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廣遠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我國工業矽產業迅速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以中國工業矽期貨為研究對象,從產業發展、國傢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的視角,探討在“雙碳”目標下,工業矽期貨上市的重要戰略意義。

全球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不僅符合我國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體現瞭我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2020年9月,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宣佈:“中國將提高國傢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瞭達成這個目標,我國已經構建瞭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其中,“1”由兩個文件構成,分別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N”則是一系列的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實施方案以及相關的支持保障方案,強調瞭加快新能源發展、強化碳排放監管等措施的重要性,以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當前,工業矽作為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雙碳”目標實現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未來,以工業矽為代表的矽能源革命必將扛起碳中和的大旗。

工業矽是矽能源的核心生產要素

矽能源即矽基能源,一般是指以工業矽為原材料,將矽基半導體技術和能源產業鏈融合生產出的產品,主要應用在有機矽、晶矽光伏、半導體、矽鋁合金領域。狹義上,矽能源是指將工業材料轉換得到的能源,特指晶矽光伏發電,將光轉變為電能,是以工業矽為主要原料,做成單晶矽或多晶矽,再生產光伏發電板,依靠太陽能進行發電。

矽能源產業的發展符合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發展工業矽產業也是“雙碳”目標下的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的必要舉措。雖然工業矽的提純過程能耗較高,但是從矽能源的視角來看,矽能源又具備“低能耗、高載能”的優點。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數據,從工業矽到多晶矽/單晶矽,再拉棒切片,做成太陽能電池片、組件,最終完成電站的安裝,整個流程耗電能總計約為0.94千瓦時。以光伏系統壽命30年,每年光伏發電1163小時計算,能量回收期約0.81年,凈能量貢獻期達到29.2年。

我國是全球工業矽最大的生產國,近年來,我國工業矽產量全球占比不斷提高,2022年該比例已達80%。數據顯示,2014年—2021年,全球工業矽產能從531萬噸/年,增加至662萬噸/年;中國工業矽產能從411萬噸/年,增加至499萬噸/年。全球新增工業矽產能總計131萬噸,中國新增工業矽產能88萬噸。

產量方面,全球工業矽產量從251萬噸增加至408萬噸,復合年均增長率為7%。受新冠疫情影響,工業矽海外產能受限,中國工業矽產能持續擴張,全球工業矽產能產量進一步向中國轉移。2021年,海外工業矽產能133萬噸,占比21.04%;產量91萬噸,占比22.29%,均處在逐漸下降趨勢中。

(圖片:2014-2021年全球工業矽產能和產量表。數據來源:華安期貨投資咨詢部;廣期所,SMM,單位:萬噸)

全球工業矽消費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中國的消費占比最高。2013年—2021年,全球工業矽需求呈現增長趨勢,這主要得益於有機矽下遊的不斷滲透和多晶矽(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全球工業矽消費量從2013年的244萬噸,增加至2021年的417萬噸。

預計2022年—2025年,全球工業矽需求將快速增長,至2025年,全球工業矽需求將達到666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2%。需求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中國高速發展的光伏產業和穩健增長的有機矽行業。2013年—2021年,中國工業矽消費量占全球的比例從39.34%,增長至56.11%。目前,中國的工業矽消費量已經超過瞭全球工業矽產量的一半。

中國工業矽的供給還表現出供應集中度不斷提高的特征。從產量角度來看,產量排名前10位的龍頭企業生產的總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比例從2009年的19%,增長至2021年的50%。相較於國外70%以上的供應集中度,中國的工業矽產業供應集中度相對較低。此外,新疆已成為中國工業矽產業最大的生產基地。雖然中國工業矽產業已初步顯現規模經濟效益,但在世界話語權方面仍有待提高。

工業矽消費量正在穩步增長

近年來,我國工業矽的消費量持續穩步增長。2010年—2022年,消費規模由135萬噸,增長至327.01萬噸。目前,工業矽已廣泛應用於國防軍工、信息產業、新能源等相關行業,不僅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近年來,隨著國內有機矽和多晶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大幅擴張,我國的工業矽消費呈現出“內需替代出口,化工超越冶金”的格局。

隨著中下遊產業的發展,工業矽的消費結構也發生瞭變化。2022年,在國內工業矽下遊需求中,多晶矽、有機矽以及鋁合金領域對工業矽的消耗量較大。多晶矽消耗工業矽達到100.4萬噸,超越有機矽成為第一消費領域,占比39%,比2021年增長9%;有機矽消耗工業矽92.4萬噸,占比36%,下降2%;鋁合金消耗工業矽60萬噸,占比23%,下降4%。按照這種發展趨勢,在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指引下,晶矽光伏產業消費量未來將遙遙領先鋁合金和有機矽,成為我國工業矽第一大消費下遊。

(圖片:2021與2022年全球工業矽消費量。數據來源:華安期貨投資咨詢部;廣期所,SMM,單位:萬噸)

傳統的工業矽定價機制亟須改變

在工業矽期貨上市之前,工業矽貿易環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貨市場缺乏遠期價格指引,導致定價不合理。

