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啟航尤記得,“港車北上啟動禮”當天,他開著一輛軍綠色的古董越野車,載著剛剛考完試的小兒子,駕車駛上港珠澳大橋,開啟三天兩夜短途旅行。

“那天氣溫32℃,下著雨,我開著窗,水汽飄進來,分不清身上是雨水還是汗水。”江啟航笑著回憶道,這是一趟快樂又特別的經歷——身為香港越野車協會創會會長,他先到珠海的賽車場玩瞭一圈,又打卡瞭位於佛山的廣東越野車俱樂部;更重要的是,以後他隨時可以約上三五好友,開著自己的愛車來廣東,去想去的地方。

香港白領Zoey數瞭一下,今年她已有9個周末是跨境到深圳過的。“我們從網上被‘種草’瞭不少網紅品牌店,我和朋友都喜歡來嘗鮮、打卡。”她還把自己在深圳“特種兵式旅遊”時發現的美食,分享到小紅書等社交平臺。

兩年前,“80年後”香港設計師鄧卓越舉傢遷往深圳。“‘北上’是香港設計行業發展的新機遇,我們可以在這裡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自今年1月8日內地與香港恢復首階段通關以來,兩地的交往更加密切、頻繁,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加速融合。截至6月29日,深圳邊檢總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6234.7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3150%。

國傢“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內地與港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

“‘1小時生活圈’提速發展,對於加快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定位有重要現實意義,也為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新創業創造瞭更為便利的條件,有利於激發大灣區的內生發展活力和經濟增長潛力。”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楊永聰表示。

“生活圈” 再提速

——香港年輕人周末來深圳“特種兵式旅遊”

從香港西九龍站搭乘廣深港高鐵,最快14分鐘就能抵達鄰近的深圳。走出高鐵站,Zoey熟練地坐上瞭出租車,直奔位於福田區的“One Avenue·卓悅中心”。

今年以來,Zoey已經九次“北上”,跨境到深圳過周末。疫情以前,她也曾到深圳觀光;今年兩地恢復全面通關後,重回深圳的她發現:交通更便利瞭,商圈選擇更多瞭,餐飲娛樂品牌更豐富瞭。

這裡吸引瞭越來越多像她一樣的港澳年輕人,而且大傢來得更頻繁瞭。“(粵港兩地)恢復通關後,我身邊超過六成的年輕朋友都喜歡到深圳、珠海等大灣區內地城市遊玩,這邊餐飲不僅選擇多、性價比高,而且裝潢精美、有特色,很適合打卡拍照。”她說。

香港入境事務處數據顯示,以羅湖、福田、蓮塘、皇崗、文錦渡、深圳灣等深圳六大口岸為統計口徑,自2月6日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以來,香港居民的入境總數超1800萬人次。

喝上一杯來深必點的網紅奶茶、在環境優雅的西餐廳打卡人氣“爆款”套餐、再找個附近的美甲店做個夏日小清新美甲……日常活躍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內地社交平臺的Zoey,熟練掌握內地年輕人的網絡用詞,調侃自己在深圳是“特種兵式旅遊”。“臨走打包一份熱氣騰騰的砂鍋粥外賣,回到香港吃的時候還是熱的。”她不無得意地說。

問及香港人到深圳最喜歡吃的美食,她如數傢珍——鮑師傅、阿嬤手作、奈雪的茶、北村韓食……“這些品牌在香港還沒開店,我在深圳打卡後,也會發上網與大傢分享。”

商場的數據也印證瞭這一現象。

“今年以來,我們商場的港澳消費者數量顯著增加,預計新增超過一萬人次。”卓悅中心客戶經理部負責人姚少玲告訴記者,港澳客戶的消費能力強、消費意願高,最常進行餐飲和美容洗護類消費,約占相關品牌銷售的10%-20%;年輕的網紅品牌更是備受港澳消費者喜愛,以“鮑師傅”為例,該品牌在卓悅中心門店的港澳客人比重高達60%。

跨境消費帶動的不僅僅是餐飲、購物,也帶動瞭深圳的住宿、推拿、KTV等娛樂服務業。“香港的人工、場地成本高,而深圳的娛樂消費往往物美價廉,是不少香港人團建、休閑的好去處。”Zoey說。位於羅湖口岸附近的一傢中式按摩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到周末店鋪門口總是大排長龍,據瞭解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來自香港。

深圳各大商圈也紛紛舉辦各類營銷活動,吸引港澳消費者:卓悅中心針對港澳消費者偏好,推出港澳居民專屬優惠、“盲盒禮包”等活動;深業上城和香港頭部網紅西DorSi聯合推出專屬優惠活動等。

