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題: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1300萬 “互聯網+”回收成新潮流

  記者 郭超凱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近日發佈瞭《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三十周年特別版)》。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有9萬多傢,從業人員約1300萬人;2022年十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3.71億噸,回收總額約1.31萬億元。

  當前,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呈現回收體系逐步完善、產業聚集初具規模、“互聯網+”廣泛應用、規范程度逐步提升等特點,但仍存在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標準缺失等瓶頸問題。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突破9萬傢

  報告顯示,我國回收的再生資源主要品類有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輪胎、廢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及廢電池等多個品類。

  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規模快速擴張,特別是“十一五”以來,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整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十三五”時期年均回收價值達到8248.6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25.85%,較“十一五”時期增加116.79%。

  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有9萬多傢,以中小型企業占據主流,從業人員約1300萬人。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建立起回收網絡,集回收、分揀、集散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漸完善。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表示,當前,物資再生行業已經成為吸納城鄉就業人員的重要途徑,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貢獻瞭積極力量。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問題,我國對再生資源的需求將會繼續保持增長。未來回收利用體系將逐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行業將朝著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互聯網+”回收模式成新潮流

  報告顯示,2022年,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及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部分品類再生資源回收量降低,回收價格下跌,帶動全年回收總額同步下降。2022年十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3.71億噸,同比下降2.6%;回收總額約為1.31萬億元,同比下降4.0%。廢鋼鐵是回收量最大的品種,占2022年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的60%以上。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回收模式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趨勢和新潮流。早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再生資源行業便開始“互聯網+”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隨著互聯網思維日益滲透,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斷得到發展。

  作為行業“老兵”,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一路見證著“互聯網+”回收模式的探索。今年恰逢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成立30周年。過去三十年,協會由原來的廢金屬回收利用,發展到涵蓋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塑料等多個細分領域,下設23個分支機構以及7個職能部門,逐漸發展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最大的行業自律組織之一。

  高延莉指出,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產品以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佈局,完善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行業發展仍面臨四大問題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近年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取得瞭積極成效,但行業的發展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

  許軍祥總結稱,物資再生行業要想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依然面臨著四大問題:一是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二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集中度偏低;三是所得稅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標準缺失阻礙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是困擾物資再生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根據《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建設管理規范》,要求城區每2000戶設置1個回收站點,鄉鎮每2500戶設置一個回收站點。許軍祥指出,現階段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主要分佈在城市,但覆蓋率較低、缺少配套分揀加工設備、運輸儲存不便等問題仍然突出。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回收網點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居民再生資源的交投、處置渠道不暢通,導致資源回收效率低下。

  此外,現階段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中80%以上為中小型企業,受技術、成本等多因素影響,企業普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粗放拆解、處置混亂、“二次污染”等現象屢見不鮮,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品附加值不高,規范化水平較低,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

  許軍祥認為,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任重而道遠,針對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希望未來行業從業者與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一起努力尋求解決之道,共同推動物資再生行業健康、長遠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