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梁施婷 廣州報道 在第134屆廣交會的一期新能源展區,入口處的一輛黃色大客車吸引瞭眾多客商的目光。這是中通客車帶來的一輛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兩年前,在瞭解到新興市場國傢在公共交通方面有新能源車用車需求後,中通客車順勢研發出瞭這款電動公交車。
在本屆廣交會上,前來詢價的客戶絡繹不絕。中通客車海外營銷亞洲一區銷售經理龐天賜表示,目前接觸的客戶主要來自中亞、中東、南美以及東南亞地區。
新能源板塊無疑是本屆廣交會上名副其實的“明星展區”,在這裡,外型炫酷的新能源汽車,迷你可愛的低速電動車,全屋一體式光伏儲能設備……琳瑯滿目的新能源產品,讓人切身感受到中國外貿的新氣象。
廣交會歷來是外界觀察中國外貿的重要窗口。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在廣交會大放異彩,展區規模增幅達172%,這正是近年來我國出口商品結構變化的生動縮影。廣交會上的“綠風”吹拂,也正呼應瞭中國外貿的新趨勢。
受訪專傢認為,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老三樣”到如今“新三樣”的進化之路,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逐漸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正在上演一場全產業鏈式的崛起,同時也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引領”邁進提供瞭豐沛新動能。
外貿新舊之變:“新三樣”激發外貿新活力
自2012年以來,深圳市華思旭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瞭每一屆廣交會。華思旭科技參展的這十年間,廣交會展覽總面積從116萬平方米擴張至15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從5.9萬個增加至7.4萬個;傳統行業展區合並調整,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等新產業展區也補充進來。
展區的調整與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合拍而行。華思旭科技銷售總監楊璐嘉還記得,幾年前,公司帶到展位上的產品大多還是汽車應急啟動電源等相對傳統的產品,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崛起,其逐漸聚焦鋰電技術,並向傢庭儲能領域不斷拓展。
在本屆廣交會的一期展覽上,新能源板塊成為最受境外采購商青睞的展區之一。一位參展商坦言,廣交會的新能源產品從之前單一的產品轉向更多元化的產品。如今,新能源汽車前沿創新產品琳瑯滿目,這是中國外貿結構提質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迷你新能源低速電動車受到境外采購商的青睞。梁施婷攝)
廣交會的這一新變化也折射瞭中國外貿的新趨勢,數據同樣提供瞭佐證。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外貿規模穩中有增,整體跌幅收窄。這其中,外貿“新三樣”的連續增長,對全國外貿的抗壓抗逆起到極大作用。前三季度,“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合計出口7989.9億元,同比增長41.7%。
近年來,面對內外部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國外貿不斷承壓。而短短幾年時間,外貿“新三樣”為何能成為中國外貿的新引擎?
受訪專傢認為,全球正在迎來新一輪能源革命進程,其根本特征是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精準捕捉和匹配這一國際市場需求,是 “新三樣”產品能夠迅速搶占全球市場的重要原因。
巴基斯坦采購商阿米爾·艾爾莎德坦言,“這屆廣交會我發現瞭許多提供太陽能產品的新公司,這些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促進瞭國際市場發展,讓更多采購商為自己的國傢挑選好的新能源產品。”
除瞭精準定位市場,定制化產品服務也是不少中國車企的主打優勢。比如中通客車帶來的展車,就是專門針對埃及地區的偏好把外觀設計成黃色,同時考慮到當地天氣炎熱,把車載空調的功率提高20%左右。
在綠色低碳成為全球新趨勢的當下,海外市場需求旺盛,這為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帶來瞭巨大市場紅利。中國企業迎來出海熱潮的同時,也牢牢穩住瞭中國的外貿基本盤。
企業創新之道:自主品牌搶回出海定價權
隨著全球產業變革和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逐漸式微。“新三樣”成為出口新引擎,是我國優化貿易結構、力促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而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已正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不同於“舊三樣”,外貿“新三樣”在當前的全球競爭異常激烈。隨著歐美國傢紛紛出臺綠色產業政策,發達經濟體為發展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提供瞭諸多稅收優惠條件,試圖吸引全球投資回流本土。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形成瞭極大競爭局面。
同臺競爭,比拼的是“硬核”科技實力。不少新能源企業表示,“新三樣”產業出口成績亮眼,離不開我國新能源領域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多元化發展上取得的長足進步。激烈的市場競爭,正在倒逼中國新能源企業產品的提升,並且激發瞭企業主動性的自主創新。
從最開始的5號鎳電池到電子消費品類電池,從兩輪車動力電池到儲能電池,在特派科技18年的發展歷程中,技術和產品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升級。本屆廣交會,特派科技最受境外采購商關註的是時下火熱的儲能產品。