工業矽的現貨定價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進行:第三方定價、市場主導定價和招標定價。第三方定價主要包括咨詢網站報價,但這種報價方式受產業領先企業的影響較大。同時,網站價格存在滯後於市場、容易受到人為幹擾、有價無市等多種問題,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實的基本面供求情況。市場主導定價容易受到供需錯配的影響,導致短期價格波動較大。招標定價又分為月度、季度、年度招標等多種方式,但由於工業矽價格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征,因此,招標定價也無法完全克服季節性價格波動。

此外,雖然工業矽上遊供給端集中度在提升,但是工業矽中下遊整體呈現出顯著的“小散弱”的格局,因此市場上的價格話語權較低。截至2022年底,工業矽貿易商超百傢,生產型企業達220傢之多,其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比超過98%。由於工業矽的規格和牌號繁多,應用領域又分為光伏級矽料和半導體級矽料,缺乏有效合理的遠期價格反饋供求基本面,因此,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短視行為,完全根據市場偏好安排生產計劃,很容易造成某一牌號工業矽短期供給大幅波動。

由於工業矽根據應用領域可分為冶金矽和化學矽,具體細分的規格品種較為繁雜,各生產企業由於缺乏遠期的價格指導和市場供需情況的分析,通常根據當前的市場情況和偏好來安排生產計劃,非常容易造成供應端的“羊群效應”,導致短期供應量變動較大,階段性規格錯配,出現供給短缺的情況。

在此情況下,廣州期貨交易所率先在全球推出工業矽期貨。從微觀層面來看,第一,工業矽期貨上市後可以充分發揮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為企業提供權威的價格指引,有利於企業合理規劃生產銷售計劃,助力行業健康發展;第二,企業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來管理價格風險,平滑成本曲線,鎖定預期經營利潤,保證生產經營平穩;第三,對於部分企業來說,參與期貨交割還能拓展采購和銷售渠道,彌補現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第一,率先在全球推出工業矽期貨,可以牢牢掌握工業矽的定價權,制訂交易制度和規則形成“中國價格”,將我國的生產和貿易優勢轉化為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議價話語權,助力我國成為工業矽的國際定價中心;第二,工業矽期貨的上市,吸引多方參與工業矽的價格形成機制,為工業矽行業發展提供前瞻研判,為政府的相關宏觀經濟政策的制訂提供參考依據;第三,工業矽期貨的上市,意味著工業矽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將得到提高,可以創造較好的工業矽貿易氛圍,促進工業矽及其相關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有助於“矽能源”產業鏈中的光伏、有機矽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助力“雙碳”等國傢戰略目標的實現,加快我國能源轉型的步伐;第四,工業矽期貨的上市意味著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共同運行,將提升相關市場的運行效率,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並提高市場機制優化經濟資源配置的能力。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我國金融市場地位需要與當前的國際地位相匹配,迫切需要加強期貨市場的開放程度,要從區域性的市場發展為國際化市場,不斷提升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服務於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增強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傢積極開展能源、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等領域的合作。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矽生產國,我國與共建國傢間的工業矽貿易也十分活躍。

廣期所適時推出工業矽期貨,可以更好地推動中國與共建國傢的互利共贏。工業矽期貨市場可以通過提升“一帶一路”相關國傢的現貨市場與我國經濟的緊密度和安全性,為相關國傢提供定價基準、風險管理和投資工具,加強信息的匯集和傳遞。這有助於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通過期貨市場交易有助於形成公允的市場價格,為沿線企業提供風險管理,進而促進相關國傢資本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工業矽期貨市場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提供價格基準和套期保值工具來促進經貿發展。推廣工業矽期貨市場的業務規則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影響力。同時,利用自身的資金融通功能與銀保期合作來協助現貨企業進行融資,通過技術支持和平臺構建來推動國內外市場的融合。此外,市場培育和人文交流也有助於實現民眾之間的溝通和相互理解。廣期所適時推出的工業矽期貨符合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需求,有助於進一步推動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並通過推動成熟的期貨品種走向世界,夯實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基礎。

當前,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與其在美國經濟中的規模並不相稱。美國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遠低於其在全球支付和結算中的地位,實體經濟和儲備貨幣體系存在失衡。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與人民幣在全球貨幣支付結算中的地位並不匹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性遠低於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是新能源裝備和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和進口國,占據著主導權。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生產能力的提高和技術水平的進步,在能源轉型的國際貿易格局下,中國可能將擁有更多的定價主動權。隨著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其跨境使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展。同時,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參與度和定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這些因素為中國參與國際能源秩序的構建提供瞭新的機會。因此,從新能源領域的關鍵金屬、原材料裝備等產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比在其他行業和領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加可行。

作為新能源領域的基礎原材料,近年來,我國工業矽產量的全球占比不斷提高。據SMM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工業矽年產能571萬噸,全球占比80.2%;工業矽產量350萬噸,全球占比79.9%。我國作為工業矽最大的生產國與消費國,工業矽期貨的上市恰逢其時。廣期所以工業矽為突破口,將促進我國矽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全球實現產品定價自主權,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偉大進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