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莞市《關於打造與廣深一體化的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發佈。《行動方案》通篇貫穿學習廣深、對標廣深,圍繞建立對標對表工作機制、政務服務、項目保障、對企服務、綜合監管、補齊短板等六大方面提出25條政策,向外界充分彰顯東莞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加快發展的鮮明態度,發出加快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強烈信號。
《行動方案》明確:
一、主動對標對表廣深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1.對照指標評價體系加快實現與廣深營商環境的無差異化。以2023年省營商環境評價為契機,對照世界銀行最新標準,錨定廣深營商環境5.0、6.0版,全面查擺與廣深的差距。對於沒有達到廣深水平的,加快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對於與廣深持平的,持續鞏固提升、防止掉隊;對於在全省領先的,著力打造亮點、樹立品牌。同時,對於副省級城市和經濟特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相關權限事項,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復制推廣先進經驗做法,力爭“廣深能做到的,東莞也要努力做到”。全力爭取納入國傢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推動更多在廣深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在莞落地實施。
2.建立常態化的學習借鑒機制。主動深化穗莞、深莞營商環境動態學習交流,推動相關部門定期到廣深對口部門進行學習取經。建立廣深營商環境創新舉措動態復制推廣機制,定期滾動梳理、復制推廣一批新舉措、新做法。
3.健全營商環境問題發現、反饋、糾正閉環機制。對標深圳“接訴即辦”做法,依托企業直通車、“企莞傢”平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莞傢“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廣泛搜集與廣深營商環境對比差距明顯以及企業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事項,實行即接、即轉、即辦。健全問題事項解決限時反饋機制,能解決的要及時反饋辦理結果,不能解決的要做好解釋說明,推動辦理情況100%反饋到位。學習深圳“政務服務體驗官”做法,在市鎮政務服務大廳廣泛搜集辦事體驗報告,從企業群眾的角度發現問題、改進做法。支持代辦團隊將服務過程發現的堵點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反饋。
二、加快推動政務服務水平向廣深看齊
4.開展高頻事項辦理“零差距”改革。聚焦年辦理量前100事項,對標廣深標準進一步優環節、減材料、壓時間,推動辦事體驗全方位與廣深看齊。借鑒深圳“打造無實體卡證之城”做法,拓寬電子證照應用場景,年底前年辦理量前100事項涉及證照原則上100%電子化、免提交。深化高頻事項穗莞、深莞跨城通辦,年內新增通辦事項不少於100項,總數突破1000項。
5.嚴格規范審批自由裁量權。以“全年省抽查發現問題數不超過廣深”為目標,對辦事指南實施“一月一全覆蓋”檢查,夯實依法依規辦事基礎。加大辦事窗口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按照辦事指南提供辦事服務,對違規行為及時進行通報整改。建立事項進駐負面清單制度,除場地限制或涉及國傢秘密等情形外,其餘事項100%進駐市鎮政務服務大廳;對廣深能進駐的事項,原則上不得納入負面清單。深化“不見面審批”改革,除法律法規要求等情形外,年底前行政許可事項全程網辦率達100%。
6.學習廣深做法全面加強審前服務體系建設。學習深圳“導辦服務‘零距離’”做法,在市鎮政務服務大廳全面設置審前服務區,上線審前服務系統,為企業群眾提供咨詢導辦幫辦代辦集成服務。借鑒廣州“AI賦能12345熱線”做法,充分應用智能機器人、智能座席助手等提供辦事咨詢服務,推動熱線接通率從80%提升至90%,達到廣深水平。參照深圳“政務服務地圖”做法,為企業群眾提供辦事導航服務,實現“一圖導覽、一鍵預約、就近辦理”。開展辦事指南通俗化改革,對年辦理量前100事項全部提供“白話版”辦事指南,推動辦事指南申報表單的示范文本配置率從80%提升至100%。
7.以廣深區級大廳為標桿加快提升鎮街政務服務能力。以優化綜窗資源配置為突破口,全面提升鎮街(園區)政務服務效能,年底前由鎮街(園區)政務服務大廳直接管理的綜窗人員占比超70%,大綜窗或分類小綜窗占比超70%,高頻業務辦理效率不低於市級綜窗的80%。落實省“縣鎮擴權賦能”工作,新增下放一批事項,推動在鎮街(園區)可辦事項突破1500項。完善人員培訓和雙向互掛機制,聚焦服務“熱情度”和“管事率”,針對性提升基層審批服務人員素質水平。
8.打造一批政務服務改革全省“單打冠軍”。鞏固公安業務“一窗通辦”先發優勢。健全稅費服務集約處理工作機制,率先實現高頻稅費服務提級辦理。率先開展鎮級社保醫保綜窗建設,8月底前所有鎮街(園區)完成社保醫保綜窗改革。創新實施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維提升工程,推動更多事項“就近辦、傢門口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證照“一網通辦”事項數增加至150個,深度和廣度全省領先。持續做好退件管理考核,嚴格落實“兩個10%”要求,全年退件率控制在3%以下。
