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有一位特級技師,他的工作和載人航天工程密切相關,三十多年來,經他手制造的產品,合格率百分之百。今天(4月30日)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被稱作“帆板王子”的曹毅。
在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的空間飛行器總裝廠房,一艘神舟飛船的太陽帆板即將開始安裝調試的工作。神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的專屬交通工具,無論是早期的天宮空間實驗室還是如今的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天地往返都離不開它。
正在對著太陽帆板的三維模型給大傢講解工作重點的,就是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曹毅。太陽帆板是飛行器最重要的組件之一,飛行器在太空中主要的動力都來自於它,能否在飛行器入軌後第一時間順利展開,直接關系到任務的成敗。
【現場】展開實驗開始,3、2、1。
展開實驗是模擬太陽帆板在太空中的展開狀態,這其中的關鍵零件就是鉸鏈機構,它類似於門的合頁,通過它的打開來帶動帆板的展開。由於太空環境復雜,因此鉸鏈的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用手工去調節它的水平度,允許的誤差隻有0.05毫米。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有誤差,帆板展開之後有可能偏向一邊。
記者:斜的?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對,斜的。
鉸鏈機構調平之後,就要進行檢驗,這是曹毅發明的一個測試工裝,模擬連接在一起的兩塊太陽帆板,曹毅調過的鉸鏈機構可以做到零誤差。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這個表針幾乎是不動的,(記者:就是零誤差?)對。神舟號或者天宮號,還有貨運飛船的,還有涵蓋所有的其他衛星的鉸鏈都是我們從這邊裝配調試發展出來的,百分之百成功。
曹毅的自信來自豐富的經驗和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然而,在他剛參加工作時,卻因為粗心大意險些釀成大錯。1989年,曹毅從技校畢業進入上海航天,第一次執行任務時負責火箭的尾段操作。一次工作結束之後,他本應該鎖死火箭窗口蓋再離開,可為瞭圖省事,他隻是用鐵絲簡單纏瞭幾下,結果當晚發射場起瞭大風,第二天,當他再次來到工作現場的時候,徹底傻眼瞭。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窗口蓋打得變形瞭,沒法(和火箭)貼合瞭,所以這件事最後作為一個典型也批評瞭我,對後面我的工作,我覺得什麼事都要萬無一失、細上加細,因為航天沒小事。
從那以後,曹毅把每次參加任務的證件都留瞭下瞭,時刻提醒自己嚴謹細致。1997年,由於表現突出,曹毅被選入八院載人航天工程總裝團隊,進行神舟一號飛船太陽帆板的首次總裝。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大傢隻能邊操作邊摸索,經過一個月,總算把帆板裝起來瞭,然而,一做實驗,卻給瞭他們當頭一棒。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展不開,始終在一半的時候停住瞭,我和所裡面設計人員很茫然無助的感覺,就看著這個板,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真的感到絕望,我說我們再不行把這個鉸鏈拆瞭你在傢裡面做移門算瞭。
太陽帆板的展開涉及地面設備的阻力、滑輪的阻力、彈簧的吊掛力,還有鉸鏈、鍍膜件等因素,眼看著發射日期越來越近,問題卻始終無法解決,在排除瞭一個又一個因素之後,曹毅把目光盯向瞭連接鉸鏈和帆板的鋼絲繩。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我們一直在摸索,做瞭大概將近幾百次(試驗),把張力一點放小、一點放小,找到它最合適的點,最使帆板能順利展開的那個力的時候,帆板順利展開就一切都成功瞭。
1999年11月,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取得瞭重大突破。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我的同學發給我短信息說,兄弟祝賀你,你成功瞭,然後我真的很開心,付出的辛苦得到瞭回報,真的很值得。
30多年來,在曹毅的手中,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全部實現瞭太陽帆板在軌展開“零故障”,他牽頭研制的裝置獲得5項國傢專利。大傢都親切地叫他“帆板王子”。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當時年輕,他們覺得這個稱號很合適。
記者:現在都叫你什麼?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上海話叫“爺叔”,就是“帆板爺叔”。神一、神二號那個裝配工藝是很粗獷的,到神三之後,我當時想要把那個工藝流程細化,按照我的操作方法把它逐字逐句地寫入工藝裡面,按照這個流程就可以裝配出一套合格的能夠上天的帆板。徒弟、徒弟的徒弟,讓他們都學會瞭,等於一個傳承,一個體系慢慢慢慢往下走。
如今,年過半百的“帆板王子”依然奮戰在總裝的一線,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戰。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飛行器總裝組組長 曹毅:我們正在積極準備載人登月,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中國載人航天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是空間站工程,到載人登月,感到無比自豪,真的趕上一個好時代。
(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李欣 李寧 張昊 王曉麗)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