百農社國際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總監馬國怡和他的同事們,也加入成為“北上”深圳的消費大軍。但他說:“我們表面上是去‘吃吃喝喝’,其實是為瞭考察市場。”

百農社旗下的“華禦結”品牌,主打日式飯團、即買即走,佈局在港鐵樞紐、購物商圈、大型屋苑等地,在香港有133間門店。早在3年前,馬國怡及其團隊已經開始討論“沖出香港”的發展計劃。今年粵港兩地恢復通關後,他發現,華禦結部分店鋪在周末及節假日的銷售額輕微下跌,“我們分析認為這與疫情過後香港人更多地選擇外出旅遊有關系。”但馬國怡對此並不擔心。“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要做的是擁抱變化,並作出相應的準備,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他把目光瞄準瞭大灣區內地城市。“大灣區人的生活模式相差不大,尤其深圳距離香港最近,這裡的消費者追求便利性、易接受新鮮事物、認可香港品牌,是我們沖出香港的首站之選。”“沖出香港”的發展計劃正在加快推進,馬國怡透露,今年內將把公司全新打造的高端品牌OMUSUBI帶來深圳,屆時也會為內地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服務和產品。

“生活圈” 再擴容

——“港車北上”拓展瞭活動空間、豐富瞭生活體驗

黃色敞篷跑車、白色SUV、黑色小轎車……在7月1日於香港亞洲博覽館舉行的“港車北上啟動禮”現場,數十輛不同類型的汽車從這裡出發,在政策實施首日率先經港珠澳大橋“北上”。

“我開的這輛車,估計是全場年紀最大的。”江啟航笑言。這天,他開的是一輛全手動敞篷式運載越野車——1957年的第一代路虎Series One,和他一同出發的,還有香港越野車協會的其他車友。出席啟動禮後以“港車北上”順利抵達珠海的30多輛車中,就有10輛來自香港越野車協會。

“開一輛越野車浪跡天涯,是一個少年的夢想。”從小喜歡越野的江啟航,在27歲那年、剛到香港發展不久,就擁有瞭自己的第一輛越野車。2013年,他自駕越野車環遊世界,途經過內地不少省份;這十年裡,他也不時和車友到廣東南昆山、清遠等地進行野外穿越。

開自己的越野車,是這群發燒友“浪漫的執著”。江啟航說,以往組織北上越野的活動,需要至少提前半年籌備,成團後要找內地旅行社協助辦理相關手續,以獲得香港車輛臨時入境許可。“這種方法每次隻可以入境內地一次,成本較高,也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

“港車北上”實施後,符合條件的香港私傢車申請獲批後,即可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往來粵港兩地,在臨時入境機動車牌證有效期內可以多次入出內地,每次在內地連續停留最多30天,每年最多停留180天。

在經歷瞭首趟體驗以後,江啟航已經開始憧憬未來的“灣區新生活”——廣東地形變化多,有許多適合車輛野外穿越的純天然路線,協會已經在計劃相關的越野之旅;廣東有許多越野培訓場地,以後進行越野培訓將有更多選擇;在廣東為愛車進行定期維護、改裝等,價格更加實惠;還能隨時開車說走就走,到廣東品嘗美食,打卡不同的景點……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傢超此前表示,“港車北上”讓香港居民能以自駕的方式經港珠澳大橋到廣東旅遊、經商、探親等,更可拉近人民距離,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互聯互通、推動區內經濟融合發展的另一裡程碑。他預計,會有約45萬輛香港私傢車車主受惠。

今年1月1日,“澳車北上”政策已落地實施。截至6月24日,“澳車北上”通關總量已超38萬輛次。而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自2016年12月20日啟動實施,截至去年底拱北海關累計驗放澳門單牌車超197萬輛次。

“與此前的粵港、粵澳兩地車牌政策相比,港車、澳車北上的申請門檻較低,‘橫琴單牌車’則更適合居住和工作在橫琴的人。”澳門單牌車協會會長劉永健向記者介紹道,“橫琴單牌車”實施後,不少澳門車主會利用機會到橫琴收快遞、修車,還帶動瞭不少澳門車行到橫琴發展。隨著“澳車北上”實施,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珠海市其他區域。

澳門青年施期就見證瞭這一變化。隨著橫琴新口岸開通以及橫琴單牌車取消配額限制,越來越多澳門居民選擇到橫琴居住。2022年初,他在橫琴開設瞭一傢Olichi澳麗奇精致汽車美容店,澳門單牌車客戶占比很高。如今,抓住“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機遇,他正謀劃到珠海市香洲區開設新店。

“對於開車人士來說,車子開到哪、生活圈就會到哪。”江啟航說,從香港開車出發,一小時已經能去到很多地方,生活空間拓展瞭,生活體驗也更豐富瞭。“‘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現實體驗。”

