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工地上,建築工人揮灑汗水;實驗室裡,育種科學傢研討種業創新;南山港內,萬噸級通用泊位建成投用……在海南省三亞市,夏日的崖州灣畔一派創新實幹景象。這裡是我國最南端的科技創新園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也是海南種業、深海科技創新的主陣地。

圖為拔地而起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馬征輝 攝)

  記者日前在崖州灣科技城看到,育種基地裡生長著各類試驗作物;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交付後,一批科研試驗項目正準備“上馬”。曾經的“絕島窮荒地”,如今一躍成為塔吊林立、集聚科研平臺和產業項目的科技新城。

  自2019年正式啟動建設以來,南繁種業和深海科技一直是崖州灣科技城以科技服務國傢戰略的“關鍵變量”。

  智慧管護系統下,栽種、翻地、排水等田間管理不用人操心;借助數字育種設備,每一粒種子的生長周期數據,得到全程監測。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育種基地裡,科技力量正在農業“芯片”的制造過程中加速釋放。

  三亞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告訴記者:“園區正在實施‘揭榜掛帥’項目,開展種業創新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建設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開展育種工作。(馬征輝 攝)

  由陸向海,瀕臨南海的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開展深海科研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也肩負著加快構建深海科研技術體系、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使命。

  “擁有萬噸級通用泊位的南山港,岸線現已延伸至約400米。科考碼頭項目也正在建設科考泊位等港口設施。”三亞南山港碼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自南山港打造科考母港以來,已服務700多個科考航次,全國有近40傢科研單位從南山港駛向遠海開展研究。”

一艘科考船在被譽為“深海科考母港”的三亞南山港整裝待發。(馬征輝 攝)

  用好南海“深度”優勢,崖州灣科技城打造瞭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啟動籌建國傢海洋深海綜合試驗場,一批創新研發項目馬不停蹄陸續開工。

  如今,一個高標準、開放共享的“種業+深海”科技創新平臺集群正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逐漸成形。一組數據能說明問題:已建、在建各類科技創新載體建築規模超60萬平方米,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成16個,註冊企業9649傢,進駐科研院所19傢。

  園區變化之大,讓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博士後魏麗驚嘆:“這裡以前‘門可羅雀’,現在‘門庭若市’。”

  “為吸引八方英才,我們組建‘引智小分隊’從島外攬才,還設立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啟動人才增值服務等創新舉措。”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牛晶晶說,截至今年2月底,園區已認定引進人才1102名,就業人數達2.43萬人,“人才虹吸效應明顯”。

  集聚創新因子,崖州灣科技城將科技“關鍵變量”逐步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實現“從1到N”的跨越。

  記者觀察到,該園區近年來一邊加快佈局“前端檢測、田間服務、實驗室管理、成果轉化、經營創收”的種業全產業鏈,一邊培育關鍵小件制造和裝備測試、深海生物資源和新能源、新材料開發等深海科技產業。

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佈局初步成形。(馬征輝 攝)

  “園區已構建從基礎科研、成果轉化到企業孵化的良性產業循環。我們還設立瞭5隻園區基金,為產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產業促進部負責人吳靜璇說。截至2023年3月底,崖州灣科技城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598.26億元。(記者陳凱姿)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