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20日電 題:浙江雲和:“小縣大城”探尋山區集聚發展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方列、林光耀、吳夢
浙江雲和,這個縣域面積98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僅13萬的浙西南小縣城,多年來貫徹“小縣大城”發展模式,發展旅遊和木制玩具產業,實現蝶變。
美麗風景讓村民吃上“旅遊飯”
6月14日,民宿業主季發東在民宿院中晾曬大蒜。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6月16日,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梯田腳下的梅源村,民宿業主季發東拿出自傢種的大蒜,平鋪在院子裡的石桌上晾曬。“準備把蒜頭做成我們本地的特色咸菜,當炒菜輔料或早餐小菜,讓來住宿的遊客品嘗‘雲和味道’。”
2016年起,雲和大力開發梯田景區,美麗風景吸引瞭眾多遊客。看到發展機會,季發東辭去工作,投資120餘萬元將老宅裝修成民宿。
6月14日,民宿業主楊英在整理可看見星空的特色客房。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看著院子裡嫩綠的草坪,季發東感觸良多:“早年這兒還是水泥地,上面搭著香菇棚,那曾是我們全傢的收入來源。當年起早貪黑種香菇、辛苦忙活一年收入幾萬元,如今一傢人經營民宿一年收入幾十萬元。”
同樣回村的還有原先在縣城開母嬰用品店的楊英,11個房間的四層小樓在她和丈夫的精心設計下,裝修得頗具特色。2019年“五一”假期甫一開業就被訂滿,一個小長假掙瞭五六萬元,當年即實現營收40餘萬元。
2021年,雲和旅遊產業接待遊客247.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8億元,蓬勃發展的旅遊產業帶動約3萬名山區群眾蹚出一條“詩情畫意共富路”。
小木玩托起大產業
6月15日,在浙江智木玩具的生產車間,工人把木板放入自動打磨拋光機。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歡迎新進直播間的所有小仙女們,今天為大傢帶來一款海洋動物積木。”在浙江和信玩具集團有限公司的直播間裡,主播正在推銷產自雲和的優質木制玩具。雖然運營的時間不長,這個直播賬號已經能夠做到2000人同時在線、一天3萬多元的營業額。
發軔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木玩產業,經過約50年的發展,已成為雲和的支柱產業。如今,雲和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木制玩具制造、出口基地,全縣有木制玩具生產企業超1000傢,從業人口3.1萬餘人,木玩產品產量占世界同類產品的40%、全國的56%、浙江省的70%。
6月15日,在雲和縣大坪社區就業服務中心,嚴彩嶽(左二)在進行木制玩具組裝。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在浙江智木玩具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機器聲隆隆卻人聲寥寥。公司總經理潘曉英介紹,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之後,配合先進管理模式,企業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產品質量得到提升。
從工藝升級到內容創新,雲和木玩產業堅持“兩條腿走路”。“過去僅僅貼牌代工的生產模式,一度嚴重限制雲和木玩的競爭力,而今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成為行業發展迫在眉睫的需求。”浙江和信玩具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何彬說,企業自主設計的創意木玩獲得瞭更高的利潤、更大的行業話語權,創新也成為木玩產業升級前所未有的機會。
“小縣大城”創造美好生活
6月15日,浙江和信玩具集團主播在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2018年,時年85歲的嚴彩嶽老人同4個子女從距離雲和縣城20多公裡的霧溪畬族鄉坳頭村搬到縣城裡的大坪社區。
從“外面大雨屋裡小雨”到風雨無憂,從種地砍柴到來料加工,從開車盤山一小時下山就醫到如今3分鐘車程即到醫院,老人的生活發生瞭巨大變化。
嚴彩嶽幸福生活的背後,是一張久久為功的“小縣大城發展藍圖”。“小縣大城”發展模式實施20多年來,雲和建成易地搬遷安置小區48個,目前全縣58%的農民下山轉移,80%的人口集中在縣城居住,93.4%的學生集中在縣城就讀,96%的企業集中在縣城發展,城鎮化率從30.8%躍升至73.4%。
易地搬遷,既要“下得來”,還要“穩得住”,更要“過得好”。49歲的李金龍出生在全縣最偏遠的西坑村龍井自然村,從小過著“收獲的糧食僅僅夠自傢吃、一年到頭全傢沒幾個餘錢”的生活。
窮則思變,李金龍下山來到縣城,從木玩廠小工做起,一直幹到車間主任,還被評為“浙江工匠”,在城裡紮下瞭根。2016年,他把父母接到縣城頤養天年。得益於縣城的優質資源,他的孩子從小接受瞭良好的教育。
2020年年初,李金龍辭去原企業的工作,自己當老板開辦企業,從事木制玩具加工行業,2021年產值超800萬元。
2011年到2021年,雲和縣工業總產值由73.75億元增加到25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從7570元增加到2.46萬元。
“通過‘小縣大城’發展模式,我們把人口向縣城集中,把城市各方面功能配套齊全。人興旺瞭產業,產業容納瞭就業,走出瞭一條山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道路。”雲和縣委書記李忠偉說。
6月16日,空中俯瞰雲和縣人民醫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光耀 攝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