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打贏脫貧攻堅戰後,“三農”工作的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做好這件事的關鍵一環。無論是發展產業,帶領大傢過上好日子,還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都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以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安徽入梅的第一天,六安市三元鎮灃橋村迎來瞭一場大雨,這場雨也澆在瞭承包魚塘的村民沈明發心上,一大早,他就趕緊來到瞭魚塘。

老沈說的這塊田的主人是流轉瞭240多畝土地的種植大戶張民勇,兩傢的稻田和魚塘緊挨著,稻田地勢偏高一些。最近,雨下得急,田裡的水開始往魚塘裡倒灌,這讓老沈坐不住瞭。

老沈不想讓這些水倒灌進魚塘,怕農藥沒失效傷瞭魚,而種植大戶張民勇想的是趁著雨季魚塘多囤些水,將來抗旱的時候可以救急。兩人相持不下,誰也說服不瞭誰。矛盾反映到村委後,很快,村黨總支書記就組織調解人員和當事人一起趕到瞭現場。

由經驗豐富的老黨員、村民組長等組成黨員智囊團和矛盾調解隊,是灃橋村正在探索的“黨建+治理”模式。目的就是第一時間幫群眾解決急難愁盼,把糾紛化解於萌芽狀態。

查看現場後,一行人回到村委會坐下來,進一步落實解決方案。而對於張民勇擔心的抗旱期應急用水的問題,書記也明確表瞭態:抗旱最重要,養殖第二,當農田需要水的時候,抗旱壓倒一切。

記者發稿前,鋪設涵管的方案已經順利實施,壓在老沈心頭的這塊大石頭終於放下瞭。老沈這一次的煩惱很快就解決瞭,但若是放在前些年,卻未必這麼痛快。灃橋村和很多村莊一樣,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傢裡的老人、孩子有事缺少主事人,大大小小的矛盾時有發生,而基層黨組織有時並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村民對黨組織也缺乏信任。

怎麼解決鄉村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呢?近年來,六安市葉集區探索開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讓群眾遇到問題能首先想到支部、找到書記,村幹部第一時間上門服務,把矛盾和隱患化解在源頭。針對本村解決不瞭的問題,灃橋村還探索出瞭“三個三分之一”工作法。

安徽六安市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軍鋼:“‘三個三分之一’是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矛盾雙方,還有一個三分之一是村裡成立的黨員智囊團和矛盾調解隊,另外一個三分之一是村裡出一個幹部,然後鎮裡(再出人),糾紛屬於哪一類,我們可以把他們邀請過來。如果是房屋產權問題或者邊界問題,我們可以邀請司法部門、鎮裡司法所,如果矛盾雙方比較激動,我們也可以邀請綜治中心。”

為瞭多渠道收集群眾的訴求,除瞭定期走訪以外,灃橋村還用上瞭新技術。在“無事”找書記App上,村民有什麼訴求可以直接上傳,也可以撥打書記熱線,不太會用手機的老人傢裡還安裝瞭“一鍵呼叫器”。

安徽六安市葉集區三元鎮灃橋村村委委員武小宇:“這個呼叫器簡單,一共四個按紐,呼叫、掛斷、滿意、不滿意。如果我們給的解決辦法或者求助,沒有滿足到群眾,群眾可以直接點滿意或不滿意,這直接關系到一個幹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印象。”

離灃橋村不遠的橋元村,六成耕地實現瞭流轉經營,大量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但是有些人由於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事兒幹,也有些人“等靠要”思想嚴重,不願意找活幹。

安徽六安市葉集區三元鎮橋元村黨支部書記羅士軍:“這些群眾從土地上面解放出來,閑暇時間比較多,所以社會治理或者矛盾比以往有所增加,比如說他們閑暇時候打牌、賭博,傢庭矛盾、鄰裡關系也非常緊張。”

怎麼從根兒上解決這樣的鄉村治理難題?橋元村的一個重點思路是發展產業促進就業,讓無事群眾有事幹、有錢賺。近幾年,橋元村陸續建起瞭吊瓜基地、麻黃雞養殖基地等,優先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針對一些技能要求較高的崗位,村裡還會組織免費培訓。村民管昌玲兩口子因為老人和孩子身體不好,不方便出去打工,一直挺發愁。如今,兩個人在傢門口都找到瞭工作。

對於一小部分有勞動能力,但主觀上不太願意出去打工的人,村裡也在費心思幫他們找事兒幹。村民姚良奎傢裡僅靠種地維生,兩個孩子還在上學,生活壓力比較大。雖然不願意出去打工,但通過走訪,村裡發現,他有個特長,會表演皮影戲。

羅士軍:“我們也是聽附近的村民說,然後我們上門瞭解,知道他有這個技能,也瞭解到他最感興趣的還是表演皮影,所以我們就跟文化活動相結合,平時鎮裡面包括其它地方有文藝表演活動,然後結合一下。”

現在,村裡、鎮裡有些文藝演出或者公益宣傳,時常都會叫上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還能賺錢,姚良奎也有瞭幹勁兒。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村裡的產業發展好不好,和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強不強息息相關。

這裡是位於秦嶺南麓的絲銀壩村草池灣,過去十多年來,陸續有幾十隻朱鹮在這裡安傢,人們也親切地稱這裡為朱鹮小村。

六月下旬的絲銀壩村,富硒水稻長得正盛,荷花含苞待放,朱鹮在悠然自得地覓食。村民在稻田裡忙活著,田野間不時傳出遊客的嬉鬧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美景。但5年前,這裡可不是這個樣子。絲銀壩村交通便利,曾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批村莊,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量勞動力外出,村上的組織建設和產業發展卻出現瞭很大問題。

陜西安康市石泉縣城關鎮黨委書記何毅:“2018年以前,這個村基本上沒有什麼產業,主要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村民想發展,但是黨組織這一塊整體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第二,村級黨組織班子年齡比較老化,村民對村級黨組織依賴性不強,群眾對村幹部怨氣比較多。”

2018年換屆選舉,一批更年輕、能力也更強的黨員幹部被選拔上來,進入村“兩委”班子。新班子帶頭建預制菜保供基地、蔬菜大棚,每畝地的收益大幅提升。

陜西安康市石泉縣絲銀壩村黨支部書記鄧國友:“當時,把我們三個組的土地流轉瞭200多畝搞預制菜。村裡之前沒有資金,我就自己拿瞭40來萬,投入到預制菜當中,帶著老百姓一塊兒幹。”

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的李萍就是2018年決定回村發展的。一開始夫妻倆對新班子不夠信任,隻敢試種幾畝,如今規模越來越大。

到2021年換屆選舉時,絲銀壩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得到優化,一些懂經營、善管理、思路活的能人和年輕黨員被吸納進來。除瞭進一步發展訂單農業,新班子在鎮政府支持下又有大動作:他們要將這個有野生朱鹮棲息的美麗村莊,打造成一個農旅融合的田園綜合體。

目前,田園綜合體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完成,新班子成員正在抓緊忙活二期的配套工程和民宿改建。未來,他們希望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集田園觀光、休閑旅居、研學教育等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樣本。

陜西安康市石泉縣絲銀壩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輝:“通過一年的建設,老百姓非常自豪,到外面去一問是草池灣的人,他們都很自豪,羨慕草池灣坐在傢裡面掙錢。我更有信心瞭,老百姓對我們的工作非常認可,促使我們工作更加努力,信心更強。”

抓黨建促進鄉村振興,要有一支“能幹事、肯幹事”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要在群眾遇到急難愁盼的時候第一時間為民解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隻有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才能更好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