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實習生張宇萍 東莞報道

近期,開發者大會2023(HDC.Together)連續第五年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舉行。同期,廣東首個開發者節也正式落地於此。這是繼7月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後,松山湖又一全球關註的科技盛會。

如果說企業是城市發展的底氣所在,以華為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便是東莞這座制造業大市的最強支撐。

作為東莞的龍頭企業,華為自2005年落地松山湖以來,為松山湖和東莞引進聚集各類高端人才5萬餘人。與此同時,華為還帶動松山湖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飛速集聚,並成為全市支柱產業。

今年以來,隨著盤古大模型3.0和鴻蒙4.0的相繼發佈,華為這個科創“頂流”企業正在與松山湖形成更多共振效應。未來,其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或將在松山湖科學城中釋放巨大能量。

以開發者大會集聚數字經濟人才

自2019年問世以來,鴻蒙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操作系統,目前已有220萬鴻蒙開發者投入到鴻蒙世界中,鴻蒙底座已基本成熟。此次開發者大會期間發佈的鴻蒙4.0,首次接入AI大模型,鴻蒙生態正式步入更繁榮的全場景時代。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4.0版本的發佈,讓鴻蒙系統增強瞭惠及包括數字經濟在內的多行業、多領域的巨大影響力,更拓寬瞭更多商業新賽道。

以數字經濟為例,鴻蒙4.0標志著華為在整個產業鏈競爭中,將具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同時,也為整個數字化產業鏈提供瞭更加開放和互聯互通的選擇,推動產業之間的協作和共贏。

這對正在發力數字經濟產業的松山湖,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去年年底,東莞提出,到2025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要突破1.3萬億元,搶占數字技術前沿高地。

作為東莞數字經濟發展的樣本,當前松山湖擁有軟件企業800餘傢,其中規上軟企43傢,正重點推進東莞市數字產業集聚試點園區及軟件園、工業數字大廈建設,打通數字全產業鏈,做大做強特色數字產業集群。上半年,松山湖規上軟件企業營收額達180億,同比增長291%,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煥發嶄新面貌。

未來,在華為這個龍頭引擎帶動下,松山湖數字經濟應用場景供需對接和產業鏈,將實現更開放、更互聯、更融合的協作共贏局面。而以臺鈴為代表的實體合作夥伴,也將圍繞5G、雲計算等新興技術轉型升級。

更進一步來看,這對之後松山湖競跑類腦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賽道,也將產生深刻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在本次開發者大會期間,廣東首個開發者節也正式落地松山湖。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盧亞認為,對廣大開發者而言,松山湖是人才集聚的寶地。近年來,在華為、歌爾、華貝等十餘傢企業帶動下,越來越多數字產業人才在這裡集聚。

早在今年4月,松山湖就聯手華為雲打造瞭全國首個開發者村。打造一條“村”,聚起一批企業,讓開發者可以在“村”裡安居樂業,推動數字技術與東莞制造在松山湖深度融合。目前,開發者村已迎來臺鈴、蜂巢互聯、博訊科技等數十傢首批“村民”入駐,為東莞數字經濟“添磚加瓦”。

當前,全球數字經濟浪潮方興未艾,開發者是逐浪數字經濟的主要競爭力。在盧亞看來,此次借助開發者節落地,松山湖將成功吸引越來越多開發者和數字經濟的企業傢在這裡安營紮寨,“這對於松山湖加速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提供瞭人才支撐,更提供瞭未來吸引人才的新思路。”

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微生態”體系

梳理近年來松山湖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佈局可發現,在以大科學裝置帶動各類高端創新要素湧入的同時,松山湖正大力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開展科技創新,並通過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科技型中小企-高企-瞪羚-上市企業的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微生態”體系。

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為定位的松山湖科學城,已是東莞競逐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大助推器。而松山湖在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微生態”體系方面,又將給其他鎮街科技創新帶來哪些借鑒?

在盧亞看來,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即是漸進式培育,就是要形成創新目標由企業確定、創新投入以企業為主體、創新過程由企業組織、創新成果轉化由企業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這個過程離不開政府支持、社會組織扶持和資本賦能。隻有這樣,創新目標才符合產業戰略佈局,創新成果才具備市場價值。而松山湖,無疑走在瞭東莞前列。

以松山湖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為例來看,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過程中,廣智院鼓勵全自主無人艇關鍵技術研究創新團隊成立創新型企業小豚智能,成功建立“廣東省全自主無人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東莞市全自主無人艇重點實驗室”,至今已獲得科創金融600萬天使輪融資。

目前,松山湖內相關企業已有400多傢,約10%處於“高企”或“專精特新”階段,是松山湖推進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的典型案例。

觀察目前東莞諸多鎮街科創發展現狀可知,由於受到自身產業結構、土地空間和科技人才不足的限制,諸多鎮街難以吸引大批量創新型企業落地。另一方面,科技創新需要長期持續的融資成本,致使諸多鎮街無法進行漸進式培育。

盧亞表示,盡管如此,松山湖的方式仍具備極強的現實意義,即改變對創新型企業極為分散、碎片化的培育模式,讓創新目標符合各自產業戰略佈局、創新投入充足且合理、創新過程圍繞目標有序開展、創新成果具備市場價值。

受訪專傢認為,下一步,東莞需要從鼓勵企業擴大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完善企業融資渠道三方面同時發力,構建以“普惠”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體系,以基礎較好的民營企業為依托,佈局一批重點實驗室、產業基礎技術研究院、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目前來看,東莞仍缺少類似寧波‘智模貸’、黃巖‘模具特色貸’等貸款模式,需要增設特色貸款,使企業勇於進行技術創新,確保企業在提升創新能力進程中有強有力的外部支撐,這樣才能更好構建起東莞特色的企業創新體系。”盧亞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