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三地今年共同公佈110項“灣區標準”,食品、粵菜、中醫藥等25個領域,方便香港更多專業服務行業進入內地市場。記者留意到,“灣區標準”和CEPA協議提到內地對香港產品實施零關稅,並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有異曲同工之處。“灣區標準”在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CEPA協議則是面向內地,CEPA協議近年通過不斷修訂補充,在多領域大幅提升內地服務貿易對香港的開放水平。

  以“香港制造”為標志的香港工業,曾在上世紀70、80年代盛極一時,最高峰時曾占本地生產總值約30%。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制造業在香港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小。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陳國民博士表示,如今不少香港企業將廠房北移到內地,原產香港的貨物已越來越少,期望CEPA協議可以不斷補充更新,與現有的粵港澳大灣區繫列便利政策互相配套,讓更多港商和專業人士受益。

  陳國民提醒,與CEPA協議剛簽署時相比,內地市場變化很大。隨著香港制造業份額逐步降低,粵港兩地制造業合作關鍵詞轉向“服務”。港企進軍內銷市場時,應投入資源進行市場研究、留意大灣區最新政策措施、善用“香港品牌”優勢和佈局全渠道策略等,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大灣區市場突圍而出。\大公報記者盧靜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