“生活圈” 再深化

——重心不斷北移的工作和生活版圖

從香港移居深圳2年多,“80後”設計師鄧卓越如今已經習慣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出門前先在手機App預約一輛網約車,下樓就能上車即走;下班前先在手機App上買好晚餐食材,回到傢後新鮮的食材也剛好被送貨上門……

今年粵港兩地恢復通關後,她更享受大灣區的“雙城”生活瞭。“早上在深圳吃完早餐,然後出發到香港探訪朋友、洽談商務合作,吃完晚飯再回深圳都完全來得及。”談及深圳,她常用“回”這個動詞。

兩年前,鄧卓越跟隨丈夫來到深圳,並決定要在這裡發展自己的事業。當時,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她的心頭大石,“兒子的普通話不太好,我們一度擔心他無法適應內地的教學方式和節奏。”不過這種顧慮很快就被打消瞭。鄧卓越發現,深圳的國際學校選擇多,教學體系成熟,與港澳相似,“孩子比我們適應得更快,現在不僅能熟練使用普通話,更結交瞭許多朋友;而且這裡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孩子開拓眼界、培養愛好提供瞭更多選擇。”

作為設計師的她,也在內地找到瞭更多靈感和機會。“香港的文創產業發展相對成熟,但競爭也更加激烈;內地不僅有更加廣闊的市場,肥沃的文化土壤也為我提供瞭更多的設計靈感。”去年,她借鑒傳統剪紙和年畫的手法,融入流行文化藝術元素,創作出56個穿著不同民族服飾、憨態可掬的民族娃娃形象,在深圳南投古城、香港中環海濱舉辦瞭相關展覽。

鄧卓越說,未來希望幫助推動香港和內地開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把更多更好的香港藝術創作帶到內地,也聚合更多的香港與內地藝術傢,共創良好的藝術發展環境。“這樣的合作也是大灣區融合的成果。”她說。

目前在廣州擔任“大灣區職場導師”的唐一瀚發現,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港澳青年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就業、生活,“北上”謀發展的氛圍更濃厚瞭。作為在內地打拼、生活瞭30多年的香港人,他現在常常與新一代的“北上”港澳青年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出相應的建議。

1992年,不到20歲的唐一瀚在香港大傢樂集團,從廚師晉升到瞭餐廳管理崗。當時公司準備開拓內地市場,他積極申請接下任務。在隨後的26年時間裡,他幫助大傢樂實現瞭內地100多傢門店的目標;隔年他受邀加入翠華集團擔任中國區行政總裁,負責開拓內地市場。“我在這個過程遇到過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難題,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分享,讓大傢少走一些彎路。要面對的問題少瞭,大傢自然就願意留下來。”他笑言:“認識我,唔會冇著數(不會沒收獲)。”

近年來,為助力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少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優惠政策能吸引港澳青年來,但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留下來紮根發展。”唐一瀚說,大灣區發展空間大、機會多,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寄語年輕人要敢於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地方,既要有長遠規劃,更要懂得短期調整。

“翠華作為一個已經進軍內地14年的香港老牌茶餐廳品牌,我們也仍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戰略。”在唐一瀚看來,如今港式茶餐廳在內地的發展方向不再是以量取勝,而是需要重塑品牌文化,追求穩定高質量。“我們應該在最被顧客所熟知的區域先站穩腳跟。粵港澳三地的飲食文化同根同源,大灣區對我們來說是最合適的選擇。”唐一瀚說,通過策略性的佈局調整,2019年至今,翠華在內地新開瞭15間餐廳,其中12間在珠三角;同時,推行在每個地區開設一間旗艦店及多間內地特有品牌“翠華Express”的戰略。“今年以來,我們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分店復蘇明顯,大部分分店的營業額已經超越2019年,其中個別分店更有雙位數的增長。”他說。

5月15日起,全面恢復口岸快捷通關、全面恢復實行內地居民赴港澳團隊旅遊簽註“全國通辦”等四項調整優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實施,進一步保障便利中外出入境人員往來。香港輿論表示,內地恢復“全國通辦”赴港澳團隊旅遊簽註,意味更多內地旅客訪港,為香港旅遊業帶來更多機遇,有助加快旅遊零售業復蘇步伐。皇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防檢查處科長葛珊珊表示,全面恢復口岸快捷通關,進一步保障便利中外出入境人員往來,促進服務對外開放,既提升深港區域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更為大灣區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通再添新動力。

步入建設“加速期”的粵港澳大灣區,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美好生活,令人越發向往。

港澳機動車入境內地的相關政策對比

(記者 曾美玲 唐亞冰 統籌 吳哲 伍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