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17日電 題:“港漂”創業者潘筱琳:從銅鑼灣茶室裡覓到香港之“機”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算起來,2023年是廣西女孩潘筱琳來港的第十個年頭。她在鬧市銅鑼灣開瞭間茶室,這裡像被時光赦免的角落,萬物在窗外滔滔而逝,她自悠然地泡茶、讀書,聽微風潛入,風鈴搖曳碰撞出夏天的聲音。

“港漂”創業者潘筱琳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潘筱琳與香港的邂逅及緣分,與大多“港漂”無異——讀書、工作,之後順理成章地生根落地。不過,這期間亦有遠行,她曾於多年前赴日本大阪開瞭間民宿,忙時接待遠道而來的旅客,閑時便背上行囊四處旅行。

疫情突襲令這段生活戛然而止。於是,潘筱琳回到香港,休憩之餘,也在城市各處溜達尋覓新的人生方向。

“我非常喜歡香港,相比起我的傢鄉廣西柳州,這裡充滿活力,城市生活豐富。我喜歡這裡的文化,包括電影和音樂,也喜歡這裡的飲食。”開茶室的念頭,正是在與朋友吃寧波菜時的聊天裡萌生。

朋友說,人可以在冥想中選擇自己的人生軌跡,成為不同版本的自己。在那之前,因緣際會下潘筱琳認識瞭這間茶室的上一任主人,苦心經營但卻面臨結業。“我當時就想,會不會有另一個版本的我正在開茶室。”

“做好瞭一定會虧本的心理準備”,潘筱琳決定先做一年試試看。她在佈置這一空間時,摒棄瞭原先頗為商業的元素,保留具古樸韻味的陳設,並試圖以新的演繹方式為其註入活力。這是她早年在日本金澤旅行所得的啟發,彼時漫步於滿溢古風的東茶屋街,感受舊時代氣息與現代生活情景完美交融。

古今文明之間相互穿透、呼應的理念,被潘筱琳舉一反三地挪用至茶生意裡。她還為拉近年輕人與茶文化的距離,特意設計相對香甜、易入口的茶單。此舉效果明顯,接手茶室的第一個月,她便接待瞭逾百名客人。

如今茶室開瞭一年有餘,盡管有起有落,亦不乏面對租金貴、人工成本高等挑戰,但經營狀況出乎意料地幾乎達到收支平衡。在這一年的摸索中,潘筱琳接觸瞭許多客人,“本地人很願意嘗試新的餐廳、新的茶室。而‘通關’後,也有不少內地和國外來的客人光顧,市場逐漸開始繁榮起來。”

雖說經商生涯尚不算長,但潘筱琳也能從親身經歷裡提煉出些看法。在她眼中,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人口密集,來自各地、性格和愛好迥異的人同時聚集在這個小地方,這也給創業者提供瞭無限機遇,“無論是什麼方向,隻要你能把產品、服務做好,都可以吸引到人。”

疫情改變瞭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商鋪的經營模式。身處其中,潘筱琳覺得,香港也正從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商業城市轉型,變得更豐富多元,容納更多領域的人才流入,亦給予不同產業發展的機遇,茶室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一年來,在經營茶室的過程中,我感受到香港年輕人開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瞭。”

所以,潘筱琳對於茶室前景的看法亦樂觀起來,“希望將茶室經營為一個與香港共同探索和發展的品牌。”她用心雕琢著這一世外桃源,等待客人如約而至,伴著門柄上的銅鈴發出的清脆之音喝茶、閑聊。如果有人抬頭,留意到懸於吊燈上的風鈴,或是陳列角落的茶具,潘筱琳更會如遇知音,點上一炷檀香,將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娓娓道來。(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