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吳佳楠 廣州報道
工業是立市之本,制造業是強市之基。從前三季度廣東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看,珠三角9市就有6個城市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1%),顯示制造業仍是珠三角穩增長的重要支撐。
在珠三角,制造業已經進入轉型關鍵期,對產業用地土地、空間載體提出瞭更高的需求。如何合理地進行用地空間規劃,為“制造業當傢”奠定基礎,成為“寸土寸金”的珠三角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今年5月,廣東發佈的《關於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高質量發展33條”)強調,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和畝均產出效益,形成以“畝均論英雄”的園區發展政策體系。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近期調研發現,為制造業騰挪用地空間,珠三角紛紛進行土地要素重整。比如,深圳早早提出“工業上樓”,廣州發力“高質量用地”,珠海用5.0產業新空間滿足要求,中山以“工改”助企發展。為實現從“制造大省”到“制造強省”的跨越,廣東正在用空間保障支撐城市制造業優化結構。
千方百計為制造業發展“挪”空間
今年年初,廣東出臺《廣東省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明確主攻“工業改工業”方向(簡稱“工改工”),健全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實施連片改造,為珠三角實現從存量拓空間、從集約增效益。
“工改工”為何重要?為什麼要進行工業土地資源的再配置?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珠三角工業用地面積本就呈現碎片化特征,加上過往的粗放利用導致工業用地配置效率低下、老舊工業園跟不上先進制造業發展要求,已開發土地的零碎化、低效化嚴重制約瞭區域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珠三角“工改工”的急迫性可以從一組數據窺探。
以中山為例,全市工業用地中,近80%的地塊是民營企業和自然人權屬地塊,土地碎片化問題突出,導致中山工業用地畝均稅收僅為東莞、珠海的三分之一,單位土地產出效益低。
“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越要進行工業用地的再配置。”廣東省土地開發與復墾評審專傢、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系教授張鵬表示,“工改”一是重新整合瞭低效化工業園區的空間配置,二是淘汰瞭高耗能產業、引進瞭新興產業的產業配置,三是實現瞭再投資的資本配置。
另一方面,土地開發空間正不斷緊縮。
根據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公佈的數據,珠三角多市的土地開發強度接近或超過國際公認警戒線(30%),深圳土地開發強度超55%,東莞、中山、佛山的土地開發強度也已超30%,實際可用的增量工業用地已達極限。
為解決上述難題,廣東於今年6月出臺“制造業當傢22條”,明確提出實施“粵產粵優”畝均效益資源配置改革,推動資源要素分配真改革大創新,打造30個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萬畝千億”產業發展平臺。
在受訪專傢看來,土地是制造業發展最基本的要素,提高“畝均效益”實現工業升級,才能有效破解制造業用地難題。隻有更集約的工業空間才能留住更優質的制造業企業,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
對此,珠三角各地市重整工業土地要素,為制造業發展“找”空間、“挪”空間。例如,廣州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讓工業發展擁有專屬的工業產業區塊,保障先進制造業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廣州堅持“工改工”,提升存量工業用地的發展效益,目前廣州擁有9個更新改造試點項目,預計達產後可實現10倍的工業總產值與稅收。
今年前三季度,中山的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7.2%,比全省水平高23.3個百分點,這背後也要歸功於“有地”的底氣。
近兩年來,中山通過“工改”為私人化、碎片化、低效化的土地提質增效,騰出瞭超2.7萬畝的產業空間,新增連片用地3.1萬畝,扭轉“手無寸土”的局面,同時促進瞭240餘傢企業增資擴產。
珠海則在全市開展5.0產業新空間建設,用一棟棟高標準廠房,托舉起做強實體經濟企業的產業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珠海工業投資穩步增長,同比增長18%。佛山也將實施工業用地“畝均論英雄”改革,大刀闊斧重塑產業空間,從存量求增量,將力爭工業用地出讓達1.5萬畝,且實現大部分“拿地即開工”。
用地成本高企的深圳則另辟蹊徑提出“工業上樓”,規劃建設多個“摩天工廠”,目前第一批試點已有72個“工業上樓”項目,用地面積854.8萬平方米,創造廠房面積2306.5萬平方米,為保障制造業發展提供瞭合理的產業空間。
張鵬表示,過去的土地利用性質較為僵化,但目前珠三角“向上”要空間等於變相的綜合利用土地,能為下一輪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儲備一定的土地發展空間。
“畝均論英雄”背後是轉型升級強需求
一頭是先進制造業急需增資擴產的產業集群空間,另一頭是連片低效的鋅鐵棚廠房占據大量土地資源。如何解決二者的矛盾,讓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為制造業賦能?
今年5月,廣東發佈“高質量發展33條”強調,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和畝均產出效益,形成以“畝均論英雄”的園區發展政策體系。
就此,“畝均論英雄”成為珠三角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為制造業發展賦能的熱詞。
廣州召開“高質量發展·看規劃”新聞發佈會,明確提出今年計劃供應土地32平方公裡,重點解決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用地需求,為高質量發展謀劃新空間。
保障粵芯項目產業落地可謂是廣州高效完成土地供應、實現項目落地的真實寫照。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傢高新技術企業,專註於工業控制、物聯網、汽車電子、等應用領域。為保障粵芯項目產業用地,廣州市政府高效、高質完成項目片區規劃編制工作,為項目落地精準對接,確保政府及時供地、企業及時用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自粵芯半導體落戶廣州後,帶動瞭近120傢半導體上下遊企業選址落戶廣州,激發瞭廣州半導體產業鏈活力,形成人才、企業的集聚。
烯灣科城(廣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車曉東說,“選擇在廣州落戶,正是考慮到這裡有半導體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集聚,非常有利於實現公司的資源對接,尤其是政府經常主動牽頭公司與粵芯半導體的合作。”
對此張鵬表示,優化土地資源配置能夠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給企業提供可發展的物理空間的同時,還能帶來上下遊企業資源對接的利益空間。
與廣州相似,珠海以“高質量用地”打造高度集聚的產業園區,以5.0產業新空間打造集群化產業鏈體系。
為“制造業當傢”蓄勢賦能,助力經濟加速跑,土地開發強度高、土地資源稀缺的珠海加大低效用地盤活力度,摸查各區可用的產業用地空間,一批批5.0產業新空間陸續投入運營,為企業降低瞭生產經營成本,成為珠海招商引資的一張“王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今年10月,珠海高新區共落地18個重點項目,涵蓋新能源與智能電網、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領域,這一批項目將入駐華發智造產業園等5.0產業新空間,項目計劃總投資額超15億元,預計達產後產值近25億元,進一步推動珠海高新區產業集聚發展,成為珠海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
中山則在制造業企業聚集較多的火炬開發區推進14個“工改”項目,項目用地面積達568畝,項目總投資達61億元,預計年產值將達74億元,年稅收將達2.7億元,為工業老區轉型升級提供樣本。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帶來產業園區轉型升級,也推動瞭制造業企業增資擴產、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落戶在中山火炬開發區的廣東弘景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配合“工改”項目的同時,通過生產車間智能化改造、購入智能化設備,2022年產能提高瞭30%以上,工業產值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80%。
“過去工業用地規劃僅僅靠行政性管制往往達不到好的效果,對未來的工業用地規劃調整,可以將空間調整與產業集聚同時作為一個組合包,使之成為工業用地的再配置手段,對投入大、產出低的高耗能企業及時做調整,以促進制造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張鵬說,“畝均論英雄”背後反映的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強需求。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