三、著力打造與廣深同效的項目服務保障體系
9.強化項目建設全流程監管。借鑒廣州“清單之外無審批”做法,全面開展項目建設的“體外循環”“隱性審批”專項治理工作。建立“全過程審批流程一張圖”,將項目建設涉及的政務服務事項,審批部門組織、委托或購買的技術審查、專傢審查、會議審查、征求意見、現場核驗、公示公告,以及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和驗收接入等納入監管,推動從壓減審批時間向壓減全口徑最終落地時間轉變。
10.推動項目用地審批持續提速。對標廣深“用地清單制”做法,在土地供應前形成擬出讓地塊的“土地資源和技術控制指標清單”,在土地出讓時交付用地受讓單位,年內市四大平臺、七大戰新基地新增產業用地“標準地”供應比例達50%。深化“互聯審批 圍合供地”改革,以“應納盡納”為原則爭取推動80個重大項目納入實施范圍,實現規劃修編、用地審批、工程審查三個階段涉及的方案資料同步上報、同步審批,項目用地環節審批時間壓減50%以上。
11.加快項目最終落地。參照省“三年工程兩年幹”工作要求,緊盯已通過經濟效益審查未拿地、已拿地未動工、已動工未建成的重大產業項目,堅持“日督促、周調度、月通報”,推動早開工、早完工。學習廣州“訂制式審批服務”做法,強化“莞傢代辦”對項目拿地後辦理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許可、工程施工許可等政務服務事項的指導服務,幫助項目盡快動工建設。在不違反相關技術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項目單位對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訴求,提前介入做好關鍵指標把關服務,減少退件次數。
12.強化低成本優質產業空間供給保障。參照深圳“打造高品質、低成本優質產業空間”做法,年內先行啟動1000萬平方米優質產業空間建設,為優質成長性企業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空間支撐。借鑒廣深“搭建工業用房供需服務平臺”做法,加快開展工業廠房空間信息普查,引導工業企業通過“企莞傢”發佈用房信息,推動廠房空間與企業需求高效匹配。規范工業廠房租賃市場秩序。
13.創新“工改工”融合審批改革。制定“工改工”項目底線管控清單、選址負面清單、管控要素審查清單,明晰審查標準,簡化審查內容,將市級部門審查時間從原來的最短4個月再進一步壓縮至2個月內。借鑒深圳做法,優化“工改工”項目市級部門橫向征詢機制,非必要不征詢,同一項目不反復征詢,征詢時相關部門要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結論性意見。
14.加快補齊項目規劃編制短板。對標廣深持續發展壯大規劃行業,創新建立規劃編制單位評分體系,培育更多紮根東莞的優質規劃技術力量。搭建自然資源、規劃部門和規劃編制單位溝通橋梁,及時宣講解讀最新規劃編制政策。用好“多規合一”平臺,強化項目策劃意見和規劃建設條件的統籌協調。
四、學習廣深經驗推動對企服務爭創一流
15.提高企業訴求響應服務質量。完善企業直通車機制,年內推出30個“直通車+專屬服務”場景,提高直通車企業獲得感榮譽感。參照廣州“一企一檔”做法,融通歸集企業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信用信息等數據資料,積累企業標簽,繪制企業畫像,為打造“千企千面”服務奠定基礎。借鑒深圳“深i企”做法,以“企莞傢”為載體集成鏈接全市涉企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金融、用工等一站式資源服務。
16.打造惠企利民政策“一站享”標桿。學習廣州“‘一門式’政策兌現”做法,在市鎮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政策兌現優先窗,逐步在優先窗實現政策“一攬子”集中申報兌現。打造“一平臺多終端”政策兌現線上服務體系,以“應進盡進”為原則,年內新增不少於60項惠企利民政策進駐“莞財扶助”平臺,加快推動“企莞傢”、科技業務管理系統的政策兌現功能與“莞財扶助”平臺對接互通。
17.提高政策制定兌現、解讀咨詢服務水平。率先將惠企利民政策兌現納入公共服務事項進行管理,推動政策兌現更加公開透明、便捷統一。借鑒廣州“建立工業用地項目信用管理機制”做法,探索將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履約情況納入信用系統,並作為申報惠企政策時的參考。規范惠企利民政策申報時長設置,原則上申報期不少於15個工作日。學習廣州“開展產業政策評價”做法,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由第三方機構主導、企業傢代表等參與的政策實施效果評估,並將評估結果用於指導政策制定。建立政策發佈、解讀、宣傳三同步機制,重要政策發佈時要同步公開咨詢電話。加強12345熱線政策咨詢解答能力建設,提高政策咨詢響應準確度。
