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焦點訪談》從今天起推出系列節目“新征程上奮鬥者”。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我們印象中的傳統工種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就拿制造業來說,在大傢原來的印象裡,制造業工人在車間裡幹的可能都是“粗”活,技術含量也不高,可事實上,現在很多制造業工人幹的都是精細活、技術活。他們有知識、會技能、愛創新,用高超的手藝和不斷的進取,推動著我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工程機械制造領域裡的幾位勞動者。

  每天一上班,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數控車工高級技師周穎峰照例要在車間裡轉一圈,查看設備,瞭解最新的生產情況。最後,他來到剛剛完成調試、投入試運行的自動化設備跟前。

  周穎峰所在的工廠生產的是工程裝備的液壓零部件。一臺工程裝備,要舉起數噸重的物品,靈活地轉向,液壓件是最關鍵的核心零部件之一。2010年,周穎峰剛參加工作時,我國機械制造早已打開國際市場,但是“主機強、零件弱”的情況一直存在,國內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相對落後,周穎峰立志要改變這種狀況,所以他渴望有提升自己的機會。

  2013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工程機械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柳工等機械制造企業紛紛開始加強零部件自主設計和制造。當時柳工液壓件新產品試制團隊需要人從一線生產中脫產,周穎峰接受瞭這個任務。

  白天,他和大傢一起生產、探討,下班後,他從自己熟悉的數控機床開始,把車間裡50多個崗位、80多臺設備都摸瞭個遍,還自學瞭設備編程、自動化等內容。幾年時間裡,他自主設計制作瞭20多個工藝裝備,改善各種技能300餘項,推動產品精度不斷提升,成瞭整個車間裡專門解決疑難雜癥的“工藝達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關心技能人才,多次強調要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全國各地紛紛設立以技能人才命名的大師班、工作室,帶動更多人才發展。2016年,周穎峰所在的企業成立瞭“周穎峰創新工作室”,他和公司其他技能達人在這個平臺上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討論,也指導一線工人生產改進,帶動更多人提高技能水平。

  2021年4月26日,是讓周穎峰和同事們難忘的一天,那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柳工集團考察,查看瞭各類整機和零部件,其中就有他們的產品。在現場,總書記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

  總書記的囑托,讓周穎峰和工友們倍受鼓舞和激勵,也讓他們更加明確瞭創新方向和目標。這兩年,柳工集團推出瞭新能源綠色、可遠程遙控的新型機械裝備,對零部件制造的精度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2022年,由周穎峰負責的第一條液壓油缸自動化生產線開始投入生產。

  周穎峰:“現在一個自動化產線裡面至少要會四個專業工種,一個人就可以做所有的,這可能是未來發展多工種復合型人才發展趨勢。”

  隻有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對於同樣在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的韓權來說,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工藝和技術,是他一直堅持在做的創新。

  在柳工挖掘機焊接車間裡,機器人已經承擔瞭大部分焊接的工作,但是像韓權這樣的焊接技師,卻比以往更加重要。

  為瞭調試車間引進的第一套大電流脈沖高效焊接設備,韓權已經忙瞭近兩年,焊槍下正在焊接的大件名叫鬥桿。這是挖掘機的手臂,也是整個機器最容易受傷的地方。

  對於挖掘機來說,鬥桿的焊接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它的使用壽命,隨著中國制造挖掘機的噸位越來越大,鬥桿越來越長,焊接難度也不斷提高。

  當時,柳工才剛開始生產挖掘機。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工藝人員和韓權采用不同的參數焊接不同的板材,做成測試件,然後送到大學的實驗室,進行科學的試驗和分析,找出不同材料的最佳焊接參數。

  今天,在中國的制造企業裡,看似傳統的焊接工種,在現代化設備和科學實驗分析的幫助下,焊接技術的核心工藝已經成為企業的質量秘訣,也是韓權這個高級技師不斷精益求精的方向。

  執著專註、不斷創新,韓權獲得瞭今年的“五一勞動獎章”。正是在這樣的工匠們精益求精的努力下,中國機械制造創新設計不斷從一張張圖紙變為一件件高質量的產品,不僅占據瞭國內市場絕大部分份額,也不斷走向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讓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如何讓世界瞭解中國先進制造的創新能力,打造中國品牌,成為瞭很多制造業勞動者努力的方向。

  北京時間下午四點,約好的時間一到,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服務培訓專傢彭智峰就接到瞭遠在菲律賓的所羅門打來的視頻電話。幾天前,菲律賓客戶這臺平地機突然無法走動,修瞭幾天沒有進展。

  5分鐘後,所羅門按照他的指導,更換瞭繼電器,再次打來電話。

  短短十分鐘,彭智峰就幫所羅門解決瞭這個問題,大洋彼岸的他佩服地豎起瞭大拇指。對彭智峰來說,今天這樣的線上指導已經是常態,每天找他的越洋電話來自世界各地。40年前剛剛開始工作時,彭智峰並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用英語指導國外工程機械維修師怎麼維護中國設備。

  1995年,彭智峰被選派到德國工廠學習技術,在驚嘆德國制造業技術先進之餘,更是被德國工人的敬業精神所打動。2004年起,因為技術出色,又有國外交流的經驗,彭智峰被調往成立不久的國際事業部,專門負責售後服務。原本他以為語言會是最大的障礙,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彭智峰:“學工程技術難,因為它一直在進步,由於更新換代太快,市場的用戶還沒有我們反應快,他們對我們產品的新功能都不瞭解,所以新產品出去沒體現出它的特性,那我們就要告訴他。”

  從柳工第一代出海的裝載機到挖掘機、平地機,再到今天的起重機、農用機械、電動智能設備,隨著產品技術升級不斷加快,彭智峰在工作之餘還要抓緊學習最新的技術。

  因為售後維修服務出色,2009年,彭智峰又被任命為培訓師,十多年間,為全球用戶介紹最新產品、解決各種現場問題。2017年,企業成立瞭以他名字命名的個人技能大師工作室,他又接受職業院校的邀請,為年輕的職校學生現場授課。不論在生產一線,還是到國外服務全球客戶,或是在學校培訓更多年輕人,彭智峰永遠充滿熱情。

  不論技術如何創新,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