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目前,全國小麥主產區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續豐產豐收,但糧食在收割、儲存、加工等環節的損失現象一直存在,節糧減損相當於糧食增產,是糧食增產的“無形良田”。2023年夏收,各地深挖機收減損潛力,很多地方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左右。

  由於縱軸流收割機脫粒滾筒長度明顯加長,網篩長度相應變長,根據連續幾年田間對比試驗,橫軸流收割機損失率在2%左右,縱軸流收割機損失率不到1%。在當地,很多收割機還加裝瞭止損掉粒系統,收割時一旦掉粒,機器就會自動報警。

  為瞭減少機收損失,提高作業質量,當地還培訓機手根據地塊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收割行走方法。要求轉彎時停止收割,避免壓倒未割麥子,造成漏割損失。同時,根據聯合收割機自身喂入量、小麥高度、幹濕程度等因素選擇合理的作業速度等,降低小麥機收損失率。

  在山東桓臺縣,當地推廣小麥收割機進行長滾筒小麥脫粒和農機手的加密培訓,機收損失率控制在瞭1%左右,大幅減少瞭小麥的掉粒損失。當地農業部門還組織服務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適時掌握好小麥的收割最佳時間,減少小麥損耗。

  為瞭深挖機收減損潛力,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要求各地組織開展機收減損大培訓、大比武。分區域、分作物制定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千方百計減少損失。

  在山西臨汾翼城縣的麥田裡,農機手們在不影響正常收割進度的同時,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不同的地塊、規定的面積內用時最短時間完成規定的作業量。農機手們不僅要比誰跑得快,還要比誰機收漏籽少、留茬低。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小麥、水稻、玉米平均機收損失率同比降低瞭1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以上。以小麥為例,如果采取措施讓全國的小麥機收損失率平均下降1個百分點,就能挽回糧食損失25億斤。

  麥收用上烘幹設備 除濕減損保品質

  在我國糧食儲備環節,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儲糧比例約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40%—50%,由於儲備不當產後損失高達8%。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將糧食烘幹等技術作為產後減損的關鍵技術在主產區推廣,為糧食儲存保駕護航。

  在河北邢臺柏鄉縣的一傢糧食烘幹公司,收獲後經過篩選的小麥被源源不斷地傳送到烘幹機裡。經過1個多小時的持續烘幹,小麥水分從20%降到瞭12.5%以下。

  有瞭專業設備,小麥烘幹擺脫瞭天氣因素的制約,降低瞭黴變的可能,損耗率比傳統晾曬低6%。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提高糧食烘幹和入庫效率,當地從生產、收儲、技術保障等各個環節入手,提前檢修好設備,全力提升糧食烘幹能力。

  據瞭解,國傢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排建設瞭5500多個專業化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及時為農民提供糧食烘幹和清理等服務。推廣使用1000萬套農戶科學儲糧裝具,正確使用裝具的農戶儲糧損失由平均8%降到瞭2%以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