18.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強化對窗口審批、一線執法等直接面對企業群眾的工作人員的監督,加強廉政建設,大力打擊吃拿卡要、慵懶散拖、變相指定中介等現象,對服務不積極、不到位,工作不擔當、不作為而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堅決予以嚴肅處理。加快出臺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提供法治保障。開展政企“早餐會”“下午茶”,由市領導與民營企業傢面對面交流,傾聽企業傢心聲、共謀發展良策。借鑒深圳“設立企業傢日”做法,辦好東莞企業傢日活動,激發和弘揚企業傢精神,營造親商重商護商的社會氛圍。
五、加快縮小市場監管效能與廣深的差距
19.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開展市場主體信用狀況綜合評價,推動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度融合,依據信用等級高低實行差異化監管。借鑒廣深“建立重點行業從業人員個人信用體系”做法,在醫療、教育、工程建設等行業建立從業人員個人信用檔案,完善個人失信懲戒機制,對存在嚴重不良行為的依法實行行業禁入。
20.深入推進綜合監管改革。對標廣深涉企日常監管聯合檢查做法,完善聯合抽查機制,對聯合檢查中有關檢驗、檢疫、檢測、技術鑒定結果,所有聯合檢查部門應當直接采用;對已接受聯合檢查的企業,除有投訴舉報、上級交辦、其他機關移送等案件線索或者重點領域治理部署等情形外,在本年度內原則上不再單獨進行同類檢查。強化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委員會統籌作用,推動各類行政執法和“綜合查一次”行動由委員會統一調度協調,減少重復執法檢查次數。
21.健全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學習廣深“建立盡職免責制度”做法,在市場監管領域加快出臺盡職免責辦法,為執法人員依法正確履職提供保障。完善執法“觀察期”制度、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制度等,給予市場主體成長“試錯”空間。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定期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及辦理行政執法投訴舉報,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執法決定。
六、抓緊補齊重點領域短板弱項
22.升級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借鑒廣深“強化政企協調聯辦”做法,提前共享企業項目建設信息,支持供電、供水、燃氣、通信等報裝服務前移。深化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報裝改革,將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所需的報裝信息統一整合,實行“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多方復用”。大力推廣新能源及綜合能源項目,為企業購買平價綠電提供“綠色通道”服務,開展用電收費專項執法檢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23.提升勞動就業服務效能。實施“就莞用”服務體系優化工程,推動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人口100%就業。實施“技能培訓 人人享”等行動,推動35萬人次提升學歷技能素質。借鑒廣州“‘五星級’勞動關系和諧單位分級評審制度”做法,加快推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工作。持續開展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頓行動,規范勞務派遣市場秩序,維護員工合法權益。
24.規范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市場秩序。學習廣深“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做法,加快推動合同簽訂和變更等重點業務在線辦理。嚴格按照省公告公示范本要求公開招投標信息,增強招投標活動透明度。借鑒深圳“‘承諾+信用管理’準入”做法,簡化資格條件形式審查,供應商隻需提供規范格式的承諾函即可替代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資格證明材料。建立政府采購履約驗收制度,強化末端執行管理,督促采購人及時、規范做好履約驗收相關工作。
25.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參照廣州“打造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做法,出臺公有資產交易管理辦法,深化與農資交易平臺對接互通,推動鎮街(園區)、國有企事業單位公有資產交易“應進必進”。推動各行業監管部門加強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協同監管、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分析系統,協助構建閉合監督體系,防范圍串標等行為。
文/記者:汪萬裡、陳治傢
編輯:楊洪權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