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繼續“五一”系列節目“新征程上奮鬥者”。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近年來,一大批有知識、有能力、有追求的人才離開城市,來到農村。他們投身農業,植根田野,成為瞭新農人。他們懂科技、會經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也推動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今天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他們,來看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這群樂於奉獻、勇於創造的新農人的風采。
走進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田間地頭幾乎看不到勞作的人們,載重50公斤的最新型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作業噴灑農藥,隨著冬小麥陸續進入抽穗灌漿的生長階段,這樣的工作將決定今年糧食安全與產量。
提高生產效率的除瞭無人化機械,還有大田智慧數字平臺,在這裡,每一塊農田都有自己的二維碼,除瞭氣象數據的實時呈現,從種到收的每一個過程都被記錄在案。通過對農場實行數字化管理,如今,魏巧新農人團隊所負責的2萬多畝農田,全年畝產約2000斤,農田管理從1個人管200畝上升到300至500畝,有效帶動瞭周邊農民致富。作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魏巧在今年兩會的小組會議上與習近平總書記有過面對面的交流,並獲得總書記的勉勵:“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魏巧出身於農傢,她的父親魏雲烽是鎮江新區的規模化種田大戶。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鎮江調研期間,贊揚瞭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趙亞夫,指出“三農”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趙亞夫這樣無私奉獻的人。50多公裡外的魏雲烽看過新聞後,連夜給女兒魏巧打電話,鼓勵她回鄉來接自己的班。
江蘇鎮江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我們真的是三代人,我外公也是農田水利的高級工程師。有的時候他們問我,做農業真的可能是基因裡面就有。其實大傢都有一個夢,就是怎麼來圓自己的農業夢。”
2017年4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的魏巧與北京大學博士後丈夫孫振中,雙雙辭去工作,回到江蘇鎮江,在父輩創立的農業公司基礎上開啟瞭二次創業。對於兩位高科技人才來說,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就必須親自體驗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這樣的創業一開始並不輕松。
江蘇鎮江新農人孫振中:“我開過拖拉機,做過機械維修,做過種植環節的拋稻種,拉稻種到田裡,雇社會化服務隊伍,最後把水稻收割,一直到銷售環節,全鏈條。”
魏巧:“從實驗室裡非常規律的狀態、室內的,突然之間來到戶外,又進行瞭第一個農忙季,帶著農民幹,自己還想著幹給農民看,第一年就兩個字——疲憊。”
正是在一次次摸索和實踐中,魏巧和孫振中把通過機械化智能化提高生產作業效率作為主要抓手。當科技轉化成生產力,很快帶來瞭勞動強度的降低,以及效率的大幅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專傢的成果就是要體現在廣闊的土地上,把科研創新轉化為實踐成果。”6年來,魏巧新農人團隊改經驗種田為科技種田,建立起耕、種、管、收、烘幹、倉儲、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生產全流程模式,以技術培訓、就業幫扶等方式帶動農戶一萬餘戶,累計帶動脫貧人數3000多人。此外,他們還積極同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大學、揚州大學等高校機構加強合作對接,逐步摸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數字農業雛形。
如何做好技術轉化,讓田間地頭成為培養更多科研新農人的課堂,是魏巧近些年來不斷摸索的另一個重要領域。這些年來,在魏巧夫婦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加入到瞭他們的團隊中來。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地考察調研中,對於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問題十分關切,指出“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優質勞動力”。近年來隨著支持新農人返鄉創業的政策不斷出臺,農村已經成為各類人才大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和魏巧一樣,他們紮根農村,憑著種養新手段、營銷新思路,為鄉村發展不斷註入新活力、帶來新希望。
位於廣東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的油茶種植基地,寶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苑立儉,正在介紹油茶樹種的改造計劃,事實上,就在兩年多前,苑立儉還在上海從事著互聯網科技業務,農業對於他而言陌生又遙遠。
油茶種植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山茶油被譽為木本植物油之王,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位於北緯25℃黃金產油帶上的廣東韶關,有著近75%的森林覆蓋率,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十分適宜油茶的種植。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受制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采摘成本高,市場不穩定,油茶產業卻很難實現規模化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如何找準產業痛點,用科技賦能,發展規模化種植,打通產業鏈成為油茶產業從業者們思考的一個重要方向。
2021年4月,苑立儉帶領著團隊正式紮根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為一名跨界新農人,為瞭盡快熟悉油茶產業,苑立儉和他的團隊紮進茂密的山林,在林間地頭從零開始學習油茶種植生長的基礎知識。
油茶雖然渾身都是寶,然而,通過對種植、生產等環節深入調研,苑立儉深刻認識到,光靠傳統種植很難將產業化做強做大。要想做大做強油茶產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加大產品的研發力度,進而提升產業的附加值。
廣東寶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苑立儉:“其實產業真的驅動力在市場端,隻有市場端的驅動,才能倒推到生產端去搞各種研發賦能,然後再倒推到農業種植和種養,這樣才能真正為農業、農民增收作貢獻。”
一張來自廣州碳排放交易中心的特殊證書,意味著這款茶油產品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產品的生產運輸全周期實現瞭“凈零”排放,這也是全國首個山茶油碳中和產品。
苑立儉:“油茶林有固碳能力,同時我們在生產過程當中會有些能耗,但是通過我們的改造,比如說太陽能發電等,包括水處理置換技術,這種技術能降低一些排放,等於自己的排放被自己的種植做瞭平衡。”
針對消費群體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不斷升級,在多傢科研機構的指導下,苑立儉和他的團隊對生產工藝和研發環節進行瞭新的改造升級,並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對油茶從種植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把控。而除瞭用來榨油的茶籽,包括茶花、茶粕、茶皮等都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的形式,陸續被研發成數十種產品推向市場。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調研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受益於油茶產業的穩步發展和產業鏈不斷延長,僅苑立儉所在的企業,如今就已經在韶關當地帶動瞭6000多人就業,收入逐年增長。油茶果已經成為帶動農戶致富的黃金果。作為新農人的苑立儉仍然在暢想著油茶產業的未來,繼續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