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昨天(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建造。該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聯合國傢文物局、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出資建造,可進行深海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尤其是夏季可進行極區海域的考察。
25日上午,船舶在位於廣州南沙龍穴島的廠區內正式開工建造。船舶設計約103米長,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最大航速16節,可艏艉雙向破冰,冰區加強達PC4級,續航力15000海裡,未來可載員80人。船舶具備無限制水域航行、載人深潛、深海探測、綜合作業支持等功能,可為深遠海地質、環境和生命科學相關研究提供所需樣品和環境數據,支持深海核心技術裝備的海上試驗與應用。
中科院深海所海洋裝備與運行管理中心主任 唐古拉山:它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極地的破冰能力以及極區的水下作業支持能力。極區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其實在水面,包括我們的“雪龍號”已經做瞭很多的工作瞭,但是水下是對它的一個補充,水下的載人和無人的(科考)支持。
填補我國極地深海載人深潛領域空白
據瞭解,這艘科考船由中國船舶廣船國際設計建造,建成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深海載人深潛領域的空白。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副總工程師 何光偉:本船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大氣變化、海生物以及地質方面的一些科學問題的探索,彌補我們國傢能夠在極區開展載人深潛科考活動(的空白)。
不僅科考能力強,作為極地科考船還需要滿足特殊的環保要求。在研發過程中,設計人員還為這艘船設計瞭全套環保系統,確保其在開展科考活動時能同時實現對極地生態環境敏感地區的環境保護。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副總工程師 何光偉:我們預計本船在2025年初開展試航活動,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