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實習生羅世玉 廣州、佛山等報道

“防雷分線櫃是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十幾年前的發明專利,解決瞭高鐵信號防雷等基礎問題,還獲得瞭原鐵道部鐵道科技獎三等獎。現在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在全國所有高鐵車站。”第一批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安達”)董事長郭豐明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如是說。

如果把中國高鐵從無到有的發展進程視作一件不斷向上疊加的積木作品,科安達的研發專利就是其中關鍵的一塊。而在廣東,像科安達一樣憑借創新在經濟崛起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小巨人”企業已經達到1525傢,總量居全國之首。

在這批“小巨人”的成長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共性經驗。依靠獨傢專利填補產業鏈“斷點”、通過數字化轉型突破營收規模瓶頸、並購海外品牌切入國際市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廣東“專精特新”企業奉行長期主義、重視人才支持、強市場需求驅動,在支持力度較高的外部創新環境下“拔節生長”。

作為一傢深度參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民營企業“掌門人”,郭豐明亦直言,創新型中小企業能否崛起存在其偶然性與必然性。未來,企業如何突破創新瓶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抓住“偶然”機遇,政府又應如何持續為企業抓住機遇打造“必然”環境?政府如何總結一套創新生態方法論,批量培育“小巨人”?廣東正加速探索答案。

“小巨人”總量全國第一

回憶起創業之初打開業務市場的關鍵節點,郭豐明坦言,當時主要得益於技術團隊在高鐵信號防雷領域的獨傢技術優勢,科安達才抓住瞭切入軌道交通市場的“最佳時機”,“我們運氣好,也懂專業,就碰上瞭這麼一個機會。”

“隨著鐵路不斷提速,相關鐵路設備也從機械式升級改造為電子式,特點是速度更快、操作更靈活,但怕雷擊。瞭解到這一需求,我們在短時間內針對性研發出瞭首款防雷分線櫃,全國隻有我們能做,這才跨過瞭門檻。”郭豐明說,憑借著一點“運氣”和長期積淀的創新“底座”支撐,科安達把握住瞭軌道交通行業高速發展的窗口。

目前,科安達每年的研發投入仍占營業收入約10%,已累計完成超5000個火車站場防雷工程,開發的計軸系統也廣泛運用於國內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市場占有率達到60%。

在單一企業案例背後,廣東財經大學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彭榮分析認為,民營企業進階“專精特新”有跡可循,“一是自我努力,企業創始核心團隊擁有關鍵技術。二是搶抓時代機遇,比如新基建大潮產生的新市場需求,以小而精技術對接需求端關鍵鏈層。三是政府主動服務,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為創新行動、人才集聚、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在距離深圳不遠的東莞,主營皮革及柔性工業材料智能裁剪機器人研發、生產的東莞市愛瑪數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愛瑪數控”),其競爭優勢同樣源於自身不可替代性技術對下遊行業需求的快速“補缺”。

“從線下門店銷售‘重庫存’,到線上銷售‘輕庫存’,品牌方現在更追求柔性化、個性化的生產,即把原來慢節奏、大批量的生產方式,轉變為根據訂單開展的快速生產。‘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的新模式,也對生產線設備的柔性生產能力提出瞭更高的要求。”站在前瞻研發中心辦公室內,愛瑪數控董事長王國權對鞋具等下遊行業的發展趨勢“如數傢珍”。

提早嗅到行業變革氣息的愛瑪數控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從2013-2015年以前的“大幹快上”轉為深度聚焦運動鞋行業,專註運動鞋面料的智能化裁切工藝,全球首創360旋轉式視覺識別智能裁切技術,並相繼推出智能抓取技術、智能核心技術多個專利產品,成為全球第五傢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皮革及柔性工業材料智能裁剪機器人生產商。

憑借在智能化裁切裝備和技術的長期深耕,愛瑪數控趕上瞭2015年移動支付普及顛覆傳統消費習慣與倉庫管理模式的“風口”。王國權表示,目前愛瑪數控已進入阿迪達斯、耐克等多傢全球知名運動鞋品牌企業的供應鏈,2022年均價五萬美元以上的智能裁切機產量達到全球第一。

憑借在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等關鍵領域的創新優勢,2023年,廣東全省入選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名單的企業數量達到1525傢,總量居全國第一。

從政策“輸血”到生態“造血”

擁有1525傢“小巨人”的廣東亟待回答:創新型中小企業如何能夠走得更遠,成為“再造一個新廣東”的主力軍?

“關鍵在於打造適合‘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的生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表示,創新生態建設既包括進一步激活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也包括進一步打通企業上下遊、覆蓋不同區域的全產業鏈。

打造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一直是廣東近兩年發力提升區域創新能級的思路之一。

2022年,廣東首次提出要“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同年,廣東出臺《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十一部門關於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從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等全面融通的角度著手,針對企業技術攻關、創新融通、產學研合作等關鍵環節推出具體支持舉措。

對於區域經濟而言,如何築起更多“地標性”產業集群十分關鍵。為支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廣東省科技廳聯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瞭《關於加快構建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創新體系 支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瞭強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進產業集群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匯聚高水平產業創新人才、發揮知識產權與標準引領作用等七個方面20條主要措施。

“我們通過促進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今年也開展瞭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等活動,大企業提出需要中小企業去發明攻關的技術需求,由中小企業進行揭榜。鼓勵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參與,跟大企業攜手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融資促進處副處長江珍媚介紹。

作為第四批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創興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創興精密”)的數字化轉型實踐,也是一個體現跨產業合作必要性的典型樣本。

“我們自2015年起就開始探索推行數智化轉型升級,逐步引入雲化MES平臺和智能倉儲系統。但當時的網絡條件還無法滿足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對於網絡帶寬、實時性、可靠性的訴求,因此我們選擇與佛山電信以及華為合作研發,進一步解決網絡底座的問題。”創興精密總經理高楚慧說。

高楚慧表示,在佛山電信與華為聯合打造的雙千兆—“5G定制網+工業PON”網絡底座支撐下,再結合企帥科技的雲化MES平臺、智能倉儲系統,創興精密解決瞭非標金屬定制企業“排產難、生產難、倉管難、財控難”等四大難題,推動產值提升100%,凈利潤激增160%。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模式逐漸成熟,創興精密也正從產業生態“受益者”逐步轉型成為產業生態“締造者”。

“我們正逐步從賣產品向賣數字化解決方案轉型。目前除瞭傳統的精密金屬結構件生產業務外,創興精密還能夠為中小型制造業企業提供一體化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包括提供產線設計方案、信息化系統、智能生產設備、智能立體倉等產品,賦能客戶實現智能制造轉型與數字化運作。”高楚慧說。

從政策“輸血”到生態“造血”,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廣東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造瞭一個更便於自我“造血”的發展環境。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最艱難的時期往往是在產業化前端,因此政府相關支持政策也應該盡量往前端靠,在產品上市或商業化取得一定成果後,相對來說政策就可以弱化甚至退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龍建輝表示,“‘小巨人’成為‘大巨人’,要靠商業化導入,不能一直通過體系內扶持,最終還是要走向市場。”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