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秋風起,寒露至,“蟹經濟”的熱度依然高漲。農歷七月半到中秋國慶雙節前後,是黃油蟹養殖戶鄭炳才最忙的時候。臨近中秋,鄭炳才的電話和微信被一個個咨詢購買南沙青蟹的顧客打“爆”,北上深杭的老饕都等著在最佳賞味期和傢人共同品嘗來自南沙海邊的鮮味,而黃油蟹更是成為中秋晚宴上當之無愧的壓軸大菜。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雙節期間,南沙青蟹銷量約15萬斤,銷售額達到2500萬元。從依靠客戶上門收購到直接從南沙塘頭面向全國采用空運冷鏈運輸,不到兩年時間,南沙青蟹從“無名之輩”華麗蛻變為餐桌網紅。盡管一斤膏蟹市場價就要150元,而被譽為“蟹中茅臺”的黃油蟹市場均價每斤更是達到上千元,卻依然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南沙青蟹憑什麼這麼貴?在去年產值已突破十億的成績單上,今年又將如何刷新紀錄?

雙節“蟹”禮,貴在哪裡?

南沙青蟹中的公蟹主要作為肉蟹,母蟹根據發育過程中的形態可分為奄仔蟹、膏蟹、黃油蟹。黃油蟹的前身是膏蟹,在氣溫過高時,蟹苗會從水溫高的淺水處遊向蟹塘水深的地方避暑,在一冷一熱溫差刺激下,部分蟹苗體內的蟹膏就會分解成金黃色的油脂,蒸熟後,蟹身顏色介乎紅色與黃色之間,蟹蓋、蟹爪關節處均可透見黃色油脂,這便是黃油蟹的由來。

說起黃油蟹,就不得不提到名字已經與黃油蟹深度捆綁的廣州黃油蟹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炳才。鄭炳才養蟹30年,輾轉深圳、東莞多地後,七八年前,將養蟹的根據地選在瞭離珠江出海口最近的南沙區萬頃沙鎮。這裡圍墾填海、水產養殖歷史悠久,位於珠江出海口的青蟹養殖產域水體鹽度常年保持在1-12‰之間。潮起潮落,自然天成,造就瞭南沙青蟹體型大、蟹殼薄、蟹肉蛋白質含量高的優點,而本地出產的黃油蟹品質卓越,堪稱“蟹中茅臺”,蟹膏鮮紅、蟹油金黃賦予瞭黃油蟹豐盈而肥美的口感。

好水出好蟹背後還離不開蟹農的大量投入。青蟹的養殖成本並不低,要養出千裡挑一的黃油蟹,首先要養出足夠肥美的膏蟹。為瞭從源頭把控品質,鄭炳才采用“仿野生生態養殖方式”,僅選用野生蟹苗作為苗種,用充足高質量的白蜆、白貝作為餌料,不投喂雜魚、飼料,按照每畝200隻的水平低密度投苗,以保證生性好鬥的青蟹各自擁有更多獨立的活動空間。

“一般來說,每產出半斤蟹就要投入約7斤左右的貝殼類餌料,每斤餌料均價約1至2元。白蜆、白貝的備貨要確保新鮮充足,平常還要養殖儲備部分,防止遇上惡劣天氣,漁民不能出海導致餌料斷供。”鄭炳才表示,青蟹可全年捕撈,但高端的黃油蟹隻有在5到10月才能達到油滿膏香的條件後上市流通。在南沙適宜的養殖環境和公司成熟的養殖技術雙重優勢加持下,鄭炳才養殖的青蟹中,黃油蟹的轉化率能達到三至四成。

精細化的養殖管理推動南沙青蟹畝產量近年穩步提升,優質產區畝產可達150-300斤。以黃油蟹為例,每年春天抽水曬塘數月後,在清明投的苗,最快可在端午上市。此後的中秋、冬至到春節幾個傳統節日,均是黃油蟹銷售高峰,鄭炳才每天可以賣出好幾百隻黃油蟹。

記者走訪市場瞭解到,一隻4兩的膏油黃油蟹在盒馬超市零售價為199元;被當地人稱為“頭手”的黃油蟹,一隻半斤重的蟹在餐桌上的售價可達上千元,為“眾蟹之冠”。平均來看,每斤黃油蟹售價保持在1000元到1300元左右。黃油蟹公司運營總監江喜允透露,雙節期間,公司南沙青蟹產量約10噸,銷售額約1000萬元,其中,黃油蟹銷售額達到數百萬元,“今年公司生產的青蟹預計達到150噸左右,產值大概4500萬”。

