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2020年,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將平安銀行定制、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順利地送入預定軌道。
不止西方的馬斯克有用於商業化的“星鏈計劃”,作為一傢中國金融機構,平安銀行正在穩步推進自己的“星雲物聯計劃”,目前已聯合合作夥伴發射瞭3顆衛星上天,配合“星雲物聯網”平臺,打造“物聯網+衛星+金融”的新型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銀行選擇下場發射自己的物聯網衛星。招商、工商、微眾、網商等銀行業紛紛跟上隊伍,把衛星技術應用到金融服務上。
金融機構紮堆發射衛星,究竟為何?金融是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又為金融提供瞭重要支撐。金融機構引入衛星及物聯網技術,新增瞭自主可控的數據來源,進一步豐富瞭金融模型,增加瞭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手段,從而實現瞭金融新的供給。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與中國平安聯合推出“金融新供給”調研,試圖以金融的視角來拆解,通過衛星提升物聯網發展的必要性,以及為何金融入局產業後,往往能夠助力產業數字化治理走深走實。
科技引領,拓寬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
“如今,金融科技極大拓展瞭金融服務的邊界。”
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研過程中,平安銀行總行交易銀行事業部副總裁鮑迪在回答為何要發射衛星這個問題時,做出如下回答。
鮑迪表示,現有物聯網應用大幅依賴地面光纜的信號傳輸,而光纜信號具有物理局限性,比如在草原、山區或一些偏遠地區,會出現地面信號強度不足或不能完全覆蓋的情況,無形中限制瞭平安銀行為偏遠地區和特殊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而借助物聯網衛星技術,供應鏈上下遊的真實經營數據等信息就可以更及時、有效地回傳,以此拓寬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提升供應鏈金融的普惠性和可得性,為平安銀行深耕供應鏈金融,提供瞭有力支撐。
鮑迪前段時間剛剛去往內蒙古的企業進行調研。提及這次出差,他感嘆稱,現在不少供應鏈金融場景,例如農業裡的牧場、茶園,新能源裡的光伏、風電設備,大多分佈在一些偏遠地區,不僅地面傳輸信號難以穩定覆蓋,且面臨業務經營成本高、風險管理難度大等問題。
為瞭破除物理空間上的限制,讓金融深入產業,平安銀行的物聯網團隊想出瞭一個方法。“我們為奶牛佩戴物聯網設備,配合衛星在背後保證數據穩定地傳輸,從而監測奶牛數量、產奶情況等數據。”
這樣做還有另一大好處,銀行掌握到瞭實時數據。在畜牧業上,產奶量等同於企業的現金流,金融機構可以據此準確判斷牧場生產經營狀況,實現實時的貸後管理及風險預警。
“我上周在內蒙古出差,現代化牧場的快速發展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牧場將運營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結合,可以實時調節牛舍溫度、濕度等環境,實時掌握奶牛的健康情況、采食量、產奶量等數據,大幅提升畜牧業生產效率,幫助牧民減少管理和人工成本,這意味著“物聯網+衛星+金融”的新供給模式,從多年以前的個案,逐步成為現代化牧場的發展方向。”鮑迪說。
這個發現不僅讓物聯網團隊振奮,也代表著金融真正深入大山腹地,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瞭無數新的可能。
邏輯生變,供應鏈不再隻依賴核心企業
除瞭橫向在物理空間和賽道覆蓋面上有所提升,衛星和物聯網的加入,使得供應鏈金融走向更深入。
以汽車供應鏈金融為例。在參與主體上,一傢整車制造企業作為“鏈主”(核心企業)、與其上遊零部件供應商和下遊4S店共同構成瞭一個簡單的供應鏈條。
此前,供應鏈金融的模式還主要依賴於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融資;如今,在保理等模式走向“紅海”趨勢下,平安銀行蹚出瞭一條“看核心企業,但不依賴核心企業”的新業務模式。
鮑迪表示,“傳統供應鏈業務邏輯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產業和客戶發展需求”。一方面,核心企業提供強增信的情況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上下遊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越來越多。例如,生產制造型企業的融資痛點往往不是在發貨後的應收賬款環節,而是在訂單階段的生產備貨環節,而傳統保理融資隻能解決應收賬款環節的融資需求,卻解決不瞭在此之前的融資需求。
因此,平安銀行開始將更多探索轉移至交易商品“物的信用”和交易信息“數據信用”上。在新的供應鏈金融邏輯下,依然重視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價值,但不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捆綁,而是更加關註上遊供應商準時交貨、商品質量等訂單及歷史履約數據,更加關註下遊經銷商采銷規模、庫存周轉率等歷史經營數據,更加關註商品倉儲物流過程中的商品數字化及控貨能力。
