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佈《廣東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累計培育超2000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2萬傢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力爭推動150傢專精特新企業上市。

  強化梯度培育機制

  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

專精特新企業對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超4萬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8萬傢。今年7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瞭全國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名單,廣東省有658傢企業入選,入圍數量再創新高,占全國17.9%,累計培育超1500傢,數量從全國第二躍居全國第一。

《意見》提出,到2027年,累計培育超2000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2萬傢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力爭推動150傢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專精特新企業總體研發占比達到5%左右,不斷提高國傢級、省級研發機構比例,市級以上研發機構覆蓋率達100%。

與此同時,廣東還將力爭到2027年,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質量品牌持續提升;累計培育15個以上國傢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100個以上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0傢左右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為此,《意見》對專精特新企業面臨的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資金融通、財政扶持、人才土地、市場開拓等主要問題,提出具備指導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在強化梯度培育機制方面,廣東將積極推動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規范發展,加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力度,健全逐級後備、逐級遞進的梯度培育機制,實施“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

為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廣東將對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產業基礎再造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鼓勵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版次軟件、首批次材料目錄評選。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各地對研發投入金額較大的企業予以支持。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或行業第三方工業服務平臺型企業牽頭,統籌訂單獲取、快速設計、生產柔性、采購供應、物流交付、運維服務等專精特新“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需求,研發推廣行業技術集成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探索以多樣化的服務費用支付方式、根據企業個性化需求進行分類改造等途徑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廣東還將針對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活動,提高其產品性能、穩定性及質量一致性。鼓勵各地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傢、行業標準的單位給予支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積極參加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產品或服務標準活動。

  加強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鼓勵大企業首用專精特新企業產品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離不開良好的成長環境。廣東從財稅、金融、人才、用地等方面全方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助力“小巨人”成長為“大塊頭”。

不斷暢通的金融“活水”是激發專精特新企業活力的重要一環。2023年1—8月,省工信廳推動8傢合作銀行機構為超1萬傢次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超1200億元。

《意見》進一步提出,鼓勵金融機構打造專精特新企業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等專屬產品,推廣隨借隨還貸款模式。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符合專精特新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和行業特點的專屬產品和服務,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

瞄準推動150傢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的目標,廣東將深化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加強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指導;建立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強化與其他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銜接。

“產業化並非易事。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們才有更多資金來聘請人才,進行技術研發與創新。”廣州中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昊說。近年來,廣東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傾斜。

《意見》提出,廣東將積極爭取更多中央財政資金在重點“小巨人”、融資擔保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優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貼息獎補政策。

廣東還將引才成效納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中給予重點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和職業技能評定,並申報建設國傢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

在用地需求方面,廣東開通對專精特新企業用地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在存量建設用地安排、新增計劃指標中,通過彈性年期出讓、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多種靈活供地方式,依法依規優先保障專精特新企業用地需求。結合“粵產粵優”綜合評價,將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用地納入省級先進制造業用地指標保障范圍。

  (記者 昌道勵 許寧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