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好!一切平安!請幫我們準備100升汽油!發電用!”今年8月1日,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葫蘆棚村黨支部書記耿海龍從庫房搬出發電機,找來瞭村裡僅有的10升汽油,抓緊發電,爭取第一時間給鎮上報平安。但是暴雨導致路況無法通車,想把汽油弄回來,還得想別的辦法。

  在耿海龍所在的周口店鎮,“紅色背簍”精神是一張閃亮的精神名片。曾經山裡村民買一瓶醋、一袋鹽都要來回走幾十裡山路。耿海龍帶著幾位村民背上背簍,來回16公裡山路,在次日背回瞭鎮裡協調到的100升汽油和一些蔬菜。

  對於民眾來說,背回來的汽油不止是物資,更代表著和外界的聯系,發電後燈亮起來,手機也充上電,民眾緊張焦慮的神經放松下來。

  在8月9日的北京防汛救災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房山區委書記鄒勁松重點提及瞭耿海龍和村民的故事。他還提到另一個感人故事,在通訊道路中斷後,房山區十渡鎮21個村的村幹部徒步數小時走到臨時防汛指揮部,手工繪制出瞭一張通往失聯村的“生命地圖”。

  而這張寶貴的地圖,對十渡鎮21個村莊後續消防救援力量深入救援,以及1050名滯留人員成功轉運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公報記者張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