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建設全面提速,國傢戰略加速落地——

  深港協同創新迎來黃金期按下“加速鍵”

深圳特區報記者 華智超

繁花似錦,日新月異。

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喜事連連——

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正式開園,40個項目集中簽約入駐河套,創新動能在河套更加澎湃起來;

首屆河套創客日暨2023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深圳)決賽成果展舉辦,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在河套更加激蕩開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啟動,科創研發與應用進入“雙向賦能、良性循環”快車道,更多創新成果在河套不斷湧現出來……

隨著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河套合作區規劃建設確立瞭“四梁八柱”,打響瞭“發令槍”、插上瞭“金翅膀”,合作區全面提速建設,成果一個接著一個,真切地寫在深圳河畔。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平臺,河套合作區正在《規劃》指引下全面提速建設,推動國傢戰略加速落地,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極點,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規劃》發佈後首周6場活動打出落實“組合拳”

在《規劃》公開發佈後的首周,9月7日至9日,三天六場高規格活動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馬不停蹄、密集登場,以“6個起來”打出實施落實“組合拳”,迅速掀起瞭河套合作區規劃建設熱潮。

科創資源“聚起來”!2023年新引進項目集中簽約暨新落成項目集中入駐活動舉行,40個項目批量簽約入駐,涵蓋瞭世界500強及科技領軍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大項目、好項目、關鍵核心技術項目、高精尖科技項目。

深港協同創新“聯起來”!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正式開園,是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是河套合作區內首個享受深港兩地聯合評審、聯合支持獨特政策的科創園區,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等16傢香港企業機構首批組團入駐。

標識形象“亮起來”!河套“新名片”——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LOGO標識、地標形象正式對外發佈,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5G智慧服務同步上線,向全世界“點亮河套之光”。

金融支持科創“走起來”!以“科創河套 翼灣相融”為主題的“深圳創投日”走進河套,聚焦深港跨境投融資雙向合作新模式,探索風投創投推動科創產業發展新路徑。

數字灣區“賽起來”!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在河套啟動,充分釋放河套數據應用創新勢能,促進研發與應用進入“雙向賦能、良性循環”快車道。

深港青年“創起來”!在首屆河套創客日暨2023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深圳)決賽成果展上,來自全球的9支優秀創業團隊高手過招角逐大獎,6傢高成長性初創團隊項目簽約落戶河套合作區。

新項目、新平臺、新形象、新應用、新機制、新成果在河套接連湧現,充分釋放利好政策帶來的“化學反應”“乘數效應”“撬動效應”。

河套“規劃圖”加快變成“施工圖”“實景圖”

國傢重大戰略的新部署、新謀劃,離不開從中央到地方全方位積極聯動,全力推動落細落實。《規劃》發佈以來,從國傢層面到深港兩地,熱度持續高漲,對於規劃的細化、落實正在加速推進。

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規劃》有關情況。這場國傢級新聞發佈會既是一場發佈會,也是一場全面動員會。發佈會上,國傢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表示,河套與橫琴、前海、南沙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相比,面積最小,但其科技創新特色明顯,具有深港跨境接壤、“一區兩園”的優勢,集中承載瞭一批深港科技創新資源,在推動打造協同創新高地、有效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副省長孫志洋透露,將加快制定省層面貫徹落實的重點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同時指導深圳市加快編制出臺《規劃》實施方案,以及涉及到的空間、科研、交通等專項規劃,積極推動下放一攬子省市行政管理權限,賦予合作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9月12日,廣東省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新聞發佈會舉行,介紹省市貫徹落實《規劃》和推進深圳園區建設有關情況。發佈會上透露,深圳正在加快制定深圳園區條例,通過特區立法將各項創新政策予以明確和法定化,主動加強與香港園區規劃進行銜接,編制出臺深圳園區空間規劃,強化地上、地下空間規劃的開發利用。

經深圳市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領導小組同意,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法定圖則(草案)》,9月14日起正式公開展示並征求公眾意見。據悉,未來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將呈“一心兩翼”空間結構,並將在“協同創新區”整合現有福田口岸、皇崗口岸兩大口岸和各類交通設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口岸門戶,規劃引入穗莞深城際、香港北環線支線等,以及新增跨境通道、24小時運行的智慧交通等,便於深港園區的深度跨界互動。未來,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將擁有深港之間密度最高的跨境通道、深港科技創新的樞紐極點,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大科創環節的完整鏈條。

9月14日,福田區召開區委八屆五次全會,逐條逐項貫徹落實《規劃》部署,制定規劃區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制,一步一個腳印推動規劃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多方聯袂推動下,《規劃》描繪的“規劃圖”正加快變成“施工圖”“實景圖”。就在10月10日深圳市2023年第四季度新開工項目啟動活動上,河套合作區新開工建設重大項目4個,總投資174億元,將新增優質產業空間134萬平方米,極大強化河套這一重大戰略平臺的牽引帶動作用。

小空間承載大使命孕育大未來

9月7日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正式開園當天,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大灣區創飛學院、大灣區創科快線等16傢香港科創機構、企業首批組團入駐,截至開園當日,已有超過150傢企業提出入駐申請查詢。

“河套真是科研創業的天堂,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資源深度融合的高地!”在9月9日首屆河套創客日暨2023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深圳)決賽成果展上,賽百斯科技、德鎔科技、烈陽號智能科技等6個科創項目簽約落地河套。這些項目聚焦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等河套重點研究領域,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長性的優質項目,均為香港青年創辦,他們紛紛表示對項目未來在河套的發展充滿信心。

隨著《規劃》印發和實施落地,深港協同創新迎來黃金時期、按下“加速鍵”。越來越多的境內外科研人員、創業者、企業傢逐夢河套。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小河套也可以有大作為,小空間孕育著大未來。

如今,河套合作區已匯聚7傢世界500強研發中心、10個國傢重大科研平臺、10個香港高校科研機構、21項“卡脖子”技術攻關項目、8傢深港獨角獸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共447傢科技企業、23傢科研機構,超150個高端科研項目,12名海內外院士專傢,河套已經成為深港科技合作緊密度最高、融合度最強的區域之一。

厚植科創沃土,匯聚科創人才,河套合作區入駐機構、企業結出累累碩果。2020年4月,在福田區政府的邀請下,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在河套合作區內成立,其中高時空分辨電鏡研究部由著名電子顯微鏡專傢陳福榮帶領,成功制造我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時空分辨電子顯微鏡,打破瞭國外在此領域的長期壟斷。

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帶著香港團隊入駐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五年來,逐漸探索出香港實驗、深圳研發、東莞生產、銷往全國的商業模式,利用大灣區完整的產業鏈上下遊,加速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商業化,產值從零直接邁入千萬元級。今年2月,舒糖科技收到來自香港的首筆知識產權融資,本次融資額度200萬元,可依需分批使用,這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深港跨境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完成深港兩地資金募集並正式落地,也意味著成功探索出一套資金跨境便利流動的“河套模式”。

據瞭解,河套合作區將對特定封閉區域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以及免征在深圳園區工作的香港居民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這無疑又將促進一批物資、信息、技術、數據、香港及國際人才等科研要素跨境流動。

河套,不隻是深圳的河套、廣東的河套,更是國傢的河套,承載光榮使命,蘊含宏偉願景,被寄予厚望。

其時已至、其勢日興、其效可期。隨著河套合作區發展的“規劃圖”逐步變成科技創新的“實景圖”,一個世界級的科研協同創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