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 題:同心共進 雙向奔赴——港珠澳大橋通車5周年
新華社記者梁文佳
跨越伶仃洋、連通粵港澳。10月24日,“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迎來正式通車5周年。
有瞭這座“同心橋”,三地車程大幅縮短、居民出行更加便利、物流運輸成本明顯降低,大大提升瞭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格局。
5年耕耘,交出亮眼答卷
港珠澳大橋5年累計客流達3600萬人次、車流750萬輛次、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達7187.5億元人民幣……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迅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黃金通道”,書寫出一份亮眼答卷。
今年以來,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已超過1150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6%;出入境車流量達235萬輛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
港珠澳大橋的各項通行政策與時俱進,帶動大橋“車暢人旺”。從粵港兩地於今年7月1日實施的“港車北上”計劃來看,截至10月19日,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共收到超過2.7萬宗“港車北上”申請,當中約2萬宗申請已完成兩地所有程序,符合出行資格。
5年來,因港珠澳大橋通車使用,數千萬人的生活有瞭很大變化,開車“北上”逐漸成為港澳居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通過大橋來港的廣東居民也日益增多。
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上(2018年10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第一次自己開著單牌車去珠海旅行,經港珠澳大橋行車順暢,沿途景色美麗壯觀。”香港車主江宏說。
港珠澳大橋不僅帶來跨境出行新方式,也為“雙城生活”提供更多樣化的交通出行選擇。人們通過港珠澳大橋往來於粵港澳之間,尋覓發展機遇,實現人生藍圖。
一輛輛港珠澳大橋口岸穿梭巴士(金巴)不分晝夜穿梭於大橋之上。在珠海從事生物科技研究的香港青年吳超穎表示,往返通勤快捷,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切實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與生活帶來便利。
建設經貿新通道,增強發展勢能
24小時跨境快速通關使得港珠澳大橋成為大灣區的物流大動脈。物流大幅提速,節省瞭金錢和時間成本,為大灣區開放型經濟創造瞭不可或缺的效率優勢。
“如今蛋品可經港珠澳大橋供港,從裝車到抵港全程僅需2小時,大大縮短瞭運輸時間,每車單程運費可減少約2000元(人民幣),從而提升瞭產品的競爭力。”珠海一傢蛋品公司的經理劉歡說。
此前部分冰鮮冷凍肉類、蛋類、奶類和蔬果等鮮活食品需要輾轉至深圳,再通關抵達香港,全程花費時間較長。現在,粵西的商戶可以更低的物流成本、更高的時效通過港珠澳大橋將產品銷往香港。
風起大灣區,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建設浪潮奔湧,一系列經貿計劃落地,助力增強發展勢能。
香港海關早前推出“跨境一鎖計劃”,以“跨境一鎖、分段監管”為原則,實現便商利貿目的,促進粵港物流發展。自港珠澳大橋通車至今,該計劃已覆蓋香港及內地多個城市共76個清關點,為物流業提供超過800條跨境路線選擇。
為進一步用好、管好大橋,香港海關表示,正與珠海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空陸鮮活食品快線”先導計劃,未來將打造一條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鮮活產品的綠色通道,配合優化通關程序及檢疫安排,促進產品往來海外及大灣區,實現雙向快速轉運。
多式聯運多措並舉,發揮大橋綜合效益
新通道打開新空間。港珠澳大橋24小時通關與香港國際機場24小時運營形成無縫銜接,編密多式聯運的交通運輸網絡。
據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介紹,今年8月底開始試運行的香港國際機場海天中轉大樓,預計年內正式全面啟用。這意味著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轉機的過境旅客無需辦理香港的出入境手續,便能經大樓直達機場禁區前往登機閘口。
同時,香港機場管理局正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自動化停車場,供來自粵澳、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轉飛海外或訪港的自駕旅客使用。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基礎設施聯通帶動貿易投資暢通、文化交流溝通。港珠澳大橋目前的運力可觀、未來的潛力無限。依托大橋發展多式聯運可進一步發揮大橋效益,相關部門需著力跟進及優化各項跨境交通措施安排。
體育賽事和文化合作也將更好提升大橋經濟效益。11月19日,港珠澳大橋將迎來開通以來的首個半程馬拉松比賽,參賽者將用腳步丈量大橋,感受大國建造風采。
活動主辦方中國香港田徑總會主席關祺表示,港珠澳大橋是大灣區發展藍圖的重要一環,能夠匯聚世界各地參賽者在宏偉的港珠澳大橋上同場競技,意義非凡。
“路通財通,希望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能把握機遇,攜手合作,善用港珠澳大橋,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流通。”陳恒鑌說。
【責任編輯:徐海知 】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