如此一來,供應鏈金融的邏輯變瞭,從原本看核心企業的光環,轉變為如今對核心企業生態圈上下遊管理水平的考察,即核心企業對其鏈上企業的數字化治理水平。
而這一層轉變之所以能夠實現,也在於平安與時俱進地使用“物聯網+衛星”這套新工具。
平安銀行總行交易銀行事業部技術總監鄧俊毅表示,物聯網結合衛星,有助於深入更多場景,從而在獲得企業授權的前提下,獲取更加豐富的數據源。例如,可以利用衛星和電子圍欄技術追蹤4S店內的質押物(車輛)是否真實存在、是否越界預警。
據各傢銀行財報,銀行真正開始借助物聯網技術探索金融服務,是近3年才開始,其中平安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是銀行業裡的探路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隻有當銀行懂得如何在工具、模式、數據上進行全面升維後,才能真正自主擁有更多維度的數據。而也隻有當更多數據加入到銀行審批決策中,銀行才有能力和底氣覆蓋偏遠地區、中小企業等長尾客群,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金融、普惠金融。
倒逼轉型,數字化新供給走向新治理
從供給側看,銀行通過提升自身數字化能力,來為更多行業賽道、更尾部的用戶,供給新金融“活水”;從需求側看,企業也希望能跟銀行一同創造更具差異化競爭的能力。
以占中國產業大半江山的工業為例。工業企業數字化往往從“給工廠上系統”開始,這個過程如今被稱為“工業互聯網”。但工廠大多對此十分困惑,總覺得增加瞭系統,是一筆看不到回報的開銷。
但此次調研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雖然平安銀行“星雲物聯計劃”的智慧制造賽道,背後也要求企業接入上述老板所不理解的系統,但是企業卻持非常開放的態度。
鄧俊毅表示,實際一線工作中,遇到很多企業反向催銀行入局。尤其像是較為傳統物流倉儲行業,就特別希望能夠借助與金融的合作,幫助上下遊企業提升融資便利度,以此塑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一位幫助傳統倉庫改造為物聯倉庫的親歷者,平安銀行物聯網中臺團隊產品經理梁承攀表示,對於一個占地3000平方米、庫容2萬噸的大宗商品倉庫,平安帶著金融視角進入後,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倉庫進行可視化改造。“前前後後花費2個月時間為倉庫加裝20多個攝像頭,給負責吊運鋼鐵的行車加裝數據傳感器,以及搭配電子圍欄等其他硬件。”
在進行物聯網設備改造後的倉庫,其達到的效果將不再是門前門後2個攝像頭負責安防,而是精細化覆蓋每一件物品的位置。“隻需要在平安物聯網後臺裡輸入貨品編碼,就能準確定位到其在哪一個貨架上。”
花費如此心力將作為質押物的貨品“理清楚”,也有助於其根據倉庫貨品流轉數據,判斷這間倉庫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倉庫客戶的管理水平。最終可根據多維數據的評估結果來對相關企業融資需求做出是否批復的決定。
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是“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的工作重點,讓每個工廠都安裝上數字化系統,目的就是將生產過程清晰化、透明化。而國傢鼓勵制造業積極接入工業互聯網,走深走實產業數字化的根本目的,也是為瞭讓企業更加清楚自己的生產流程,朝著高質量發展之路前進。
中小微企業除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外,“經營難、經營貴”也一直制約其發展。這就需要銀行在普惠金融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沒有數字化能力的中小微企業,產生提升自身數字化管理能力的動力。
這個過程,可稱之為“數據反哺”。
若是將企業一個一個累加起來,銀行的“金融新供給”實際上還正在無形中提升整個行業的數字化治理水平。
截至2023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星雲物聯計劃”已在智慧車聯、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基建、智慧物流六大產業領域落地多個創新項目,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發生額累計超8000億元。
對於今後是否還要拓展新賽道,平安銀行供應鏈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銀行視角看,硬件技術的迭代是考慮因素之一,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技術升級采集和分析更多維數據,去識別新場景、新賽道、新商機,加快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和迭代。而在這一過程中,衛星和物聯網技術正在一次次深入產業腹地中,驗證著新的數字化契機。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