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付明巖對在訓犬“沐沐”進行訓練(2021年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新華社沈陽4月30日電(記者武江民、張博群)一輛輛汽車呼嘯而過,再邁一步就是川流不息的車道,導盲犬“平安”快速側轉過身,將盲人擋在瞭車道前。耳機裡,傳來王鑫急促的聲音:“註意卡位,剛才‘平安’已經停下瞭。”

  3米外,手拿對講機的王鑫表情嚴肅。作為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在未來的一個多月,她將教導盲人使用導盲犬的口令,讓盲人和導盲犬搭起相互熟悉與信任的橋梁。

  這是一項鮮為人知的工作。導盲犬一生隻能服務一名視障人士,最多可以陪伴8到10年的時間,導盲犬和盲人如何配合十分重要。這項訓練,王鑫已堅持瞭13年,幫助近200名盲人瞭解、學習使用導盲犬。

  王鑫對盲人的瞭解,來自失明的母親。兒時放學後,王鑫會接母親下班,牽著手去買菜、逛街。後來她到日本留學,母女兩人也會時常通話。有一天,王鑫得知母親領養瞭導盲犬。

  王鑫最初對導盲犬的作用心存疑慮,但母親的變化漸漸打消她心中的顧慮。原本不愛出門的母親,去公園遛彎成瞭日常。母親帶著導盲犬走在路上,也會主動回復鄰居和路人的問話。“她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也更便利。”王鑫說。

  2010年,在母親的指引下,王鑫加入瞭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開始專門負責盲人與導盲犬的配合訓練。

  在訓練中,王鑫將自己學習的心理專業知識融入其中,先通過觀察盲人表情、動作的變化,再提供合適的指導,讓盲人慢慢克服出行的恐懼,更熟練地使用導盲犬。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除瞭引入國外的訓練教程外,還對部分導盲犬的指令進行瞭新的設計。中國各地地形不同,路況較為復雜,通過紅綠燈時,王鑫和同事們要求盲人舉起右臂,向路人提示,並通過聲音發出“不要分心”的指令,提醒導盲犬徑直向前,穿過人行橫道。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王林在大連旅順口區一處街道對在訓犬Yummy進行訓練(2020年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與此同時,公共政策的完善推動瞭導盲犬的推廣和普及。近年來,中國已相繼出臺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視力殘疾旅客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若幹規定(試行)》,確保瞭盲人攜帶導盲犬出行的便利,航空、鐵路、銀行、地鐵、商場和公園也正陸續向導盲犬開放。

  2018年中國頒佈導盲犬國傢標準,明確導盲犬候選犬的選拔條件,並要經過寄養期、培訓期、服役期、退役期四個階段,服役期約為6年至10年。

  “對導盲犬的發展來說,這個文件非常重要。”王鑫說,這體現瞭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王鑫手機上,存有近百位盲人朋友的電話,她常常會接到他們的咨詢和故事分享。一位來自鄭州的盲人使用者說,過去自己不敢出門,現在他帶著導盲犬可以到處旅遊,生活的半徑大大擴大。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成立於2006年。成立初期,基地每年訓練合格的導盲犬不足10隻。目前,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已免費交付視力殘疾人使用的導盲犬超過300隻。

  社會各界對導盲犬的關註和認識也顯著提升。2022年,不少導盲犬出現在北京冬殘奧會上;有網約車平臺上線“無障礙出行服務”,面向導盲犬用戶開展服務,幫助攜帶認證導盲犬的乘客順利出行。

  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付明巖(左)和薑博雅(右)為在訓犬“沐沐”(左下)和“酷K”(右下)穿戴裝備(2021年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今年4月26日是國際導盲犬日。在廣州市的一傢客運站,一隻在訓導盲犬出現在街頭,邀請乘客們認識、瞭解導盲犬,並在“我願意和導盲犬一起乘車”的宣傳牌貼上心形貼紙。

  “目前中國導盲犬的數量還很少,從提交申請到領用大概需要排隊等候兩年左右的時間。”王鑫說,她對未來的發展具有信心,基地每個月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郵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認識、瞭解這項事業,申請成為志願者。(參與采寫:汪楠、陳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