去偽存真,強化“南沙青蟹”品牌力

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青蟹海水養殖產量為154661噸,廣東產量62457噸,位列全國第一。業內人士認為,青蟹行業的市場規模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目前南沙青蟹的養殖面積離頂峰時期還有一段距離。

近兩年來,南沙青蟹在內地的消費量呈指數型發展趨勢,遠遠超出瞭鄭炳才和青蟹養殖戶的意料。盡管養殖條件得天獨厚,但過去蟹農一直沿用原生態、低密度、粗放型養殖模式,每畝蟹塘投放約200隻蟹苗,每年收獲2到3季,畝產量僅約50到100斤。養殖戶孤軍作戰,缺乏協同,導致青蟹養殖無法形成規模和品牌。

江喜允表示,過去,蟹農隻專註於把蟹養好養肥,宣傳僅靠口碑,訂貨電話聯系,在品牌建設、宣傳和推廣上一片空白,不僅導致公眾對南沙青蟹的認知度不高,銷路打不開,市場上流通的“劣幣”也削弱瞭“正牌”南沙青蟹的產品溢價能力。

為瞭讓南沙青蟹“叫好又叫座”、“優質又優價”,南沙青蟹在多方合力下,最終走上瞭精品高端化的發展道路。2020年,南沙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開展南沙青蟹品牌建設工作。2022年1月,“南沙青蟹”被國傢知識產權局核準註冊為地理標志商標,成為首個以“南沙”命名的地理標志區域品牌。此後,“南沙青蟹”以統一的品牌形象面向消費者。同年4月,南沙青蟹入選2022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成為南沙農業金字招牌。目前,全區已有七傢單位已通過國傢知識產權局“南沙青蟹”商標使用許可備案。

產銷雙突破,預計年產值達15億元

南財記者註意到,2022年南沙青蟹全區養殖面積約13000畝,年產量約3900噸,產值達10億元,與兩年前相比,雖然養殖面積有所減少,但是年產量在1150噸基礎上翻瞭三番、產值也從2億元大幅攀升,增加瞭近8億元,其背後有何秘訣?

廣州南沙青蟹產業協會發起單位、廣州南沙漁業產業園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董承偉表示,南沙在種苗領域通過青蟹人工育苗技術突破蟹苗供應主要依賴野生捕撈、數量、品種不穩定的發展瓶頸,在養殖方面建立《南沙青蟹養殖技術規范》,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推廣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承諾達標合格證、廣東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溯源管理工作。

每隻南沙青蟹在全球溯源中心的技術底座支持下,被賦予瞭獨立的溯源碼作為“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掃碼,就可以看到源頭的生產信息和質量信息以及南沙青蟹的資質證書。董承偉表示,引進數據溯源之後,不僅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也讓南沙青蟹的塘頭收購價提升到瞭120至130元左右,幫助蟹農畝均增收超過5000元,養殖戶年均收入近20萬元。

同時,溯源助力提升南沙青蟹品牌影響力,拓寬消費市場和渠道,幫助南沙青蟹走出瞭一條致富路。鄭炳才表示,如今南沙青蟹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福州等地受到熱捧。今年以來,南沙青蟹先後亮相廣州、深圳、北京、杭州和上海五座城市的大型步行街,吸引約600萬人次駐足,打響瞭南沙青蟹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將2023年南沙青蟹的銷量推上新的峰值。

7月,南沙青蟹產業協會成立,並吸引37傢從事青蟹種苗培育、養殖、流通銷售、餐飲經營、科研、服務管理的會員單位加入,南沙區屬國企廣州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興建瞭南沙青蟹品牌中心,作為南沙青蟹集散地和消費體驗中心,推動南沙青蟹一、二、三產融合進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在產業協會和品牌中心的共同推動下,南沙的“網紅蟹”不僅“爬”出瞭粵港澳大灣區,還沖向瞭新加坡、迪拜等國際市場。董承偉表示,在今年全區青蟹養殖面積約2萬畝的情況下,預計年總產量為近4000噸,年總產值有望超過15億元。

【通訊員】陳白虹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