相推動,恢復電力供應。”(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