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梁施婷,見習記者譚海燕 廣州報道 “很多外國采購商‘回來瞭’!”這是第13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開幕首日,不少參展商發出的共同感嘆。據廣交會新聞中心透露,第134屆廣交會首日,來自201個國傢和地區超過5萬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與上屆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觀察到,本屆廣交會在多方面主動求變,進一步釋放對全球客商的吸引力。

從采購商的地區分佈看,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主要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傢、RCEP成員國、東盟、歐美等重點市場,與當前外貿企業的市場佈局調整不謀而合。從參展商看,新企業、優質企業的數量上升,釋放熱烈的參展需求,有企業今年以來國內外參展超過40場,但仍視廣交會為最大的“搶單”平臺。

眼下的秋交會正是企業備戰明年出口的重要時機。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在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下實現瞭0.6%的增長,預計四季度持續修復。長期看,企業仍要面對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以及全球貿易碎片化的挑戰。

不過,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廣交會現場調研發現,不少參展企業也展現瞭長期佈局的耐心,許多企業制定瞭3-5年的市場調整或開拓計劃,比如佈局海外服務網點,強化消費者需求調研,以及加固供應鏈的韌性等。

“加個微信吧”

位於展館D區的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今年第二次來到廣交會。該公司國際部銷售經理袁媛介紹,公司主要定制生產機械設備等的配件,比起上一屆廣交會,她發現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數量明顯增加。

更重要的是,對比上一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大多數是貿易商,這屆廣交會來瞭更多“有備而來”的廠商,展位現場詢盤的采購商絡繹不絕。就在袁媛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情況時,一位韓國采購商來到她的展位,並打開微信二維碼示意她掃碼。“境外采購商都很入鄉隨俗,很多人都用微信。”袁媛說。

企業的感受與這屆廣交會多個重要變化相呼應,特別是在本屆廣交會的采購商邀請策略的調整上。

據瞭解,本屆廣交會聚焦“一帶一路”共建國傢、RCEP成員國、東盟、歐美等重點市場,以55個展區為核心營銷內容,推進重點40個國傢地區采購商的邀請工作,幫助中外企業找客戶、拿訂單、拓市場。

其中,不乏專業的商貿機構、跨國巨頭。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已有97傢來自歐、美、亞、非洲的工商機構組團參會,團組數量較上屆同期增長86.5%;140傢頭部跨國企業已經確認參會,不少大商組團人數超過100人。

(廣交會上的傢電展區。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攝)

為瞭讓更多新企業參展,本屆廣交會還修訂瞭一般性展位安排辦法,生產企業和民營企業成為本屆廣交會最大的參展主體,占比分別為50%和90%。從參展企業質量來看,本屆廣交會上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的優質企業約有4600傢。這些企業積極參展背後,則看中借廣交會全球精準招商。

“新朋友”慕名而來。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東莞市匯通自動化設備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參展,計劃亮出最新研發的超聲波自動化設備。該公司業務經理單偉玲透露,今年以來,公司訂單增長瞭40%,“這次廣交會我們提前已經約好瞭不少客戶到現場面談交流,希望收獲更大的訂單”。

“公司出海市場中,RECP國傢、東南亞國傢是重點,這跟廣交會招商調整不謀而合。”廣東歐能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隨著公司市場調整,歐能新能源將把廣交會作為出口佈局的重要平臺。

“‘一帶一路’共建國傢市場具有巨大潛力,是我們的重點佈局對象。在往屆廣交會中我們發展瞭穩定客戶,相信本屆廣交會訂單成交量會再創新高。”廣東艾希機械對外合作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嘉陵說。

隨著采購商和參展商的精準對接,一些參展企業在結束首日參展後透露,已經收獲瞭明確的訂單。山東金威刻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公司以出口貿易為主,首日就有許多采購商在現場簽下訂單。

海信智能董事長楊敬輝對廣交會成交訂單的目標則更大:“要簽約成功100個以上的訂單,金額要過億元。”

折射外貿之變

在廣交會開幕之前,我國三季度的外貿數據已經出爐。

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面臨壓力的環境,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出口實現瞭0.6%的增長,保持瞭較強韌性,規模穩中有增。其中,前三季度民營企業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瞭0.7個百分點至22.7%。

順應著我國加快外貿結構優化的態勢,本屆廣交會不僅規模再創新高——展覽總面積擴至155萬平方米,比上屆增加5萬平方米,也是自第104屆廣交會改革以來組展優化調整力度最大的一屆。

行業方面,廣交會首次在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孕嬰童用品、新能源、寵物用品5個展區設立品牌展區。其中,機電行業品牌企業數量較上屆大幅增加,電子傢電類企業增幅超120%,工業制造類企業增幅超100%,照明及電氣、車輛及兩輪車、五金工具類企業增幅均超50%。

作為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將自主研發的鋰電池產品帶到瞭廣交會。近年來,該公司的外貿團隊根據不同國傢的市場需求以及當地文化和市場環境,結合數字化營銷手段,通過建立虎頭營銷網站、進行搜索引擎廣告和優化以及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運營,來推廣產品和服務。

“面對全球尋求節能減排的大環境,我們抓住市場發展趨勢,迅速切入儲能鋰電市場,創新研發瞭多款鋰電產品,受到多個國傢客商的青睞。”虎頭電池總經理周松毅說。如今,“虎頭牌”電池在剛果、烏幹達、贊比亞、乍得、塞拉利昂等非洲國傢的占有率達到50%,甚至在部分國傢如坦桑尼亞、尼日利亞達到瞭80%以上。

這也反映瞭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高技術出口在全國出口中的占比穩步提升。作為中國第一大出口門類,中國機電產品前三季度出口10.26萬億元,同比增長3.3%,占出口總值的58.3%,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海關貿易景氣統計調查結果顯示,9月新增出口、進口訂單環比增加或持平的企業比重較8月分別提升瞭0.8和1.7個百分點,出口、進口樂觀企業比重較8月分別提升1.3和0.7個百分點。

不過,業界人士分析,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以及全球貿易碎片化仍給外貿環境帶來挑戰,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等,都仍將對我國外貿向好發展造成一定壓力。

楊敬輝預計,今年全年該企業銷售額將與去年持平。雖然,目前該企業也遇到較激烈的競爭、面臨全球經濟走低,但從長期發展而言,他判斷,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新能源在未來5年甚至10年仍有比較大發展。

“作為一傢有將近30年發展歷程的企業,不管經濟好或者不好,我們都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我們可能腳步放慢一點,做好產品和服務。”楊敬輝介紹,目前企業已經佈局瞭海外的售後服務中心,開拓新市場找到發展增長點,“守住我們傳統的中東非市場,然後拓展歐洲市場,關註南美市場,這就是我們今年的規劃。”

應對接下來的外貿形勢,三科新能源外貿總監熊小麗則認為要分兩步走:一是通過不停地調研,瞭解未來3至5年的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換代升級;二是建立強大的供應鏈,保障產品的質量、性能、交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