特派科技儲能產品受熱捧的背後,是企業每年超過2000萬元的技術研發投入,這也是我國眾多新能源企業自主創新的縮影。
(本屆廣交會上,境外采購商對中國的摩托車、電動車產品十分感興趣)
受訪專傢表示,在傳統外貿產品逐步式微之際,外貿“新三樣”企業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規模化生產、海外運營能力、新興市場拓展等方面苦練內功,逐漸讓具備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全球綠色轉型的“新三樣”開始持續走俏海外。
這些企業中,不乏原本深耕傳統優勢產業的企業。從廣交會上的參展企業上看,許多企業從傳統制造開始轉向科技創新驅動,從註重規模化生產轉向品牌為王。中國外貿企業正借品牌之勢逐漸提升附加值、擴大影響力,向著產品價值“微笑曲線”的兩端不斷延伸。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表示,從數據來看,前三季度中國外貿形勢依舊復雜,壓力大。 “但隨著‘新三樣’的火熱,中國外貿已經逐步脫離加工貿易依賴,相當部分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產品擁有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外貿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做出瞭極大推動。”
一位新能源整車企業負責人坦言,目前,我國在電動載人汽車領域已形成一定規模優勢,包括車載電池、操作系統等在內的零部件和核心技術均實現自主可控。得益於生產成本優勢,我國電動載人汽車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價格競爭力,有利於進一步夯實國際競爭力。
企業不斷強大的技術創新,帶動瞭新能源產業的飛速發展,也推動我國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同時,依靠創新能力,“新三樣”還拉動瞭產業鏈集體出海,讓中國品牌在與歐美品牌的全球競技中,逐步搶回瞭行業定價權,這為“中國智造”塑造國際新形象提供瞭新機遇。
產業鏈融合之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在“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不僅有多傢汽車自主品牌車企,還涵蓋多個汽車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包括動力電池、電池材料、充電樁等。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在新能源車出海的熱潮下,這些企業也都開始加快出海步伐,佈局國際市場。
從“老三樣”到“新三樣”的升級並非是空中樓閣,背後需要強大制造業作為基石,這也恰恰折射瞭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已經駛入快車道。
王維娜是廣東金悅誠蓄電池有限公司的海外銷售總監,她介紹本屆廣交會金悅誠的產品時表示,此次展出的新能源電池產品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從其他行業中將充網技術嫁接過來,創新制造工藝使得電池性能有瞭至少30%的提升。
諸多企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三樣”產品涉及產業繁多,需要產業鏈多個環節有機融合,才能在突破核心技術的同時,快速實現產業化,並迅速從國內走向國外。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這正是我國制造業的最大優勢。國內完備的產業鏈與供應鏈體系能夠提供“新三樣”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推動“新三樣”產業快速擴規模、上水平,不斷提升出口競爭力。
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截至2022年底,大灣區擁有鋰電企業數量超過瞭1.77萬傢,占全國的12.4%。深圳鋰電池產業湧現瞭比亞迪、欣旺達等一批龍頭企業,形成瞭產業鏈閉環。
白明認為,這就是“新三樣”具備的產業鏈融合升級優勢,一方面,“新三樣”的快速發展,受益於國內完備的產業鏈與供應鏈體系,又反哺帶動瞭很多配套產業如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的升級;另一方面,“新三樣”能讓諸多原本點狀分佈的產業,形成網狀的產業集群;再次,能夠將新能源領域不同環節、不同貿易方式的企業串珠成鏈,最後構建起產業生態。
近幾年我國新能源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形成瞭完整先進的產業鏈,有瞭出海的底氣。在此基礎上,企業出海已經不隻是輸出產品,而是逐步轉向產業鏈在海外的本地化發展,這無疑將進一步提升產業鏈韌性。
寧德時代便是典型案例。其於今年率先推出瞭凝聚態電池,同時鈉離子電池車型即將量產。圍繞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上下遊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正在發展建立起來。僅寧德市就累計引進建設80多個鋰電新能源產業鏈項目。
此外,“新三樣”企業加快海外產能佈局,搶占全球行業發展制高點,積極擴大海外需求,也為國內產業升級蝶變,帶來瞭更大的回旋空間。
受訪專傢表示,從產業創新能力升級角度看,“新三樣”展現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之路,已經愈發清晰。在新的國際環境下,以“新三樣”為代表的產業新動能,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塑造新優勢,真正實現中國引領,從根本上說,還將牢牢依靠科技創新。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是支撐“新三樣”真正在全球實現引領性的必答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