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 譚海燕 實習生溫泳珊 廣州報道

今年以來,各類國際展會在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方面發揮瞭重要作用,第134屆廣交會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

一直以來,廣交會被視作中國外貿的“晴雨表”與“風向標”。本屆廣交會上,很多參展企業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到會的境外參展商數量比上屆明顯增多,企業出口信心得到增強。廣交會官方數據顯示,第134屆廣交會一期已結束,到會境外采購商超過10萬人。

除瞭展覽面積創歷史新高、參展企業數量大幅增長,本屆廣交會還呈現出產業提質升級的特點,68萬件新展品裡,新能源、工業自動化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展品數量約10萬件。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廣交會的規模和結構變化,表明我國經濟整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貨物貿易進出口平穩運行、積極向好,外貿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仍然是未來我國出口面臨的最大挑戰。未來,我國外貿需頂住壓力前行,穩規模、優結構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千方百計抓訂單和拓市場、鼓勵發展外貿新業態、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都是非常有效的探索。”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受訪者供圖

前三季度外貿具有韌性

南方財經: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疲軟和國際形勢加劇變化的影響,全國外貿訂單持續不足,尤其歐美市場訂單下降明顯,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帶來什麼影響?

趙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10日發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將從去年的2.6%降至今年的1.5%,明年則進一步降至1.4%。由於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訂單下降是今年外貿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南方財經:廣東對外貿變化趨勢反應靈敏,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6.09萬億元,同比微降0.1%。如何展望未來廣東乃至全國外貿的發展走勢?

趙萍:今年前三季度,在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和挑戰面前,我國外貿出口保持瞭較強韌性,出口數量由減轉增。

雖然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仍然是未來我國出口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我國出口綜合競爭優勢仍然穩固。作為外貿大省,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外貿頂住瞭壓力,穩住瞭規模,提升瞭質量,整體優勢不斷凸顯。

隨著我國穩經濟、穩外貿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消費明顯回暖,重點制造行業預期向好,政策支持與企業努力形成有效的合力,進一步增強外貿主體活力,廣東外貿有望延續總體平穩發展勢頭。

南方財經:從我國前三季度外貿數據來看,進出口總值依然下降,面臨內外部形勢嚴峻,未來我國外貿應如何進一步穩規模、優結構?

趙萍:面對外需疲弱,一要千方百計抓訂單、拓市場,通過高質量舉辦廣交會、鏈博會等重要展會,幫助企業搶抓國際市場新訂單,拓展國際合作新機遇。

二要鼓勵發展外貿新業態,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海外倉等新業態快速成長,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

三是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網絡,進一步優化簽證政策,更好便利商務人員往來,為外貿企業打造更好營商環境。

以跨境電商打造外貿新業態

南方財經:2022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外貿新業態進出口規模超過3萬億元,占外貿的比重超過7%,鼓勵發展外貿新業態為何重要?

趙萍:外貿新業態對打造外貿新的增長引擎、促進外貿提質升級、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跨境電商企業等新業態一般采取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可以直接減少外貿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外貿企業競爭力。

除此之外,跨境電商企業等新業態還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技術手段,帶動外貿全流程各環節優化提升,提高傳統外貿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海外倉等新業態可以降低從事進出口貿易的門檻,提高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可能性,激發外貿主體活力。

南方財經:你提到中國外貿企業在跨境電商等領域存在優勢,目前,我國跨境電商貨物貿易存在什麼特點?

趙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跨境電商貿易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大中小規模的外貿企業梯隊基本形成。除瞭大量的中小賣傢外,還產生瞭SHEIN、TEMU等國際領先的跨境電商企業。

二是跨境商業模式加速演進,形成瞭獨立站與平臺並存的發展格局。私域流量業態是在平臺模式之外的一種新探索,品牌企業在線上建立自主經營的APP、微信群,直接觸達用戶。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從原來的“平臺+微信群”的模式,轉向平臺模式與獨立站模式並存的發展態勢。

南方財經:粵港澳大灣區在打造外貿新業態上有何優勢?

趙萍:在發展外貿新業態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一是多重疊加的政策優勢。例如,廣東21個地市已全部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數量全國第一,覆蓋全省,並與廣東自貿試驗區等形成瞭政策集成優勢。

二是全國領先的產業優勢。廣東是貿易大省,港澳是自由港,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起步早,發展快。2015至2022年,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從148億元增至6454億元,規模擴大近43倍,年均增速72%,規模占全國總量的31%。海關總署發佈的《中國跨境電商貿易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廣東在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中的占比達43.4%。

三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位於中國南部,陸運、海運和空運網絡發達,跨境物流高效便捷,有利於跨境電商產品進入東南亞、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

南方財經: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如何把握地域優勢發展跨境電商?

趙萍:在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發揮已有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紮實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建設,開展“產業集群+跨境電商”試點,夯實跨境電商發展的產業基礎,提升跨境電商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不斷拓展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新優勢。

壯大“新三樣”出海新動能

南方財經:我們觀察到,今年前三季度,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我國出口“新三樣”產品有何優勢?

趙萍: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7989.9億元,同比增長41.7%,已經連續14個季度保持瞭兩位數增長。“新三樣”具有綜合性、戰略性、前沿性特點,涉及能源、交通、環境、信息通信等多個領域,是國傢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我國在“新三樣”的出口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戰略上超前佈局。例如,我國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12年國務院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及2020年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頂層戰略性文件,系統規劃瞭我國從2012年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產業發展的目標以及技術攻關的重點等。超前的戰略佈局為我國外貿出口駛入“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出口新賽道指明瞭方向,提供瞭全方位保障。

二是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在國傢科技創新政策引領下,在“新三樣”領域具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滿足國際市場對高品質、高性能產品的需求,為提升“新三樣”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提供瞭有力保障。

三是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國內完備的產業鏈與供應鏈體系能夠提供“新三樣”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推動“新三樣”產業快速擴規模、上水平,不斷提升出口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更明顯。截至2022年底,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鋰電企業數量超過瞭1.77萬傢,占全國的12.4%。深圳鋰電池產業湧現瞭比亞迪、欣旺達等一批龍頭企業,形成瞭產業鏈閉環。

南方財經:雖然“新三樣”產品出口在我國外貿中“異軍突起”,未來應如何提高“新三樣”產品附加值、優化全球出口佈局?

趙萍: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斷拓展“新三樣”的新市場。“新三樣”產品的國際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歐美汽車零售商仍在補庫,新興工業國傢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除瞭要繼續拓展發達國傢市場,還要積極開拓東南亞、非洲和拉美等新興市場。二是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新三樣”屬於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產品,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技術新突破。未來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打造“新三樣”在國際市場的更多新優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