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廣州報道

工業是一個國傢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近日召開的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明確,實現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的關鍵任務,並提出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抓,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

今年以來,廣東錨定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強省目標,以“實體經濟為本”,突出“制造業當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新興產業發展能級,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註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是衡量一個區域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小巨人”企業對於存量煥新、增量升級,鞏固完整產業體系,具有極大優勢,是廣東制造業當傢的新生代力量。

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超4萬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8萬傢,累計培育超1500傢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躍居全國第一。

在喜迎共和國74周年華誕之際,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廣東經視特別推出六集V紀錄片——【新廣東 新工業】,走進廣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生產車間,從一個個細節之處,見證廣東制造業到傢、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澎湃動力。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在廣東省政府參事、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珺看來,新型工業化要求廣東必須適應時代形勢變化,在很多關鍵環節、關鍵技術上,依靠創新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必然要發揮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深耕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將核心技術做到不可替代。

日常辦公室中,當人們打開一個電腦程序的瞬間,主板、CPU、內存等硬件內部同時運轉。當前,運轉速度越來越快,這就需要電腦主機所有部件都能實現快速迭代,內存模組就是其中之一。

內存模組在數據緩沖、性能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過去該領域一直是國外品牌的天下。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構建創新體系的進程逐漸加快,國產化產品正迎頭趕上,國產內存模組廠商迎來瞭大蛻變式的發展機遇。

要在全球同行中“殺出一條血路”,自身必須要有過硬本領。作為國內首傢推出中國芯內存條和中國芯固態硬盤的企業,深圳市嘉合勁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測試系統,已經做到瞭從0到1的突破。

“作為國產內存模組廠,我們整個測試系統的硬件設備、軟件研發經過瞭7年時間,不斷迭代,整體成本比同行業低,目前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測試系統的企業。”嘉合勁威副總經理張喆說。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今年6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制造業當傢22條”,提出要著眼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等領域,並突破重點產業鏈的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在這其中,“專精特新”企業對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產業鏈薄弱環節有著重要作用。

如今,越來越多深耕專業領域、聚焦關鍵技術的“小巨人”企業,已經成為廣東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和激發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極為符合廣東制造業當傢的現實需求。

我國是世界呼吸機生產大國,產能占據世界份額20%左右。但過去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依靠國外進口。在呼吸機與麻醉機領域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零部件——大流量先導式高精度比例閥,是呼吸機裡的“開關”。其關鍵技術是能在0.4毫米范圍內,通過電流精準控制,實現在任意位置的懸停,精度控制要求為頭發絲的1/100。

深圳墾拓流體控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成表示,以前去國外參展,國外客戶都認為中國公司沒有能力生產該比例閥。“這對我沖擊很深。為什麼高端產品、核心技術,別人就認定中國沒有?”

回國後,張成開始帶著團隊從零開始攻克難題。如果國外一臺18毫米間距、4通道的設備,一天能處理5萬個樣本,而墾拓可以做到9毫米間距、8通道,理論上可以處理10萬個樣本,這意味著更高效率和更大難度。

難度在哪?

“執行部件的體積或間距要越做越薄,性能才能有很大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驅動元件的微型化。這一微型元件的執行單元,整個驅動系統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生產,攻克瞭技術和核心算法,成本下降瞭很多,可能連別人的1/4都沒有。”張成透露,目前在全球前20名體外診斷企業中,至少有10傢是墾拓的合作夥伴。

“小巨人”撬動大市場

作為我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前8月經濟發展持續穩定恢復,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連續4個月回升。

盡管制造業能力突出,但要加快實現向制造強省跨越,仍需進一步培育、激發新產業新動能。

在這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廣東新動能培育中發揮著“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關鍵性作用,諸多企業不僅在持續耕耘國內市場,也在國際市場中大放異彩,成為各領域經濟增長新引擎。

用膠水將液晶屏幕固定在手機上,需在0.01毫米精度范圍內實現快速點膠。如此精度下,1秒鐘可以完成多少量?

深圳市軸心自控技術有限公司將該項記錄推高到瞭1000滴每秒。

過去幾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大約13億部。從零部件制造組裝到模塊組裝,再到整機生產,整個過程包含瞭不同種類至少200道膠水工藝,這對點膠設備的速度、精準度、穩定性要求越來越高。

憑借專註研發點膠閥這一核心部件,目前軸心在電子類產品點膠領域裡市場份額已經做到全球第一,是全球頂尖前十手機制造商合作夥伴,產品銷售覆蓋近30個國傢和地區,業績年均增長30%-50%。

今年,廣東提出鞏固提升支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培育新增3-4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和4-5個超五千億元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而值得註意的是,與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相比,今年廣東新增上榜企業數量增幅明顯。越來越多“小巨人”標桿企業,集中在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例如,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在全省、全國都處於龍頭地位,在全球也是十分重要的產業聚集地。由於較早形成瞭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創新鏈、生態鏈、資金鏈,深圳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近年來持續湧現瞭包括德力凱、聖諾在內的“小巨人”企業。不少企業“十年磨一劍”,最終實現國際領先。

深圳市德力凱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25年專註一件事——看穿人類大腦,其研發的多參數心腦血流監測系統上的智能探頭設備,劍橋、斯坦福等國際頂尖高校以及各大醫院都在使用。

“我們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別人都在想著怎麼抄我們。”德力凱董事長王筱毅表示,企業產品剛上市時,市場價格大概10-20萬元,當時深圳一些三甲醫院進口德國產品需要80萬元。但是經過10多年以後,現在德力凱的產品能賣到50萬元,且持續風靡歐美市場。

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傢“軌道上”的“小巨人”企業。目前,科安達擁有多項聞名國內外的硬核科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50多個城市超過200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中得到應用,市場占有率已達到60%。

而隨著廣東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的深入參與,科安達也加快“走出去”的進程,其開發的道岔融雪系統已通過CE認證,與匈牙利簽約匈塞鐵路的道岔融雪系統項目。科安達董事、總裁張帆表示,“可以說我們是直面海外國際巨頭的競爭,但我們很有成就感。”

未來,更多“小巨人”從何而來?

“小巨人”的成功離不開政策扶持。當前,許多“專精特新”企業中還面臨著研發周期長、投資成本高等現實問題。

對此,廣東各地進行瞭多種探索和實踐,從前端政策扶持、多元融資渠道、產業應用推廣等方面著手,助力企業從“小巨人”長成“大巨人”,讓這些企業從“單兵作戰”變成全鏈提升,促使廣東制造業當傢迸發出更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