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7月3日電 (王堅 岑柏賢)據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下稱“珠科院”)3日消息,由該院牽頭開展的“西江流域資源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簡稱“西江科考”)已基本完成瞭西江流域的本底調查工作,西江重要幹支流調查到魚類和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各200餘種,浮遊生物近500種,水生維管束植物近200種。
珠科院介紹,為期4個月的珠江流域禁漁期於1日正式結束。開漁後,魚類的數量情況成為公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自2020年西江科考啟動以來,科考組對西江源頭區、中下遊幹流及重要支流與河口區的水生生物做瞭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察。
據介紹,西江科考在西江重要幹支流調查到魚類和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各200餘種,浮遊生物近500種,水生維管束植物近200種;在河口區累計鑒定魚類100餘種,浮遊生物400餘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近100種,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150頭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科考組已經發現8個大型底棲動物和魚類新種,還有15種為疑似新種。
科考組也對西江流域珍稀瀕危物種進行瞭較系統的摸底。調查發現,西江流域歷史記錄分佈的國傢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國傢二級保護動物赤魟、花鰻鱺、背瘤麗蚌在調查中均暫未發現實體,可見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壓力仍然非常大。
除瞭珍稀瀕危物種存量減少,西江科考還發現魚類、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等外來入侵物種34種,且覆蓋全流域。其中桂江流域福壽螺出現率達50%,廣西、廣東江段羅非魚出現率高達80%,嚴重擠占瞭土著種的生存空間。
據悉,開漁後,西江科考將開啟下一階段的調查采樣,繼續探尋西江的水生生物世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