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多年來,中國耕地總量減少的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今年還將繼續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理念,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過去十年,中國實現瞭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38.61%,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修復累計完成530多萬公頃,其中,“田”的穩定健康,讓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2022年,全國耕地凈增130萬畝,連續兩年增加面積超200萬畝。目前,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9.14億畝,為糧食產量連續7年超過1.3萬億斤,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盡管如此,中國耕地面積總量仍然趨緊,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從質量上看,六成左右耕地質量並不高。自然資源部要求,各地嚴格規范耕地占補平衡,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綜合處處長 陳秀欣:我們將逐級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的主體責任,向社會釋放零容忍的強烈信號。下一步,優化耕地佈局,通過經濟獎懲,督促南方省份有計劃、有節奏、分類別、分區域推動一部分優質耕地有序恢復。

湖南、浙江等地還通過實行耕作層剝離項目、“百千萬”連片整治工程試點,加強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復,兼顧耕地數量與質量。富春江畔的雙浦鎮是距離杭州主城區最近的糧食產區之一,通過整治,小田變大田,為城市留住瞭稻花香。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 湯小櫓:希望能夠在城市周邊給城市留下一定“米袋子”和“菜籃子”的空間,倒逼城市的節約集約利用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分析指出,目前,中國耕地保護標本兼治的制度、規劃、技術手段逐步完善,《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劃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都是“高壓線”“生命線”。在土地問題上,須統籌好發展與保護的一體兩面,正確處理耕地保護和生態退耕關系,堅定不移推進節約集約,毫不動搖嚴守耕地紅線,同時,嚴禁簡單化“一刀切”,切實維護群眾權益。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朱道林:(現在)對耕地保護實施瞭更多更系統更嚴格的措施,通過一些智能化的措施去進行監測有關耕地利用和保護。同時,進一步嚴格控制耕地非農化,進一步制約耕地非糧化,保證足夠的耕地用於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來保障糧食安全,為我們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起到瞭重要作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