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延續實施、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推出專場招聘……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入沖刺期,緊盯“新賽道”“新職業”深挖就業潛力,一系列穩就業舉措接連發力,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就業服務不斷線
眼下正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沖刺期。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署啟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以2023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在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登記的失業青年為對象,強化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權益維護、困難幫扶,力爭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年底前都能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舉辦專場招聘會、加密線上線下招聘正是攻堅行動的重點之一。6月30日,作為“2023年暑期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的首場線下招聘活動,“2023年北京地區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專場招聘會”舉辦。現場有北控集團、金隅集團、北辰集團等110餘傢知名企業參會,提供大數據工程技術、文案策劃、人力資源專員等1100餘個就業崗位。 與此同時,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出瞭《逐夢青春 就業啟航——致2023屆畢業生的一封信》,提供求職指引,明確畢業生就業服務渠道,提醒有關權益維護等。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開展實名制登記服務,轄區就業服務專員將主動聯系,對有就業意願的畢業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解讀、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對困難傢庭畢業生開展“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精準幫扶,為每人至少提供3個就業機會,優先推薦崗位、組織培訓見習和職業指導,促進畢業生盡快就業創業。對暫不就業的畢業生,鼓勵他們參加就業見習,既可領取就業見習補貼,也可以豐富閱歷、增長才幹。
除瞭就業服務不斷線,鼓勵企業積極吸納大學生等青年就業,失業保險助企擴崗也將進一步發揮作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近日下發通知,延續實施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通知規定,對招用2023屆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至24歲青年,簽訂勞動合同並為其繳納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費1個月以上的企業,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執行至2023年12月底。
發力“新賽道”挖潛新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不少產業“新賽道”就業增長明顯,展現出巨大納才空間,而挖掘這些行業的就業潛力也成為就業服務的要點。
根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此前發佈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今年的應屆生較2022屆應屆生職位同比增長較明顯的5個一級行業為能源/化工/環保、醫療健康、汽車、機械/制造、電子/通信/半導體。而由綠色低碳、區塊鏈、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網絡/信息安全、物聯網芯片、AI大模型等18個熱門產業和領域組成的“新賽道”中,多數就業增長明顯。
報告顯示,2023屆應屆生新發職位同比增長最多的賽道是AI大模型,同比增長為172.53%;新能源、新材料位居第二、第三,同比增長93.90%、30.05%。
“我們正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需求、新機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興產業、新興職業代表著經濟發展的前沿,青年群體更容易掌握新技能,選擇進入新興行業或將擁有更多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不少專場招聘會緊盯這些“新賽道”“新職業”。7月3日至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推出節能環保、智能制造、信息技術、央企國企等4個線上招聘專場,3.2萬餘傢用人單位發佈招聘需求超46.6萬人。
高校培養也緊盯這些新賽道。山西省教育廳近年來支持應用型高校建設,以產業為要,助力山西轉型發展,推進高校產教融合。太原學院教務處處長鄭濟孝說,結合地方需求和學院特色,學院在37個專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瞭六大專業集群,在高端制造、電子信息等方面集約式發展,淘汰不符合需求的專業,加大對應用型專業的支持力度。
“原來產線上的技術和流程就是我們學的內容啊!”剛剛結束一周實習的太原學院20級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學生柳欣茹對記者說,在老師的帶領下,她和同班的四十餘名同學在山西省綜改示范區一傢新材料企業開展專業實習,目標是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學校課程的調整可能滯後於產業發展的速度,導致結構上的失配。為此,需要加強與實踐的協同合作,加強宣傳,引導學生關註新就業方向。”張成剛說。
校企聯動打牢就業基礎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就業形勢不斷改善、保持總體穩定。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上月持平,失業率今年以來整體呈下降態勢。但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促進就業供需總量平衡、結構合理,仍需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加力。
一項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發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學校在幫助其就業的過程中發揮瞭最大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主任王衛東表示:“學校不僅要做好就業信息收集發佈,也要加強與市場、企業的銜接合作,在開拓新崗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等方面發揮更多作用。作為與就業市場對接的平臺,學校可以更加積極有為。”
在校企合作的探索中,“主動”的不隻有學校:江蘇沃得集團在江蘇航院和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成立冠名班,實現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精準對接;中聯重科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建立技術與人才培養創新體系;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和沈陽化工大學、東北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院校達成就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優先定向實習、定向就業等機會……
在山東的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畢業於棗莊職業學院護理專業的李興政正在生鮮部蔬菜采購崗位見習。在李興政看來,這為他帶來瞭一次探索新職業、轉行發展的機會,希望在見習結束時成為一名正式員工。據悉,山東今年繼續實施十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目前已開發見習崗位4.8萬個。
張成剛表示,解決就業問題既要立足當前,也要著眼長遠,將解決當前困難與建立長效機制有機結合,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的同時,持續推動經濟向好帶動就業,特別是要發揮好民營企業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穩定經濟預期,提振社會信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