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東日前發佈“制造業外資17條”措施,擴大外商投資流入。圖為廣東一車企車間內,機器人手臂在進行焊接作業。 新華社
被視為中國吸引外資“磁石”的廣東,近日發佈“制造業外資17條”措施,擴大外商投資流入。其中新措施提出,支持外資企業承擔國傢、省、市科技計劃項目,鼓勵外資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AI)、商業航天等新賽道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大投資。專傢認為,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引入外資不僅可引進產業鏈所需的資金、技術以及配套的先進服務業,還可發揮“鮎魚效應”,攪動促進大灣區的產業科技創新。港企可從中扮演外資進入廣東市場的先導角色。\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據瞭解,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幹措施》,針對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三方面提出17條具體措施(下稱“17條”)。其中明確,支持外商投資新開放領域,深入實施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快推進制造業領域開放舉措落地見效。
支持外企承擔國傢級科技項目
在深入實施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方面,“17條”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參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鼓勵外商投資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商業航天、智慧養老等產業,支持外資企業承擔國傢、省、市科技項目。同時,對納入省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且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優先推薦列入國傢重大外資項目。
對於制造業的發展涉及土地、人員和技術,“17條”提出,在廣東投資制造業的外資企業,將依法依規給予用地、環評、能耗等政策支持。在員工方面,廣東還提供用工保障,支持外商投資企業與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等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同時還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符合相關規劃和用地政策前提下,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配套設施用於解決員工住房問題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告訴大公報,此次發佈的“17條”著眼點在於“制造業”和“外資”。“過去廣東吸引外資的政策都是比較零散,這次明確‘制造業’領域,前後對比可以看出廣東在有選擇性地吸納更多外國先進制造業進入。”林江指出,從“17條”鼓勵的產業領域來看,廣東並不是“來者不拒”,而是圍繞高質量發展、優化制造業結構的方向來吸引外資。“所以政策也特別具體地介紹瞭制造業生產所需的學徒制培訓、建設員工住房、用地審批等,很有針對性。”
可提升技術開發市場敏感度
“廣東支持外資企業承擔國傢、省、市科技項目,這也是一大開放舉措。外資的參與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技術開發的市場敏感度。”林江說,比如商業航天、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外資企業還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需求優勢。“相信此舉可以起到鮎魚效應,攪動科技創新市場。”他又認為,在這些領域引入外資,包括港資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還能擔任國企和外企的中間人緩沖角色,主動營造一個競爭的態勢,這能充分發揮廣東市場經濟的優勢。
“港資企業同時有外資和內資成分,擁有雙重身份,可謂‘左右逢源’。若能充分利用好‘雙重身份’的優勢,同樣可發揮作為溝通橋梁的角色。”林江認為,隻要港企善用“雙重身份”,便可扮演好外資進入廣東市場的先導角色。
上半年廣東使用外資質量提升
廣東省商務廳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967.5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
制造業
•實際外資312億元,同比增長43.9%,占全省實際外資的32.2%,占比較去年增加9.9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
•實際外資448.8億元、同比增長46.7%,占全省實際外資的46.4%。
研發創新
•研究和試驗發展實際外資110.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6.4%。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整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